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超話1845年,梭羅建立他的“撤退之地”,他想證明,充足的生活只需要很少一些東西——幾壟豆子,幾件家具,衣服,筆記本和筆,幾本書,以及其他很少東西?!?span style="color:#ff0000">一個有時間增加他靈魂的財富的人,才能真正享受閑暇?!?/span>
“群山之間,有一片小小的洼地,這里比村莊高了二十多英尺,瓦爾登湖就躺在這片洼地上,湖面映著小山和樹木的影子。樹葉年復(fù)一年地浸潤在湖水中。這片湖水的歷史,就寫在它的波紋里,寫在岸邊的鵝卵石上,寫在湖畔的松樹上?!?/span>
瓦爾登湖是一個藍(lán)色的小湖,梭羅買了一把錘子,借了一把斧子,帶著一些翻新的舊木板,砍下幾棵白松,清出一片空地,開始蓋起小屋。7月4日,他搬進(jìn)小屋,宣布與世隔絕。
在瓦爾登湖,梭羅捕魚、種糧食、坐船上吹笛子,與湖水、森林、飛鳥對話,觀察各種動物和植物,靜靜地閱讀、思考、寫作,開始過一種遠(yuǎn)離塵囂、離群索居的簡單生活。
每一片樹葉都是一部史詩。“在我與大自然進(jìn)行最親密的交流時,我感覺自己無限接近生活中最偉大的秘密。只有在寧靜的狀態(tài)下,我才能體悟到大自然的現(xiàn)實和蓬勃的生命力?;蛟S,我對大自然的熱愛就像他人心中的宗教情懷。”
梭羅感嘆道:“與獨裁專制相比,自然法則更具恒久性。盡管在日常生活中,自然法則顯得十分嚴(yán)苛,但至少我們可以根據(jù)節(jié)氣規(guī)律在夏日的天氣中盡情放松自我?!?/span>
1860年冬,梭羅在一場暴風(fēng)雨中的林地上數(shù)樹的年輪,得了感冒,感冒惡化成支氣管炎,引發(fā)了結(jié)核性病變。
1861年11月3日,梭羅的最后一篇日記記錄了“前一天下起了雨,看著大滴的雨水在沙上砸出小坑,由此可以辨別出降雨量大小?!?/span>
1862年5月6日,梭羅在自己親手打造的床上病逝。“屋外,在那些他再也看不到的地方,早春的蘋果樹開始抽出新葉,顯出綠色來,就如同往年一樣。”
梭羅說,“在我的想象中,即便身處物質(zhì)文明當(dāng)中,過一種原始的墾荒生活也是不無裨益的?!?span style="color:#ff0000">墾荒生活是有裨益的。但拋開一切俗務(wù),漫步山林田野,對“現(xiàn)代人”來說,大概沒有幾個人能完全做到,因為,“沒時間”。
“沒時間”,這大概是“現(xiàn)代人”經(jīng)常掛在嘴上的話,忙于各種“放不下”的俗務(wù),永遠(yuǎn)都忙不完,就像螞蟻一樣,問題是:我們到底在忙什么?
忙碌的人們,富裕的人們,卻也是最窮的人,他們積攢了一些雜七雜八的東西,卻不知如何去用,他們用金銀給自己鑄就了一副鐐銬。生活越簡單,宇宙法則就越不復(fù)雜,孤獨不成其為孤獨。
梭羅說:“我喜歡獨處,我從未遇到比孤獨更好的伴侶了?!?br>
五百來頁的篇幅非常好讀,毫無凝滯。前言提到插畫藝術(shù)家為本書設(shè)計并繪制了插圖,然而并沒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