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鵬:四維圖新的戰(zhàn)略轉型之路,四維要成為一個牛X的科技公司
地圖的未來在哪?
這可能是四維圖新管理層每天都會思考的一個問題。
蛻變于傳統(tǒng)圖商的四維圖新,如今把自己綁在了智能出行的馬車上,向著新的方向轉型前進。在11月16日“新·致遠”2017四維圖新用戶大會上,CEO程鵬宣布四維圖新全面轉型自動駕駛。
我想對于四維圖新來講,現在是一個最好的時代。
如今,我們面臨著幾大變革和機會:新能源、聯網、自動駕駛。這對于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特別是出行的影響是巨大的。
幾年前我跟幾個行業(yè)領袖講自動駕駛,大家都還覺得這個東西遙不可及,太過遙遠。但就在幾周前,當我坐著自動駕駛汽車行駛在北京五環(huán)上,在無數大卡車中間來回穿梭時,我發(fā)現自動駕駛已經近在眼前了。
到現在,我?guī)缀踝^所有創(chuàng)業(yè)公司和車廠的自動駕駛汽車,深刻感覺到自動駕駛的技術每個月、每一天都在發(fā)生變化。
自動駕駛,這個時代已經到來,不需要再去質疑。
智能汽車的大腦
而今天,我要宣布四維圖新全新戰(zhàn)略轉型的完整布局,我將它定義為“智能汽車的大腦”。
這個大腦里有什么?
我們把它設計為導航、車聯網、自動駕駛,還有芯片。這是一個螺旋上升的結構,從最早的導航業(yè)務開始走向聯網、走向自動駕駛,代表著我們對行業(yè)趨勢的判斷,事實證明這也是符合潮流的。
我們今天做的就是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是怎么來的?創(chuàng)新不是拍腦袋,創(chuàng)新是根據對用戶的理解、對市場的了解,知道需求是什么,發(fā)現痛點在哪里。這樣的創(chuàng)新才是有意義的。
四維圖新一路走來都是在不斷地尋找用戶的需求是什么,在不斷的對需求的尋找和突破的過程中去找自己業(yè)務新的方向。找到適合我們去做,并且有這個能力去做的。
首先說我們的主業(yè),仍然是地圖。而且從目前來看,公司創(chuàng)新能力最強的業(yè)務,也仍然是核心地圖。
地圖并非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樣有很多瓶頸或者是江河日下的業(yè)務。過去幾年,我們核心地圖的人員規(guī)模減少了20%,但處理信息和數據的總量卻以每年30%的速度遞增。從數據來源來看,大數據處理和獲取的比例在不斷上升,用戶數據所占的比例越來越高,從原來的GPS軌跡上升到攝像頭、雨刷以及車內的各個傳感器。
以前的我們的地圖每個季度更新一次,現在我們做到了每天都更新一次,這都是創(chuàng)新。
再舉個例子,傳統(tǒng)導航地圖是5-10米的精度,它的作用就是導航?,F在我們在做輔助駕駛的ADAS Map,接下來我們會在2-3年內把全國的道路都升級到優(yōu)于1米的精度。如果這個數據能夠用在發(fā)動機上,提前告訴它前方幾公里的道路坡度,就能幫助它進行節(jié)能減排。
我們測試的結果顯示可以節(jié)省大約5%的燃油,這5%就意味著每年幾百億的節(jié)約,這也是創(chuàng)新。
三大變革動力
面向新能源汽車,我們通過采集全國的充電樁、充電站,希望把政府、小區(qū)、甚至個人的充電樁、充電站都有序管理起來。一是打通信息流。二是解決車主預定和支付的問題,這都是在傳統(tǒng)業(yè)務里孵化出來的新產品。
面向聯網,我們逐步增加了除路況信息之外的更多數據,比如出租車、攝像頭、線圈?,F在,哪里有滴滴打車,哪里有基站,我們的數據就可以覆蓋到哪里。數據變得更加豐富,覆蓋面更廣,密度更高。我們通過用戶給我們反饋數據,再通過我們的平臺分發(fā)給所有用戶。在大數據的生態(tài)圈里,四維圖新成為了一個數據共享平臺。我們正在尋找更多的商業(yè)機會,比如跟保險結合,把數據運營做起來,變成一個新的商業(yè)模式。
另外在語音方面,我們去思考用戶的痛點究竟是什么?為什么用手機而不用車載導航?我們認為一是因為車載地圖太老,我們可以通過聯網來解決。另外就是交互很不方便,所以我們判斷,語音交互將是在自動駕駛完全到來之前,車載導航用戶最大的痛點。因此我們很早就在語音交互、語音自然理解和語音引擎進行布局。目前從識別率上來看,已經達到可用階段,還沒有說完美,但是是值得努力的一個方向。
對于面向自動駕駛的高精度地圖,我們認為這將是給機器人看的地圖。到現在為止,我們的高精度地圖已經準備進入了量產階段,前幾年都在研發(fā)、做規(guī)格,現在已經采集了幾萬公里的高速公路數據,現在在做普通道路。我們計劃在兩三年要覆蓋高速和一部分城市的地面道路。
高精度地圖的模式不再會是傳統(tǒng)的交付一個光盤或者SD卡,而會完全轉成是一套服務,我們的大版本只是一個周期性的版本,還有基于每一個用戶的傳感器來獲取最新的變化,甚至是一些動態(tài)的變化、天氣的變化等等。比如路面是不是結冰了,通過這樣的數據源拿出來分享給用戶。尤其是所謂的超視距,比如說前方兩公里的路面結冰了,你自身的傳感器看不到,那靠什么呢?靠前面的車,它發(fā)給我們,我們再分發(fā)給用戶。
成為車載芯片領域的華為
最近有很多人問我們,為什么一個地圖公司去做芯片?
其實答案還是一樣,因為用戶有這個痛點和需求。以前車廠拿到一個芯片方案,再拿到一套軟件,最后再拿到數據,這中間可能要花半年的時間做集成整合。所以,我們希望能夠提前在新產品設計時把它做好,交給用戶一套相對比較完整、容易集成的解決方案。從做軟件的時候,我們就會預測未來我的芯片方案性能會達到什么程度,進而互相匹配。在發(fā)布之前我們把BUG都測試調好,對于用戶來說時間成本就會大大降低。
這僅是從B端來講,而對于C端來說則有更長遠的戰(zhàn)略意義。“芯片+數據+軟件+算法”的這樣一個組合,將使我們對用戶行為的判斷能力和對世界的感知能力大大提高,能夠在車上面把自動駕駛的能力一步步落地。
目前大部分芯片都是在國際大型芯片廠家手里,而且是今天你買我,明天我買你,最后所有芯片公司都變成一個公司了。但是我覺得產業(yè)需要多元化,也需要有一個中國公司,就像在基站和手機行業(yè)里的華為一樣。我們也想成為車載芯片領域的華為。
接下來我們做什么呢?我們在做新型的芯片,看起來跟我們不相關,比如特壓傳感、公放、汽車里面的一些電控。但是當我們將來真正進入車、了解車、了解用戶的時候,這些傳感器、控制器都是極為重要的。其實這正是中國汽車工業(yè)這些年沒有取得太大成績的突破口,通過合資使我們的車廠成長起來了,但是在關鍵零部件、關鍵技術上,仍需要我們這樣的公司去努力。
過去幾年,四維圖新在研發(fā)方面投入的極大,研發(fā)費用占整個收入的40%多,這在A股市場都是極其罕見的。但同時我們的業(yè)績仍保持相對平穩(wěn)甚至高速的增長,公司市值也得到了資本市場的認可。是不是一個好公司、是不是一個好團隊、你的方向好不好、賽手好不好,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我們的很多同事、股東問我,四維圖新將來要往哪里走?成為什么樣的公司?我的回答是,我們要成為一個牛X的科技公司。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