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特異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和游離前列腺特異抗原(free PSA)是一對經(jīng)常結(jié)伴出現(xiàn)的腫瘤標志物,可以用于前列腺癌的輔助診斷,治療效果的評價,病程的動態(tài)監(jiān)測以及協(xié)助判斷預后。今天就和大家學習下 PSA 與 FPSA 在前列腺癌及其他疾病診斷中的意義。
基本情況
前列腺特異抗原是分子量約 34000 的糖蛋白,由 240 個氨基酸和四個糖鏈組成,PSA 是一種類似血管舒緩素的絲氨酸蛋白酶,在精漿中以 mg/mL 單位的高濃度存在,參與精漿液中固體物質(zhì)的液化。PSA 具有一定的組織特異性,主要由前列腺分泌性上皮細胞產(chǎn)生,正常情況下分泌量少,血清中濃度較低(通常低于 4 ng/mL)。
PSA 在血液中以三種形式存在:與 α1- 抗凝乳蛋白酶(α1-antichymotrypsin)結(jié)合的結(jié)合型 PSA(PSA-ACT)、與 α2- 巨球蛋白(α2-macroglobulin)結(jié)合的結(jié)合型 PSA(PSA-AMG)以及不與任何蛋白結(jié)合,以游離形式存在的游離 PSA。由于 PSA-AMG 表面被 α2- 巨球蛋白包裹覆蓋,無法利用免疫學的方法進行測定,只能測定 PSA-ACT 和 FPSA,因此我們通常所說的總 PSA 濃度為 PSA-ACT 和游離型 PSA 的總和。
哪些前列腺疾病可以引起 PSA 升高
前面提到 PSA 主要由前列腺組織的分泌性上皮細胞分泌,直接分泌至前列腺導管系統(tǒng),而正常的前列腺導管系統(tǒng)起一種屏障作用,使 PSA 不能大量釋放入血,使血循環(huán)中的 PSA 維持在較低的濃度。前列腺癌時癌組織侵犯前列腺導管系統(tǒng),導致屏障作用破壞,PSA 大量釋放入血,血中 PSA 升高。
前列腺增生也可引起 PSA 升高,主要因為 PSA 的分泌量與前列腺體積正相關(guān),前列腺體積增大,可產(chǎn)生 PSA 的上皮細胞增多,PSA 升高明顯,相應釋放入血的 PSA 也增多,導致血中 PSA 升高。
前列腺炎時兼具上面兩種情況,炎癥會導致前列腺腺體增大,同時炎癥反應還會破壞前列腺導管的屏障系統(tǒng),PSA 的分泌及釋放入血同時增加,導致血中 PSA 升高,且 PSA 濃度與炎癥的嚴重程度呈正相關(guān)。
前列腺按摩、長時間騎車、膀胱鏡檢查、射精等也可以引起 PSA 升高,在 PSA 檢測前應該避免這些活動。
FPSA/TPSA 比值的意義
PSA 對前列腺癌并無特異性,特別是當 PSA 的濃度在 4~10 ng/mL 區(qū)間(該區(qū)間也被成為灰色界值區(qū))時,前列腺癌和非前列腺癌病人的 PSA 有明顯的交叉重疊,單靠 PSA 濃度無法區(qū)別良性和惡性病變。
研究發(fā)現(xiàn)與前列腺良性病變的病人相比,前列腺癌病人血清中的 PSA-ACT 濃度相對增高,也就是說游離 PSA 濃度相對降低(主要原因可能為腫瘤組織分泌 α1- 抗凝乳蛋白酶增多,導致結(jié)合 PSA 升高,游離 PSA 下降)。因此,與良性病變病人相比 FPSA/TPSA 比值在前列腺癌病人中較低,特別是 PSA 濃度在灰區(qū)的病人。換句話說,對于 PSA 增高的病人,F(xiàn)PSA/TPSA 比值越低則惡性病變的可能性越大,但需要強調(diào)的是對于 PSA 正常的人,F(xiàn)PSA/TPSA 比值則無意義。
而且研究發(fā)現(xiàn) FPSA/TPSA 比值在 PSA 大于 4 ng/mL 的病人中,與腫瘤的大小及病理分級相關(guān),可以做為前列腺癌的一個獨立腫瘤標志物并且與病人年齡無關(guān)。
但在日本男性人群中的研究發(fā)現(xiàn):FPSA/TPSA 比值在預測前列腺癌的病理程度方面并無太大作用,是由于種族的差異還是研究標本量過少造成這種矛盾的結(jié)果,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在其他疾病中的應用
PSA 不僅僅在前列腺癌的診斷中可以發(fā)揮作用,在一些其他疾病中特別是在一些女性特有疾病中,同樣可以發(fā)揮作用。
我們前面提到 PSA 并不是絕對的前列腺特異,一些女性組織如:乳房、斯基恩腺、唾液腺(腮腺、舌下腺和下頜下腺)以及一些腫瘤組織(乳腺癌、肺癌、卵巢癌等)也可以分泌 PSA。因此 PSA 在女性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女性多毛癥、纖維腺瘤、服用雄性激素、乳房囊腫和乳腺癌中濃度均會大幅度增高(有些增幅可達千倍以上),可以用于這些疾病的診斷及判斷預后。
參考文獻:
1. 崔軍, 宋永勝, 柳東輝. 前列腺特異性抗原升高的臨床原因 [J]. 中國醫(yī)科大學學報, 2003, 32(5): 466.
2. 張玲. 前列腺疾病患者血清 tPSA、IPSA 及 fPSA/tPSA 聯(lián)檢的診斷價值 [J]. 放射免疫學雜志, 2013, 26(1): 43.
3. Stenman UH, Hakama M, Knekt P,Aromaa A, Teppo L, Leinonen J. Serum concentrations of prostate specificantigen and its complex with alpha-1-antichymotrypsin before diagnosis ofprostate cancer. Lancet 1994, 344:1594.
4. Grossklaus DJ1, Shappell SB,Gautam S, Smith JA Jr, Cookson MS. Ratio of free-to-total prostate specificantigen correlates with tumor volume in patients with increased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J Urol. 2001, 165(2):455.
5. Grossklaus DJ1, Smith JA Jr,Shappell SB, Coffey CS, Chang SS, Cookson MS. The free/total prostate-specificantigen ratio (%fPSA) is the best predictor of tumor involvement in the radicalprostatectomy specimen among men with an elevated PSA. Urol Oncol. 2002,7(5):195.
6. Lin DW, Noteboom JL,Blumenstein BA, Ellis WJ, Lange PH, Vessella RL. Serum percent free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in metastatic prostate cancer. Urology. 1998,52(3):366.
7. Egawa S1, Suyama K, Soh S,Kuwao S, Uchida T, Koshiba K. Inadequacy of free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arameters in the prediction of pathologic extent of prostate cancer inJapanese men. Urology. 1998, 52(2):230-6.
編輯: 孫舒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