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聽題:道學(xué)里有個概念:心主神明是指心主宰人體的( )
A、生理活動,B、心理活動,C生理、心理活動,D、精神意識活動,E、以上都不是。
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實則內(nèi)有乾坤。
一
人生,總是充滿了驚喜。
每年的年三十,上天總是會眷顧一下阿信。就比如去年,阿信在跟縱橫家聯(lián)盟講課時,一不小心從《鬼谷子》中撿到了“道知”。源于《鬼谷子·本經(jīng)陰符》中的:不見而命,不行而至,是謂道知。
仿佛冥冥中有定數(shù),當(dāng)初我建鬼谷道之時,從未想過還有這等緣分,自此“鬼谷道知論”始成,算是有自己的體系了。每每想起,在自得之余,還是會驚起一身冷汗,如若去年未在聯(lián)盟授課,恐怕一切都將化為子虛烏有。
人生跌跌撞撞,兜兜轉(zhuǎn)轉(zhuǎn),從來不講因果,雖然一切早已注定。我不是個宿命論者,但感慨之余,還是會記得那句話:
人生莫強(qiáng)求,該有的,上天自會給你。
二
去年除夕能有此收獲,一日之功堪比十年。
阿信是個貪婪的人。想念著今日是除夕,便早早起床沐浴更衣,心心念著,上天今天會眷顧我嗎?
呆傻坐著半個小時,未得,又一個小時,未得,奈何我是個好耐性的人,于是干坐著。估計鬼谷子在冥冥中看不下去了,嘆道:
此人這般癡愚,卻有此耐心,且傳他一二罷了。
此文遂成。
三
先從一個人講起,天師張繼先。
張?zhí)鞄熓莻€沉默寡言的人。但凡人們聽說“沉默寡言”,難免會說此人不善言辭。實則不然,張家的另一個后人張小龍也是個不善言辭的人,但是卻開創(chuàng)了史上最成功的社交通訊工具之一:微信。
這位張?zhí)鞄煘辇埢⑸饺鞄?,自然有不同尋常的功夫。話說有一年,宋徽宗招他進(jìn)宮論道。
趙佶問:你在龍虎山修道,見過龍,見過虎嗎?宋徽宗趙佶是個文化人,甚至是個藝術(shù)家,喜歡賣弄文化。如此這般明顯是故意刁難下眼前這個清瘦的道士,意圖試他一番。
張繼先只用了一句話便化解了危機(jī),他說道:貧道住在山中,虎是見過,但真龍是今天才得一見。
史料記載:上悅。一句話把宋徽宗給樂的心花怒放、花枝亂顫。
有一種沉默寡言,叫大音希聲,張繼先修的是最上層的說話功夫。
四
中國文化源遠(yuǎn)流長,一直在大開大合中發(fā)展。如果說唐代是大開,指的是釋道儒三家鼎立。到了宋代便是大合,指的是儒釋道,三教合流。
三教合流的初心本是崇拜佛法的梁武帝意欲讓儒家、道家向佛家低頭的產(chǎn)物,這是儒學(xué)的第三次生存危機(jī)。卻未曾想,宋代新儒家的崛起,吸收了佛、道精神,確立了一個以“天理”為核心的新儒學(xué)系統(tǒng),即理學(xué)和心學(xué)。天理二字,使得釋道儒,變成了儒釋道,順序變了。
什么是天理?陸九淵說:我心就是宇宙,我心就是天理。
這句話在當(dāng)時的文化氛圍中無疑是驚嚇,但是到了后來卻變成了驚喜,心學(xué)就此萌芽。
心學(xué),又稱陸王心學(xué),陸便是陸九淵,王便是我們的老朋友王陽明。但究其發(fā)端,南宋的陸九淵確實比明朝中期的王陽明要早,約早了三個世紀(jì)。陸九淵是開創(chuàng)者,王陽明是集大成者。
殘酷的是,這個時代心學(xué)的境遇并不比鬼谷子好多少,被大量讀成了雞湯、成功學(xué),又或者被人們誤認(rèn)為與“心理學(xué)”有關(guān)。實則上心學(xué)指的是就是:
天理就在我心中。
五
陸九淵怎么會想起這么一句哲學(xué)命題呢?
這就與張繼先有關(guān)系了。陸九淵,又叫陸象山,因其制學(xué)于象山。而象山與龍虎山近在咫尺。這也不是重點,重點在于陸家本來就是修道世家,陸家先人陸修靜、陸希聲就已經(jīng)開始提倡三教合流了。
道家人會做人,明白三角穩(wěn)定原則,不愿意滅掉儒家。否則道家面臨的就是跟佛教正面剛的境地。一貫講究后以柔克剛、甘居人后的道家自然不會這么做。
江西天師道的陸家和張家,一直在做這么這么一件事。因此道家的后人陸九淵成了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也就不足為奇了。
這也不難看出,文化發(fā)展到了宋明時期,三家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說了那么多,這心學(xué)跟道家到底有什么關(guān)系呢?陸九淵跟張繼先到底有什么關(guān)系呢?
六
有一種說法:道起心學(xué)。
什么意思呢?新儒家的分支心學(xué)的發(fā)端其實是道家。陸九淵正是借此對儒家和道家的深厚淵源,先睹了第三十代天師張繼先的《心說》,為自己日后創(chuàng)立“心學(xué)”打下早期的理論基礎(chǔ)的。
對,就是那個修行“大音希聲”的天師張繼先。
咱們來看他說的一句話:夫心者,萬法之宗,九竅之主,生死之本,善惡之源。與天地而并生,為神明之主宰。
大道至簡,在張繼先和陸九淵這里,他們共同認(rèn)為:心是一切的根本。心、理、道、法是同一概念。在立論及方法上皆直擊人心。張繼先說:“法即是心,心外無法?!标懻f:“道外無事,事外無道。”
張繼先說:“夫心者,萬法歸宗?!标懢艤Y說:“心即理”,理充塞于宇宙,那么心就可以充塞于宇宙,所以陸九淵說:“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這里聯(lián)想張繼先《心說》中:“我之本心,用之則彌滿六虛”,“其大無外,則宇宙在其間。其小無內(nèi),則入秋毫之末,而不可象求”。心再強(qiáng)大,在心的超時空的能力上,陸與張的描述,簡直就是同功同曲,而非異曲同功了。
后來的王陽明覺得應(yīng)該簡潔點、通俗點,于是說了一句:心即道,道即天。
當(dāng)然了,阿信很世俗,對哲學(xué)那么高深的學(xué)問是毫無興趣的。這時候,不管是張繼先,陸九淵,亦或是王陽明,你只需要記住句話就行了。
心是一切精神的主宰。
七
阿信的主業(yè)是讀鬼谷子的。我驚訝的發(fā)現(xiàn),隨著文化的深入發(fā)展,儒釋道早就開始貫通了。儒家里會有道家的思想,而縱橫家里出現(xiàn)道家思想,自然也就不足為奇了。
譬如鬼谷子說:口者,心之門戶也。心者,神之主也。這句話很重要,但是世人只讀了前半句:口者,心之門戶也。啥意思呢?
嘴巴,是心的門戶。一個人如果悟不出這前半句是始終學(xué)不會說話的。我們可以更通俗的理解:
一個人說的話,代表了他的內(nèi)心。不管是真話還是假話,有什么樣的心才會說什么樣的話:
口有所言,心有所思。
下半句就更有趣了:心者,神之主也。天師張繼先將之稱之為:心者,為神明之主宰。實際上二者是一個意思:心主神明。
心,主導(dǎo)一個人的一切精神意識行為。心,控制指揮著人的思想和行為。一個人的視聽言動、動作言默,本就不能離卻本心。
所謂修道,既是修行,既是修心。
自此,去年除夕,鬼谷道打破了第一面墻,提出了“道知論”,確立了鬼谷道修行的理論目標(biāo)。今年除夕,也就是今天,阿信傳承了鬼谷子的思想,打破了第二面墻,提出了的“鬼谷·修心論”:言談之術(shù),存乎一心。
至此,歷時十七年零九個月,民間手藝人阿信集道、心、術(shù)三者于一體,自成鬼谷一派,是為鬼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