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奪了后周江山,這才有了大宋和大宋開國皇帝宋太祖。宋太祖辜負(fù)舊朝,建立自己的江山霸業(yè),而他之后卻沒有將皇位傳給兒孫。
宋太祖不是沒有兒子,當(dāng)時他是有兒子活到成年的,其中就有皇子趙德昭。趙德昭出生于公元951年,宋太祖趙匡胤與公元976年去世。也就是說趙匡胤去世之時,趙德昭已經(jīng)25歲。
關(guān)于趙匡胤為何不傳位給自己的兒子,而是由弟弟趙光義繼位,后世流傳有很多說法。其中主流就兩種,一是燭影斧聲,二是金匱之盟。
燭影斧聲主張宋太宗繼位的不正統(tǒng),是其弒兄逼宮而來。金匱之盟則與燭影斧聲相反,表明趙光義繼位的合法性。
說的是趙匡胤在考慮皇位繼承人之時,被杜太后叫過去。杜太后讓他吸取后周立幼主,結(jié)果江山被趙匡胤所奪的教訓(xùn)。放棄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改而立兄弟趙光義為繼承人。
虛虛實實,歷史的疑案從來難以說清。本文想要給大家介紹的,是當(dāng)初已經(jīng)成年的趙德昭。在伯父繼位之后,有著怎樣的結(jié)局。
歷史上趙德昭在趙匡胤一朝,并未受到極致寵愛。乾德二年,趙德昭出閣。按照一般情況,皇子出閣應(yīng)該是要封王的。但是宋太祖卻并沒有這個打算,因為想要他一步步成長起來,慢慢封王,所以最開始為貴州防御使。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是唐朝時期宰相的官銜。宋太祖繼位之后,仍然沿用唐制。也就是說趙德昭在開寶六年,已經(jīng)是宰相的地位了。
不過可惜的是,一直到開寶九年宋太祖去世,他都未能被封王。一直到宋太宗繼位,趙德昭才得以封王。但封王爵,也許并非一件好事。
趙光義繼位之后,趙德昭改封京兆尹,不久又被封為武功郡王。上朝之時,趙德昭與齊王趙廷美一樣,位于宰相之前。
此后趙光義也對趙德昭多有提拔,這提拔一直持續(xù)到太平興國四年。
這一年趙德昭跟隨宋太宗攻打幽州,有一天夜里軍中發(fā)生嘩變,但是將領(lǐng)卻找不到宋太宗。于是當(dāng)時就有人提出,謀立趙德昭為皇帝。
宋太宗后來知道這事兒,自然是不高興的。北伐失利,宋太宗心情煩悶,根本就沒心思對戰(zhàn)爭中立下功勛的將士封賞。
趙德昭向宋太宗提了下此事,卻未想到得到宋太宗的呵斥。宋太宗十分不快的說:“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想怎么行賞也不遲!”
趙德昭退朝之后,就在家中自殺了。宋太宗聽說此事后,抱著趙德昭的尸體說:“癡兒何必如此?”
趙德昭被追封為魏王,后改封吳王,又改封越王。趙德昭是否真的自殺,我們不好說。但是他最終早逝,似乎也在意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