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乃天地之骨。石頭,襯托了人們對故土與山林的依戀,對自然與人生的體會;奇美的石頭之所以被人喜愛,說到底是一種被自然美的征服。
正因為石是天地之骨,山峰之子,因而她代表了一種壯美的人生與高貴的氣節(jié)。愛石者,多數(shù)都心存古意,情寄自然,極有獲得大漠精氣和高山之魂的感覺。
人生是一個不斷完善自己的過程。蕓蕓眾生本就如同裹挾在湍急流水中的棱角皆具的原石,與拼搏道路上的前輩,與未來旅程中的旅伴,與人生征途里的戰(zhàn)友,碰撞著,敲打著;壓迫著,推擠著。褪去泥濘斑駁的外殼,留存圓潤閃光的核心。人們正是這樣逐步走向生存發(fā)展的巔峰,追求可望而不可及的完美。 法國思想家盧梭說過“世界上沒有太多的完美,只有當你不苛求完美的時候,你才能找到更多的完美?!边@句話有些拗口,倘若用北宋大詩人蘇東坡的詩來概括,則應該是這幾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币簿褪钦f,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和事。
奇石缺陷之美,既是大自然的產(chǎn)物,又是人的感情產(chǎn)物。沒有奇石缺陷之美的存在,人在感情和思維中就不可能產(chǎn)生審美概念;沒有人的思維感情存在,奇石之美也就無從認識,欣賞“天然藝術(shù)”也不泛這種模式。人們之所以需要欣賞藝術(shù),並不是追求對現(xiàn)實物的簡單模擬。藝術(shù)的真實來源在于生活的真實,但前者並不等于后者,這中間就有一個藝術(shù)家的審美體驗和審美創(chuàng)造的問題。著名藝術(shù)家羅丹說“所謂大師,就是這樣的人,他使用自己的眼睛看別人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發(fā)現(xiàn)出美來”。這種經(jīng)驗之談,一方面說明美存在客觀事物之中,一方面強調(diào)了美的事物或事物的美需要藝術(shù)家用“慧眼”發(fā)現(xiàn),用雙手創(chuàng)造。
奇石缺陷之美,是大自然賦予的,稱為一度創(chuàng)造;人將自然美與藝術(shù)美融為一體,稱為二度創(chuàng)造。這兩種形式所形成的美,不論著色帶彩、象形成圖、巧成化石,都是客觀存在的。人對奇石的認識就是通過人的心里感悟和對奇石主體進行反復比較而認識和創(chuàng)造的。因此說,奇石之美,又是人們審美能力的一種客觀反映。所謂“審美”,就是對主體物進行比較透徹的認識、使人的美感不斷深化、濃烈、達到物我相融。
奇石缺陷之美,從第一眼看去的是自然美.那是從天然原石中透出的,符合人類審美要求的分散的,野性的美.這種美包括在奇石的硬度,細密,光澤,顏色,圖紋等物理特性中透出的質(zhì)感要素,它有別于一切非自然的石質(zhì)觀賞物,如各種寶石,工藝品賞石。這種美不是一目了然的瞬間,而是一個逐步釋放的過程. 其次是奇石的石性之美,清代畫家石濤曾說過:'山川脫胎與予也,予脫胎與山川也,山川與予相遇而跡化也。'道出了一種人性與天性交融以及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的境界。 奇石是大自然散落的美,“石奇含天地,趣雅意攜永”。奇石之美,美在自然,美在石性,美在神奇,美在意蘊——美在愛石者的心中。
人生就像那個環(huán),總是想追求完美,以為完美了自身才是正確的。殊不知,有缺陷的人生才是世界的常態(tài)。其實有棱有角的原石亦是一件藝術(shù)珍品,圓潤光滑並不代表完美——譬如整齊排列在農(nóng)貿(mào)市場中,標有“待售”的集裝箱中,彼此毫無差異的雞蛋,身價永遠比不上那被熱衷與藝術(shù)的人們從遠僻的山林中尋得的,賦予“奇石”名號的原石。那些原石有如貼近大地心臟的樹木一般,恣意伸展著椏杈,絲毫沒有被修建得齊整如一的行道樹的遵規(guī)蹈距。人們知道,在美的物件物中,不存在絕對的美和永恆的美,也不存在物件物的完美性。它如同本人的藏石“ 與狼共舞 ”、“含苞待放”、“貴妃賞梅”一樣,總會有美中不足和一定缺陷的。但是,缺陷有時又是主體美所必需的,這就是形成了一種缺陷美。
所謂缺陷,《辭?!分惺侵浮扒啡?,不夠完善”?!端问?、李沆傳》中寫道“但念內(nèi)典,以如世界為缺陷,安得園滿如意、自求稱足”。實踐表明:在人們的審美意識中,如果把缺陷作為客體來看待,便使缺陷增加了美的生機。有幅著名的中國畫,表現(xiàn)水中之牛。畫家用筆簡潔地抹出牛頭、脊樑和兩只眼睛、其他部分沒有塗染,留有空白,看似缺陷,實際上,正是這種缺陷,讓人霧中看花,更有一種朦朧之美和缺陷之美。在人們尋石和賞石過程中,經(jīng)常會碰見不少“缺陷”之石,不論是象形的,還是圖紋的,總有不盡人意的地方。要不石質(zhì)細膩,略有裂紋;要不紋理豐富,動感不足;要不色彩美麗,反差不大;要不構(gòu)圖合理,位置偏離;棄之可惜,玩之遺憾,總是美中不足。
既然萬事萬物都有缺陷,我們?yōu)槭裁床粨Q個角度,寬容地看待缺陷,去發(fā)現(xiàn)並欣賞缺陷中的美呢?《米洛斯的維納斯》,也就是我們家喻戶曉的《斷臂的維納斯》,從被挖掘出土的那一刻起,就以它獨特的魅力征服了所有的人。近兩百年來,它一直是世界上最負盛名的雕像。不論從哪個角度看,這尊雕像都有統(tǒng)一而富于變化的美,傾倒了一批又一批的參觀者。然而,最讓人欲說還休的,卻是雕像那殘缺的雙臂。為了使雕像復原,人們想出了很多設(shè)計方案,但不論是哪一種方案,都在原作面前黯然失色。
是的,作為一尊雕像,斷臂的維納斯是不完整的;但作為一件藝術(shù)品,它又是無與倫比的。很難想像,缺陷非但沒有扼殺美,反倒將美發(fā)揮到了極致。
俗話說,不如意事常八九?,F(xiàn)實生活中,缺陷像影子一樣,無時無處不在伴隨著我們。既然這樣,我們?yōu)槭裁床荒芴谷幻鎸?,欣然接受這樣的人生呢?我們可以有追求完美的夢想,但我們更需要有接納缺陷的心胸和氣度。
學會接受缺陷,發(fā)現(xiàn)缺陷中的美,這才是智慧的人生。否則,總有一天,我們會發(fā)出“就是晚了一點”的感唉。它們的美在於不加以雕琢掩飾的天然缺陷之美,人生也正因種種缺憾,才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奇石之美,美在自然,美在石性,美在神奇,美在意蘊——美在愛石者的心中。
中國賞石
《中國賞石》叢書,綠色賞石家園,風雅文化高地,走向大美境界。 美學追求,深層閱讀,純正高雅,精銳厚重,全年六本,高端出版。寶玉石觀賞石盡在其中,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發(f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