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8日 07:46來源:北京晨報
北京晨報11月28日報道 央視春晚無疑一直是國內最大的“明星夢工廠”,但是這似乎是對“無名小卒”來說的,像小沈陽、劉謙一夜之間紅遍大江南北。但是,成了腕兒的演員似乎不是這樣認為的。近些年,以宋丹丹為代表的多位春晚大腕婉拒春晚,無疑讓觀眾感到遺憾。今年總導演哈文關于大腕婉拒春晚的事情表態(tài),能上春晚的演員都是德藝雙馨。從哈文的話中似乎能聽出點不滿,而大腕似乎也有自己的難處。
如果春晚設個勞模獎,趙本山、馮鞏等諸多演員都當之無愧,但是近些年婉拒春晚的大腕也不在少數(shù)。2005年張藝謀、章子怡、鞏俐三人均以“準備不夠充分”為由拒絕上春晚。2008年,李連杰因這一年來自己在國內出現(xiàn)的頻率太過密集,放棄“壹基金”廣告贈送,謝絕邀請。
再說龍年春晚,宋丹丹依然因個人原因拒絕;郭達因為母親身體不好缺席;陳佩斯稱不能回到襁褓中;而朱時茂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表示,“過去被(央視)傷透心了,傷口至今還沒有愈合。”
雖說哈文一直對外宣稱“尊重演員的選擇”,但接受媒體采訪時她還是表示,因為春晚不是商演,沒有那么多的費用,還要頂著巨大的壓力,并且犧牲掉了除夕和家人團聚的時間,所以“能上春晚的演員都是德藝雙馨”。弦外之音,哈文對這些婉拒邀請的明星是有情緒的。
大腕們以各種充分不充分的理由拒絕春晚,貌似都有逃避的嫌疑,像本山大叔那樣年年頂著罵聲的壓力,還要硬擠出個“小品王”作品,實屬不易。大腕上春晚的壓力不同于那些奔著“一夜成名”的小演員,在觀眾眼中,大腕就等于精品,而精品是大浪淘沙后的結果,就像宋丹丹當年說的,“這么多年了,演員都被榨干了”。而演員們不希望自己成也春晚,敗也春晚,似乎也是合乎情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