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畫源于舊時的“門神畫”,現(xiàn)今是中國畫的一類。在中國傳統(tǒng)民間,年畫多用木板水印制作而成。清光緒年間,正式將之稱為年畫。年畫打春牛。(圖源:青島出版社《中國木版年畫代表作》)
《山海經(jīng)》載:唐太宗在病中,夢里經(jīng)常聽見鬼哭神嚎的聲音,導(dǎo)致夜不成眠。此時,大將秦叔寶、尉遲恭兩人自告奮勇,全身披掛立于宮門兩邊,結(jié)果宮中就平安無事了。這是年畫加官晉爵。(圖源:青島出版社,《中國木版年畫》
李世民覺得兩位大將受苦了,心里有愧意,遂命畫工將他倆人的神武形象繪在宮門之上,稱為“門神”。至此,門神畫開始興起。年畫時興京秧歌。
年畫天官。這副年畫的色彩飽和,紅綠相配并沒有給人俗氣的感覺,而是有一種復(fù)古的雅致感。
舊年畫因畫幅大小和加工多少而有數(shù)種相異的叫法。整張大的叫“宮尖”,一紙三開的叫“三才”。加工多而細致的叫“畫宮尖”、“畫三才”。年畫高蹺會。
六月以前的畫叫“青版”,七、八月以后的叫“秋版”。這是年畫文財神。
新年多吉慶,合家樂安然。
年畫一品當(dāng)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