清熱瀉火利濕類
程氏萆薢分清飲
《醫(yī)學(xué)心悟》
01
組成
萆薢6克、黃柏2克、菖蒲2克、茯苓3克、白術(shù)3克、蓮子心2克、丹參3克、車前子4.5克。
02
用法
水煎,日1劑,分2次服。
03
功能
清心通淋,利濕化濁。
04
主治
濕熱下注證。小便短赤,淋澀刺痛,或白濁等。舌質(zhì)紅,苔薄黃膩,脈象弦數(shù)或弦滑。
05
應(yīng)用
適用于慢性前列腺炎,泌尿系感染,男性不育之精液酸堿度異常癥、精液量過少癥、精液量過多癥、少精子癥、弱精子癥、無精子癥、畸形精子癥、白細胞精液癥、免疫性不育癥、精液不液化、精子過多癥、死精子癥,陽痿、早泄、遺精、不射精。
06
方義
萆薢清利濕濁,為治療小便渾濁的要藥,故為君藥;黃柏、車前子清利下焦?jié)駸釣?strong>臣藥;石菖蒲、茯苓、蓮子心、丹參,化濁通竅,清心滲濕,活血安神,以復(fù)小腸分清泌濁之功,共為佐藥;白術(shù)益氣健脾,苦溫燥濕,以防清利太過之弊而為使藥。諸藥共用,而奏清心降火,利濕化濁之功。
07
新解
手少陰心經(jīng)、足少陰腎經(jīng)藥也。方中入心經(jīng)的藥物4種,有菖蒲、茯苓、蓮子心、丹參;入腎經(jīng)的藥物2種,有萆薢、黃柏;入肝經(jīng)的藥物1種有車前子;入脾經(jīng)的藥物1種有白術(shù)。從藥物功能分類來看,利水滲濕藥3種有萆薢、車前子、茯苓;清心瀉火藥1種有蓮子心,清熱燥濕藥1種有黃柏;開竅藥1種有石菖蒲;活血化瘀藥1種有丹參;補氣藥1種有白術(shù)。主要作用在心腎。
方中石菖蒲、茯苓、蓮子心、丹參,手少陰心經(jīng)之藥,化濁通竅,清心滲濕,活血安神,以復(fù)小腸分清泌濁之功,未用小腸藥者,實無其歸經(jīng)也;萆薢、黃柏,足少陰腎經(jīng)藥也,清熱通淋,利濕化濁;車前子入肝經(jīng),清熱利濕而不傷陰;白術(shù)入脾經(jīng),甘溫益氣,健脾燥濕。眾藥合用,利濕化濁,清心通淋。
08
按語
程氏萆薢分清飲是治療濕熱淋濁的常用方。小便渾濁病在下焦,屬于腎系疾病,有濕熱、濕濁之分。本方主要針對濕熱下注,分清泌濁功能失常導(dǎo)致的小便淋濁而設(shè)。心火下移小腸,則小腸病,病則無以分清泌濁,滲入膀胱之液渾濁不清,故溲淋濁,因而從心論治小便淋濁之病為不二法門。萆薢、黃柏是治療腎經(jīng)濕熱的首選藥,其中萆薢滲濕化濁,為治白濁的要藥。心乃屬火,腎者主水,心火下降,以溫腎水,腎水上升,以濟心火,水火既濟,此為常態(tài)。若心火下降,腎水不升,水火混淆,變生濕熱,濕熱內(nèi)擾,氣化不行,清濁不分,隨溲而出,則有小便渾濁。故從心腎論治是本方的重點所在。至于肝腎同源,母病及子,實則瀉其子之車前子,土以制水,健脾益氣,運化水濕之白術(shù),佐使之品。
09
原文
萆薢分清飲出自清代程國彭《醫(yī)學(xué)心悟·第四卷·赤白濁》。
川萆薢二錢、黃柏(炒褐色)、石菖蒲各五分、茯苓、白術(shù)各一錢、蓮子心七分、丹參、車前子各一錢五分。水煎服。
下期預(yù)告
萆 薢 分 清 飲
《楊氏家藏方·卷九》
文字 | 劉春英
制作 | 慕 溪
審校 | 老 壺
出品 | 草木放光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