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總銷售額的百分比
如果你對某某公司一樣產品或服務產生興趣時,你首先需要知道的,就是這樣產品或服務對這間公司帶來多少盈利?
最重要的是,這樣產品或服務的銷售額占公司的總銷售額的百分比之幾?
就好像你發(fā)現(xiàn)Dunhill香煙這個品牌很好賣,你可能很想立刻擁有BAT公司的股票;但是,當你知道Dunhill只占該公司總銷售額的8%,你還會對BAT特別感興趣嗎?
市盈率
之前已經討論過了,這里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市盈率。
林區(qū)認為:任何一間公司,如果它的股票價格定價合理,那么該公司股票的市盈率將等于公司的增長率。
所以,如果股票的市盈率低于公司的增長率,你可能已經為自己找到了購買該公司股票的機會。
一般來說,如果市盈率只有增長率的一半,那么這間公司就非常不錯了;如果市盈率是增長率的兩倍,那么這間公司就差了些。
林區(qū)一直都是用以上的方法來為他管理的基金分析股票。
另外,我們也可以用一個簡單的公式,將股息,增長率,和市盈率考慮在一起。
我們可以將公司的長期增長率加上股息,然后再除以市盈率,以得到一個數(shù)字。
(長期增長率 + 股息) / 市盈率
如果這個數(shù)字小于1,那么這間公司的情況就不是太好;如果這個數(shù)字是1.5,那么這間公司的情況還不錯;如果這個數(shù)字是2或更高,那么你就可能找到一間值得投資的公司了。
例子,某某公司的增長率是15%,股息是3%,市盈率是6,那么計算的結果就是(15 + 3)/6 = 3,這個結果真的是太好了!
現(xiàn)金頭寸(Cash)
當一間公司把數(shù)億的現(xiàn)金擱置起來時,它一定能夠為你帶來許多驚喜。
舉個例子,如果你曉得某某公司有數(shù)億的現(xiàn)金,而且每股凈現(xiàn)金大約是3令吉,這每股3令吉的現(xiàn)金改變了該公司的市盈率和你真正買入的價格。
如果該公司股票的價格是10令吉,那么扣除每股3令吉的現(xiàn)金(你就當作是暗扣——rebate),那么你就不是以每股10令吉去購買該公司的股票,而是以7令吉購買的(10令吉 - 3令吉 = 7令吉)。
如果該公司的每股盈余為1令吉,那么用10令吉算出來的市盈率就是10,而用7令吉算出來的市盈率就是7。
這樣一來,你實際上就是以更低的價格,更低的市盈率買入該公司的股票!
負債(Liabilities)
公司有多少債務?債務和股東權益(Equity)的比例又是多少呢?這些都是你買股票前應該了解的數(shù)字。
林區(qū)認為,一份正常的公司資產負債表中,股東權益應占到75%而負債要少于25%。
對于轉型困境型公司和陷入困境的公司,林區(qū)會特別注意看它們的負債,這是因為負債的多少和債務的類別決定了這些公司是否能夠從經濟危機中走出來。
債務可以分為短期債務和長期債務(固定債務)兩種!
短期債務可以借自銀行,也可以借自其他的公司。重要的是,短期債務的到期日非常短,并且有時是隨時可以到期的。
這意味著,貸款方一看到借款公司出現(xiàn)困難,就可以收回貸款;如果借款公司不能夠還款,它將會面臨破產!
長期債務則不同,只要借款公司繼續(xù)支付利息,貸款方就不能馬上收回貸款。從股東的觀點來看,長期債務是屬于好的一種債務。
貸款本金的到期日可以是5年,10年,15年等,就是因為比較長的到期日,借款公司就有足夠的時間從困境中恢復過來,成為成功轉型而盈利大增的公司。
股息(Dividend)公司將部分所賺到的錢,分給股東,這些派發(fā)給股東的錢,就是股息。
因此,對于想要得到額外收入的投資者來說,有派發(fā)股息的股票比不派發(fā)股息的股票更具有吸引力!
另外,有派發(fā)股息的股票的價格不會跌得好像沒有派發(fā)股息的股票那樣利害,因為投資者定期可以獲得股息收入,所以不會大量拋售該股票,除非該股票的股息突然變少了,或者沒有派發(fā)股息了。
因此,
投資者應該在自己的投資組合里擁有一部分大笨象型和緩慢增長型的公司(這些公司的股息一般都比較高),這樣如果大熊市來臨,投資組合也不會突然貶值得太利害。林區(qū)也喜歡有派發(fā)股息的公司,因為林區(qū)認為,
不派發(fā)股息的公司一般上都將錢浪費在“多樣化惡化”的合并或收購——請看:
避而不買的股票。
除非,這些不派發(fā)股息的公司將資金專著在自己在行的行業(yè)里,而且能夠迅速的發(fā)展起來,成為快速成長型的公司,那么林區(qū)就會考慮買入。
賬面價值(Book Value)人們會關注某某公司的賬面價值,只因為如果該公司的每股賬面價值是10令吉,而該公司的股票只賣5令吉,那么投資者買入這個股票時就是等于少花了一半的錢。
林區(qū)提出,這樣做是有缺點的!
因為
公司的賬面價值,經常與公司的實際增長沒有什么關系,它經常嚴重高估或低估了公司的真實增長情況!舉一個比較簡單的例子,Proton的賬面價值高達每股10令吉,目前股價大約是6令吉。
如果你有機會經過Shah Alam的KESAS大道時,你都可以清楚地看到Proton廠里,停著上千兩的Proton新車,其實就是賣不出去的車!
你知不知道?這些買不出去的車,是屬于存貨——Inventory,而這些存貨就占了Proton公司帳面價值的1/3!
那么你又想想,這些賣不出去的車,能夠為Proton帶來多少盈利呢?
所以,
當你為了賬面價值而購買一間公司的股票時,你必須仔細考慮一下,那些資產是什么?隱性資產(Intangible Asset)就像賬面價值經常會高估公司資產的真實價值一樣,
隱性資產可以低估公司資產的真實價值!擁有自然資源(例如土地,木材,石油,或者貴金屬)的公司,都會把這些自然資源作為其真實資產的一部分,記錄在賬面上。但是,記賬時所采用的價格,依然是該公司最初購買這些自然資源的價格,而購買的時間可能已經是30年前了。
因此,如果以目前的價格來算(通過30年的通貨膨脹),這些自然資源的價格應該更高。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你就很有可能找到最好的資產富余型公司。
除了自然資源,我們還可以發(fā)現(xiàn)還有很多類型的隱性資產,
例如Milo或者Nescafe這樣的品牌,它的價值完全無法從賬面上反映出來。這是因為每天都有千千萬萬的馬來西亞人在喝著Milo和Nescafe牌子的飲料。
還有
獲得專利權的藥品,政府派發(fā)的特許經營權(例如Astro,3G和WiFi的執(zhí)照等),這些資產在記賬的所采用的都是其最初的價格,然后這些資產會發(fā)生貶值,直到它們從賬面上消失。
因此,在接下來的10年或15年里,公司所賺到部分的盈利,必須拿來注銷為獲得專利權或特許經營權所支付的費用。
當公司注銷完為獲得專利權或特許經營權所支付的費用后,公司的盈利自然就會提高(因為無需再注銷),而那些專利權或特許經營權,就變成了公司的隱性資產!
當一間公司擁有另外一間獨立公司的股份時,這也有可能存在隱性資產。就好像Genting擁有部分Resorts的股份,假如每一股Genting擁有1/3股的Resorts,那么你只要買入三股的Genting,你就不只是買入Genting,你還買入了一股的Resorts
現(xiàn)金流現(xiàn)金流是指一間公司經營業(yè)務所獲得的一定數(shù)量的現(xiàn)金收入。
所有的公司都會有現(xiàn)金收入,但是有些公司要比其他公司付出更多,才能夠獲得相同的現(xiàn)金收入。
比如,生產電腦處理器的Intel,雖然每年獲得非常大筆的現(xiàn)金收入,但是每年也必須拿出一大筆現(xiàn)金,來提升處理器的技術!
這樣子算來,它實際的現(xiàn)金收入并不很多。但是Intel也別無選擇,因為如果它不提升技術,它的業(yè)務就會被競爭者搶去。
反而,看看McDonalds或者Nestle(食品制造商),它們并沒有Intel所面對的問題,它們
根本不需要去提升技術。
這就是為什么林區(qū)會更喜歡購買不依賴資本投資支出(Capital Investment)公司的股票,因為
如果公司的現(xiàn)金收入不必用來抵補支出的現(xiàn)金,公司就會更容易賺到!林區(qū)提到,其實我們也可以用“現(xiàn)金流”來估計一間公司股票的情況。
例如,如果一個股票的價格為20令吉,每股的現(xiàn)金流收入是2令吉,那么它的市盈率就是10倍——這是標準情況。
這是一種另類的
市盈率算法,與其用公司的每股盈余,我們用公司的每股現(xiàn)金流收入。
這樣我們可以更確定,市盈率中的“盈”,是公司的現(xiàn)金流收入,而不是賬面收入。還有一點我們要特別小心,就是要確信這個“現(xiàn)金流”是指“自由現(xiàn)金流”,也就是公司正常資本投資支出(Capital Investment)之后所留下的現(xiàn)金!
存貨對于存貨,林區(qū)特別注意公司的存貨是否有積壓的現(xiàn)象,因為對于制造商或者零售商來說,存貨的增加通常是一個不好的跡象。
尤其是當存貨的增加速度超過銷售量時,這對公司就是一個危險的信號了!還有,一間公司的銷售額可能增加了20%,但是如果同時它的存貨也增加了50%,那么你就必須要特別小心了:這間公司是否應該先把存貨處理掉?
由于它并沒有把存貨的問題處理掉,因此下一年它的問題還會存在,后年問題就會更嚴重!
新生產出來的產品將會與舊存貨放在一起,因此積壓的存貨會越來越多,直到該公司被逼降價,這樣一來公司的利潤就會下降。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
如果一間陷入困境的公司的存貨正在減少,那么這應該算是公司走出困境的一個好跡象。增長率這里指的增長率,不是每個行業(yè)的增長率,而是各個公司本身的增長率——公司盈利增長率。
林區(qū)提醒大家,行業(yè)的增長率并不重要,一間公司如果處在增長率為零或負數(shù)的行業(yè)里,并不代表公司的增長率就會和行業(yè)的增長率相似。
反而,
零增長率的行業(yè)不會有太多競爭對手,因此公司能夠通過縮減成本和提高產品價格,來增加公司的盈利,這才是林區(qū)想要看到的“增長率”!還有,如果你發(fā)現(xiàn)這樣的一間公司,它的產品每年都在上漲而它的客戶卻又很穩(wěn)定(像香煙這樣讓人上癮的產品),這就是等于找到了一個非常好的投資機會。
最后一點,既:
在其他條件完全一樣的情況下,增長率為20%而市盈率為20的股票比增長率為10%而市盈率為10的股票更值得買!這好像有點深奧,可是如果你曉得復利的利害,你就能夠輕易的明白快速增長型公司的盈利將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而使它的股價上升。
看看以下兩間公司的情況:開始時這兩間公司的每股盈余都是1令吉,,可是當一間公司的市盈率為20以及增長率為20%,而另外一間的市盈率為10以及增長率為10%時,它們未來的每股盈余的差異就非常巨大!
開始時,公司A的股價是 20 X 1 = 20令吉;公司B的股價是 10 X 1 = 10令吉。(股價 = 市盈率 X 每股盈余)
可是到了10年后,公司A的股價是 20 X 6.19 = 123.80令吉;公司B的股價是 10 X 2.59 = 25.90令吉。
你會選擇投資那一間公司呢?
即使公司A的市盈率由20降到15(投資者懷疑公司A無法維持它的高增長率),它的股價還是能夠賣到 15 X 6.19 = 92.85令吉,你還是會很樂意選擇投資在公司A上。
有一點要注意的是,
如果公司的增長率太高(30%或更高),以上的圖表計算就不適合了。這是因為
那種高增長率一般上很難維持到3年,更不用說10年了。所以,
林區(qū)希望找到的是可以每年以20%或25%增長率成長,而且公司積極的維持該增長率達到10年以上,那就是最好的“tenbagger”投資——翻10倍的投資!稅前利潤率稅前利潤是指公司的年銷售額減去所有的成本,包括折舊和利息費用;而稅前利潤率,就是稅前利潤除以銷售額所得出來的百分比。
例子,某某公司的年銷售額是700,000令吉,稅前利潤是70,000令吉,那么該公司的稅前利潤率就是 70,000 / 700,000 = 10%。
因為基本情況不同,跨行業(yè)比較公司的稅前利潤率沒有太大的意義;所以,
比較可行的做法是,對同行業(yè)內公司的稅前利潤率進行比較。從定義上來看,
擁有最高稅前利潤率的公司的營運成本最低,因此當整個行業(yè)都不景氣時,低成本營運的公司更有機會生存下來。例子,公司A的稅前利潤率為15%,公司B的稅前利潤率只有5%,假設這兩間公司都面臨業(yè)務困境并且為了把產品賣出去,被逼降價10%,它們的銷售額同樣下降了10%。
那么,公司A現(xiàn)在的稅前利潤率為5%,仍然賺錢;公司B卻虧損了5%,已經面臨破產了。
雖然說在困境中,我們要選擇高稅前利潤率的公司,這樣我們選擇的公司才能夠在困境中繼續(xù)賺錢,生存下來;可是
當整個行業(yè)都非常景氣時,擁有低稅前利潤率的公司將會成為贏家,為什么呢?
看看以下的兩間公司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當公司提高產品的價格時,公司A的稅前利潤率增加了大約50%,可是看看公司B,它的稅前利潤率卻增加了100%。
這就解釋了為什么面臨破產邊緣的公司從困境中恢復過來之后,它的稅前利潤率會增長得如此之快——因為它的稅前利潤率本來就相對的低,稍微小幅度上升都將占很高的百分比。
公司B的稅前利潤率提高了這么多,也就說公司的稅前利潤也將大大提升,因此股價快速上漲,也將是預料中的事。
因此林區(qū)給我們的建議是:
如果你決定長期持有一個股票,那么就應該找一間稅前利潤率相對較高的公司;如果你想要短期持有一個股票,那么就應該找一間稅前利潤率相對較低的成功轉型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