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態(tài)篇
1. 經過三年的學習包括一年半的復習,你的歷史知識和方法都已經不是問題。唯一的問題是發(fā)揮出來。如果感覺還有問題的參考我下文給出的方法要點。
2. 真題的嚴謹性要遠勝于模擬題,所以,你高考的分數(shù)大概率會超過平時模擬。因為方法的適用性會更高。
3. 100分的歷史卷,選擇題中前幾道題和第16題(山東卷)會比較難,不要在意,堅持我們的做題方法,因為所有你覺得難的題目都不是你得分的重點。一個逐利的人,不應該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能拿分的題目上嗎?況且,選擇題你可以抓到12題以上(山東卷),足以保底70分了。
4.賦分制下,只要你不是嚴重拖后腿,賦分后會比原始分高。
方法篇
一 選擇題三擋難度
1.難度一:送分題?;A方法出答案的都屬于這一類。四步理解題意,五步排除答案。
理解:
(1)遇見名詞想內涵:想開始和結束時間,想內容,過程;
(2)看見指代要替換:換成具體的史實和自己熟悉的表達方式。例如
(3)邏輯理順。長句子抽主干,多重分句看邏輯,并列關系找共性。
(4)文言文代入背景,向考點靠攏。
排除:
(1)史實排除優(yōu)先(思考選項自身是否正確)
(2)時間順序排除(思考選項中的名詞的時間,尤其適用于因果型)
(3)固定結論排除(背熟靜悟12篇;看見選項中有“標志”就要思考標志是什么)
(4)選項與材料自相矛盾。
(5)定量排除法。選項中帶有“普遍”“共識”“根除”“徹底”“開始”等詞語一般不對。盡管這一方法不是絕對通用,且不能與上述四個方法沖突,但當你二選一,不得不靠概率選答案時,使用這一方法的概率要遠高于50%。
2.難度二:二選一。使用基礎方法后能排除兩項。
二選一的問題主要有三個環(huán)節(jié):材料中心主旨不準確;設問部分角度限制未區(qū)分;選項差異沒找到。要暗示自己,歷史是單選,只有一個對的,一定有一個不符合題目。不要陷在兩項里糾結,不要覺得怎么感覺兩個都對。
3.難度三:基礎方法只能排除一項,或一個都排除不了。
這一難度的題目一般在2-3個,需要拓展學術觀,擴充背景和視野才比較好做。這一類題目,主要靠材料理解,借用定量法提高概率。
二 材料題注意事項
1. 先把設問分析清楚,搞清楚有幾問。明確答題結構。沒有定位詞的,思考可以轉換為六大類問法的哪一種或哪幾種。沒有中心詞的,注意看主旨句(山東卷)。
例如:如何看待材料一中的數(shù)據變化?可以分解為三問:概括材料中的數(shù)據變化;分析變化的原因,說明變化的影響。
凡是不能準確轉換問法的,例如“合理的解釋”“解說詞”“分析”“闡述”等,都可以轉換為背景+內容+影響。
看材料時,先看出處,再看正文??凑臅r,分析每一層敘述或論述的是問題中心詞的什么——六大類定位詞。分析每一句說的是背景?是內容?是影響?是評價?是特點?
2根據材料概括類,注意概括,一般不能照抄。比如,材料中給我們宋代農民使用曲轅犁耕地,增加肥料改進土壤,增加勞動力,采用移植栽培技術等發(fā)展農業(yè)生產。我們可以用精耕細作來概括。影響類的問題,要使用影響類的語言去改寫材料。有利于,促進了,推動了,增加了,導致了等。
3.分析措施+改寫背景+順勢思維得影響。
(1)分析背景和措施得影響
如果材料背景中提到的問題,如果得到了緩解和解決,可以改寫為影響。例如背景中說財政困難,影響中可以寫“增加了政府財政收入”。
(2)順勢推導得影響
中國古代史,凡促進了民族融合,可以繼續(xù)寫“推動了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發(fā)展”;
凡加強中央集權的,可以繼續(xù)寫“有利于維護國家統(tǒng)一,社會穩(wěn)定,經濟發(fā)展”
凡推動了商品經濟發(fā)展的,可以繼續(xù)寫“推動城市繁榮,促進市民階層的發(fā)展,增加了財政收入”等。
4特征特點分角度
難度較大的類型,具體參考我公眾號的文章吧。
5評述評析(一般是針對某一觀點)
評述:概括敘述+評價
評析:分析觀點+評價
評價:性質+地位+判斷+進步性+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