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執(zhí)一物,靜之超然
心靜則明,品超斯遠乃名言至理。
內(nèi)心澄澈,不執(zhí)于一物才能做到動靜如一。
心中平靜自然就明澈,如同平靜的水面能映照出事物一樣;品超便能遠離物累,由于內(nèi)心不受情欲愛戀的牽累,行事自由自在。
沒有阻礙,又如同云不受人間牽伴,又不為天空羈留,故云:“其所以神化而超出于眾表者,殆猶天馬行空而步驟不凡”。
傳說:佛家禪宗五祖選繼承人,大弟子神秀道:“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擦拭,不使惹塵埃?!被勰芗凑f:“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蔽遄嬗谑菍⒁吕徑唤o慧能繼承,慧能成為禪宗第六祖。
超然于物外,靜看行云流水般從容;遠離喧鬧紛擾,靜思得失榮恥;超脫凡俗,靜足于平定躁氣矣。
謀事、求學(xué)而成者在于靜?!洞髮W(xué)》有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者后有靜,靜者后有安,安面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心若靜寧,思智蓬勃。
做大事的人,則具備神閑氣靜,智勇沉著的氣質(zhì)。毋庸置疑, 狂躁者,勢必?zé)o成事。
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就是靠沉靜鎮(zhèn)定演繹了一場名傳千古的空城計,相傳當(dāng)時司馬懿率領(lǐng)十萬大軍向荊州城壓來,而城中只有少數(shù)羸弱之兵,向外調(diào)援軍已來不及,諸葛亮命令大開城門,讓幾個老率灑掃城地,他自之帶一琴童在城上彈琴,其儀態(tài)悠閑沿著。司馬懿見此,恐中理伏而退兵,本舉手可得的麥城卻抵擋不了諸葛亮靜后的謀略。
心靜則明,俯聽天籟之音;洞察世間百態(tài),詮釋萬物之因果,體察點滴入得肌理。
心靜,無浮躁之氣,心神安詳,縱然面臨天崩地裂命懸一線仍綸巾羽扇,這樣的人往往可以力挽狂瀾決勝千里之外。
一個心靜的人,即便處于喧囂之中,眾人涌動。他的心門以外能扼得住萬千浮塵的侵入,可以聆聽落針之聲,整個世界風(fēng)煙俱靜。
你看,鎮(zhèn)靜自若的人,向來體察入微,游刃有余;不妨靜觀其變,淡而消窘。
心靜,乃去之浮躁,取之靜寧之精簡。絕不會建立在魯莽之上的勇氣。應(yīng)該是一種從容不迫的穩(wěn)重,它猶若游龍,翩若驚鴻。
古往運籌帷幄的智者,在靜默中調(diào)兵遣將,攻略一個又一個的城池。那也都是,靜氣所能讓人智通。
做一個于心身靜氣繚繞的人,便能投射出智慧的光芒。
人若有靜氣,風(fēng)度俱來。
作者:西子謙,雜志社簽約作家。中國散文家、當(dāng)代作家,原任中國《文學(xué)月刊》執(zhí)行主編,諸多文章發(fā)表于各大書籍報刊。新浪微博: 西子謙文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