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yǎng):源自你內(nèi)心的強大力量
文:霧滿攔江
(01)
教養(yǎng)這個詞,對整個世界來說都是比較生疏的。
它最早來自于一個女孩的生活。二戰(zhàn)時,希特勒就曾說過類此的一句話:
在這世界上,我只擔心(懼怕)兩個人。
男的是丘吉爾,因為這個狗娘養(yǎng)的沒教養(yǎng)!
女的就是她,因為這個危險的女人有教養(yǎng)!
——此前100多年來,整個世界完全是靠了她的強大精神力量,才得以獲得教養(yǎng)的價值。
她是誰呢?
(02)
她是英國一位勛爵的女兒,在家中十個孩子中,排行老九。五歲那年,她正在自己的房間擺弄面粉,一個同齡小男孩走進來,問:你在做什么?
她回答:我在做蛋糕。
男孩問:可以讓我吃一點嗎?
她就把自己制作的蛋糕,拿給男孩吃。男孩吃了后,說:這是我吃過的最好的蛋糕,那么你嫁給我好嗎?
想得美。她問男孩:你是誰?
男孩回答:我是艾伯特王子,英國國王的兒子。
她把男孩推出去:滾!我才不想嫁入王室,那地方一點也不好玩。
(03)
16年過去了,她已經(jīng)21歲了。剛剛在戰(zhàn)地醫(yī)院照料傷兵回來,遇到了一個年輕的英俊男子,對她說:親愛的伊麗莎白小姐,請你嫁給我好嗎?
她提醒對方:首先,你需要有人介紹我們認識。
英俊男子回答:可我們已經(jīng)認識16年了呀?
她:你是誰?
英俊男子:我就是艾伯特王子,你5歲那年,我們有過婚約的。
她說:我記得當時我是拒絕的。
艾伯特王子:16年過去,我認為你應該改變主意了。
她搖頭:我不會改變主意的,不會嫁入王室。
艾伯特王子傷心了:請告訴我理由。
她說:因為那樣做,就意味著我失去自由。
隔日,艾伯特王子又來了,又隔幾日,他再次回來,三次向她求愛,都遭到了無情的拒絕。
王子哭了,說:我要去告訴媽咪。
(04)
艾伯特王子求愛受挫,真的去向他的母親,瑪莉王后哭訴。
王后說:不可能吧,還有不肯嫁入王室的姑娘?這話說出來,誰會相信?
尊榮的地位,華貴的服飾,花不盡的錢財,萬眾矚目的風采。會有人拒絕這些嗎?會嗎?
那臭丫頭是誰呀?怎么這么不識好歹,竟然傷害善良的艾伯特的心?你們把那個野丫頭指給我看。
近臣就帶了瑪莉王后,去伊麗莎白經(jīng)過路過的地方??吹揭聋惿缀?,王后拿單片眼鏡仔細的瞧:咦,這丫頭走路的姿式,有點不對呀。別的姑娘走路,都是羞搭搭,謹小慎微的樣子。這丫頭胸脯挺得老高,她這是沒長尾巴,長了尾巴肯定得蹺到天上去……
瞧她這神氣活現(xiàn)的模樣,就好像她已經(jīng)擁有了整個世界。難怪不把艾伯特這么個善良王子放在眼里。
可她這么處臭丫頭,如果不嫁給艾伯特,上哪兒弄到整個世界去?
恍然間王后醒過神來,大罵道:你們這些蠢蛋,這臭丫頭,她已經(jīng)有情人了,給我查出來那家伙是誰!
很快查出來了,伊麗莎白的情人,是英俊瀟灑的莫瑞公爵。于是王后下令,把這個莫瑞,神不知鬼覺的,弄到遠遠的。
在我兒子迎娶伊麗莎白之前,不允許莫瑞公爵在倫敦出現(xiàn)。
臭丫頭就得嫁給王子!區(qū)區(qū)一個小公爵,配不上她。
于是霉摧的莫瑞公爵,就這樣被流放了,而他連發(fā)生了什么事,都不清楚。此后英國王室傾巢出動,對伊麗莎白展開狂轟濫炸,各種舞會宴會晚會酒會,各種慶典慶賀慶祝慶宴,用盡一切辦法把伊麗莎白與艾伯特王子安排在一起,就這樣瘋狂的轟炸了整整兩年,炸得伊麗莎白大腦一片瘡痍,有一天,她極力回想失蹤兩年之久的莫瑞公爵,卻怎么也想不起來他長什么模樣了。
王室取得了空前勝利,伊麗莎白接受了艾伯特王子的求婚。
她給艾伯特生了兩個孩子。
(05)
伊麗莎白36歲那年,英國國王死了,艾伯特王子的哥哥繼承王后,是為愛德華八世。
然后,愛德華八世陷入了情網(wǎng),愛上了一位美國寡婦辛普森。
國王的愛情,引爆了英國政治的混亂,許多人告誡國王:陛下,那啥,咱們英國,愛情是自由的,你可以娶你喜歡的任何一個女人,但英國人民,絕對不會接受你現(xiàn)在的這個女人,你自己掂量辦吧!
愛德華八世就發(fā)飆了:不就是個破國王嗎?有什么了不起的?老紙辭職!
——這就是英國歷史上有名的,沖冠一怒為紅顏,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故事。但英國的國王,權力太小了,根本沒什么江山可愛,辭職也不值得惋惜。
哥哥辭去國王職位,弟弟艾伯特王子,成為了唯一的替補。
可是艾伯特嚇壞了,他的性格原本就缺乏剛硬,而且患有嚴重的口吃,如果讓他在公眾面前結結巴巴講話,那還不如宰了他更好些。
可是妻子伊麗莎白鼓勵他:艾伯特,你能行,我看好你。
她每天安撫丈夫,還給丈夫找了位連個名堂都說不出來的語音訓練師——有部獲奧斯卡金像的電影《國王的演講》,說的就是這段歷史。不過那部電影為強化戲劇效果,減弱了伊麗莎白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但實際上,英國人認為,如果沒有伊麗莎白的鼓勵與支持,艾伯特王子根本不敢問津國王職位。
在伊麗莎白的鼓舞與支持之下,艾伯特王子強撐著完成了他的就職演說,整個過程奇跡般的沒有口吃。
然后德國人的轟炸機就來了,轟,轟,轟,開始向倫敦城區(qū)丟炸彈。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希特勒發(fā)狠要拿下英國。
(06)
德機來勢洶洶,炸得倫敦雞飛狗跳。更可怕的是德國傘兵,對英國政要展開斬首行動。
國王和伊麗莎白王后,以及他們的兩個孩子,被列為斬首的首要目標。于是丘吉爾勛爵來王宮拜訪,對她說:尊貴的王后,我建議你帶著孩子離開倫敦,至少也要送孩子離開。
為什么?她問道。
因為,丘吉爾解釋說:倫敦已經(jīng)不能保護您的安全。
她回答:孩子不會在沒有母親的情況下離開。
丘吉爾:哦。
她:王后不會在沒有國王的情況下離開。
丘吉爾:唔。
她:而國王,不能在任何情況下離開。
這個……丘吉爾很為難:可是德國傘兵……王后,你應該知道,倫敦對您來說,現(xiàn)在比任何時候更危險。
不要緊,我有這個。她攤開手,亮出掌心中的一支左輪手槍。
丘吉爾:我我我我是個熱愛和平的暖男,我需要離開一會兒,抽一支雪茄。
丘吉爾走到室外抽雪茄,看著伊麗莎白王后帶著她的孩子們,來到一塊空地上練習射擊。
她一邊射擊,一邊鼓勵孩子:孩子們,練好你們的槍法,任何時候也不要屈服于恐懼與壓力,只要你們的心,充滿自信,任何時候你們都是強大的,是不可戰(zhàn)勝的。
丘吉爾搖頭:唉,希特勒肯定不喜歡這事,肯定的。
(07)
希特勒渴望著英國的臣服,為此,德機飛臨倫敦上空,向白金漢宮丟下六粒炸彈。王后伊麗莎白,灰頭土臉的從廢墟里鉆出來,哇,她興奮的大叫起來:希特勒真是個善解人意的暖男,有了這次爆炸,從此我們就可以毫無阻礙的欣賞倫敦東區(qū)了。
——史評,伊麗莎白王后,以她頑強的意志,成為了英國抗戰(zhàn)精神的象征。無論是處境多么艱難,她總會談笑風生,說出幾句風趣的語言,驅散人們心中的陰霾。她的樂觀鼓舞了英國抗擊德國的士氣,加強了英國公眾與現(xiàn)代英國王室之間的精神紐帶。
在伊麗莎白王后和藹而迷人的魅力之后,是堅毅的意志,她幾乎能夠承受任何壓力,具有著一種絕不抱怨、絕不推諉的人生觀。這種人生觀賦予了她強大的精神力量,鼓舞了整個歐洲和英國。希特勒悲憤的說:伊麗莎白王后,是全歐洲最危險的娘們兒!
據(jù)說,伊麗莎白王后,平生只有一次失禮,而且很嚴重。
那次事件是在南非,一個祟拜者瘋狂的沖上來,伊麗莎白見對方來勢洶洶,以為是個攻擊者,當即站穩(wěn)輪起雨傘,砰砰砰一頓狠揍,打得祟拜者慘不忍睹。正是這次事件,讓人們意識到她的意志不可戰(zhàn)勝,她那強大的自信,無視任何困難與危險。
總之,這個女人不好惹。
直到她成為整個歐洲精神的象征,人們才能公正的評價她——是英國王室需要她,而不是她需要王室。她所具有的精神力量,賦予了王室以全新的活力。甚至構成了王室得以存續(xù)的全部理由。
正是這種精神力量,給予了她無可比擬的自信,能夠三次拒絕一個王子的求愛。這種自由精神與獨立意志,貫之以平和的禮貌、優(yōu)雅的風度,結合起來被稱為“manner”。
這個詞,譯成漢語很費勁。通常人們稱之為教養(yǎng)。
(08)
教養(yǎng)這個詞,所描述的是這樣一種狀態(tài):強大的自由精神,強烈的自尊意志與含而不露的表達,面對任何環(huán)境時不失其優(yōu)雅風儀,時刻保持著樂觀的心態(tài),內(nèi)心中對柔弱者真誠的關愛與憐憫,在任何形式的壓力面前絕不屈服。
王室為了一個伊麗莎白,不惜花費巨大的人力成本,在長達兩年的時間狂攻,就是為了獲得這種稀缺的力量。而后一介女子竟成為整個歐洲的精神力量源泉,讓希特勒圖喚奈何,正是印證了這種力量的偉大價值。
要如何做,才能夠如伊麗莎白那樣,所有的力量來自于自己的內(nèi)心,這種力量之強大,使得她視王室繁華如糞土呢?
內(nèi)在的精神力量,首先是源自內(nèi)我自尊的強勢。一個人珍視自我尊嚴的人,不會在誘惑面前輕易低頭,不會在困難面前輕言放棄。尊嚴賦予人一種強大的進取力量——重要的是,這種力量源自于飽滿的人格,與熱愛自由的精神,而非是色厲內(nèi)荏的虛張聲勢。
強大的精神力量,會讓一個人享受到自處的愉悅。而精神虛弱的人,對外部環(huán)境的依賴過大,極易受環(huán)境所左右,心理學者會告訴我們,監(jiān)獄里的犯罪人士,普遍性的具有著心理脆弱的問題,他們不會與自我相處,被迫向外界尋找認同,一旦這種尋找落空,往往會失去控制走向極端。
強大的精神力量,會讓人執(zhí)著的向一個穩(wěn)健的人生目標推進,會一步步走到人生的高處。而缺乏這種力量的人,永遠處于情緒化的不穩(wěn)定狀態(tài)之中,他們會輕言諾志,倏忽放棄。韌性與毅力,永遠是來自于內(nèi)心的堅持。缺少了這個,人生就變得寡淡無味。
一個人,若是想獲得這種強大的精神力量,首先放棄懶惰疲怠的心思,放棄叫囂正能量的索取。要記住,一個人的力量永遠來自于內(nèi)心,如果你不肯審視自我,強大自我,一味向外界索取肯定性資源,那么即使是把整個宇宙的所謂正能量,全給你咕嘟咕嘟灌下去,你仍然立不起來。過度虛弱的自我,猶如一只漏水的篩子,再給你鼓勁打氣,也是枉然。
獲得內(nèi)心強大的秘密,就在于沉靜的審視內(nèi)心,知道哪些是至為重要的,哪些只不過是過眼云煙。最重要的永遠是你內(nèi)心自我的質品,因為它是抽象的,可以不受外物的干擾而恒定不變。轉瞬即逝的不過是周邊環(huán)境的喧囂。你看那塵世間的奔波奪爭,那所有迷惑人的繁華,眨眼功夫就棄之如履一錢不值。眼看到了,心就靜了,然后守住那些恒定的價值,你的心靈就會慢慢滋潤成長,一旦人格日漸豐盈自然而成,就可以如一株參天大樹,結出你人生的甜潤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