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的“三季人”,他們的認(rèn)知與你不是一個層次,如果一味地去爭輸贏,不僅說服不了他,還消耗了自己。不與他人爭辯時,你才是你的世界的中心覺得有道理的,不爭辯,你就贏了。
不爭辯,但是一定要有溝通,要有有效的溝通,否則所謂的不爭辯,卻不能包容,只能說是冷漠學(xué)會換位和包容,能懂得與別人和解,看過一句話,站得越高,心境也會截然不同。只與同好爭高下,不與傻瓜論短長,因為爭論中是沒有贏家的,只會讓雙方比之前更加堅持自身立場。
培根大師說:讀書不是為了雄辯和駁斥,也不是為了輕信和盲從,而是為了思考和權(quán)衡。不是所有人都配得起你的解釋。
有好多杠精,說任何事他都要杠你一下才舒服,哪怕你是對的,他也一定要氣你一下。最討厭這樣的人了,不與無關(guān)的人爭辯,是一種成熟,每一場爭辯,都可能毀了一段感情。
在家庭里,所有的爭辯都沒有真正的贏家,一個人最好的生活方式莫過于,看自己的風(fēng)景,走自己的路,堅守自己的方向,理解他人的不同。
不爭辯很難,有人說據(jù)理力爭,有人說吃虧是福好壞或者都是看自己心里那桿稱吧,你要清楚,和什么樣的人爭辯,就注定了你將成為什么樣子的人。
我不喜歡爭辯,就算爭贏了又怎樣呢?他還是相信自己的想法,還不如不去廢這個口舌。我的一個朋友超喜歡和人爭來爭去,基本上都能爭贏,看上去十分強大,強大到?jīng)]朋友。她每次想跟我爭我就讓著她,因為有些錯誤以及教訓(xùn)不是自己可以用嘴給她的。她現(xiàn)在比以前好多了,因為她說,爭累了,發(fā)現(xiàn)沒用,懶得去爭了。沉默是金,智者寡言。是的,三觀相合的人不容易遇到但是懂得讓步會讓幸福感驟增。
懂得了包容和和解,自然就不會再與人爭辯,所謂幸福的家庭,不是三觀相合,也不是頻道相同只不過是懂得讓步罷了。就算在爭論中處于上風(fēng)的位置,但對方的自尊一旦受到傷害,就會心生怨恨。
人還是要忙起來,充實起來,獨立起來,普通的爭論尚且這么損耗心力,一旦爭論的對象不是和自己同一層次的人,就更是浪費自己的人生,毫無意義。總以為自己在闡述正確的觀點,其實何嘗不是在爭論,終于明白自己原來那么愛爭論。對與錯,沒有絕對。
世界上沒有所謂的天然正確和絕對正確,要能夠接受別人有不同的三觀,不較真,不糾纏,淡看得失。不生氣,就是尊重自己的每一分鐘。懂得心平才能氣和!放過別人也是放過自己。一念放下,萬般自在,一個人成熟的標(biāo)志,是深刻地認(rèn)識到,無論你多努力,你也不可能、也不必要得到所有人的喜歡。人認(rèn)知的層次是真的有差別的,認(rèn)知水平不在一條線的人,聊不到一塊去。子非魚,焉知魚之樂;子非魚,又怎知魚之苦?
如魚飲水,冷暖自知,人活一世,不爭、不理、不解釋,用不爭彰顯你的大度,用不理詮釋你的從容,用不解釋證明你的品行。只要身正,就敢坦然面對,只要心正,就能一生無愧。世上存在著不能流淚的悲哀,這種悲哀無法向人解釋。即使解釋,人家也不會理會。它永遠(yuǎn)一成不變,如無風(fēng)夜晚的雪花靜靜地沉積在心里。
同層次的人爭論,是為了尋求真理,而和不同層次的人,爭論就會演變成人身攻擊。對于不同層次的人,最好的發(fā)聲方式莫過于不爭辯、不解釋做好自己,用結(jié)果說明問題,沒必要的爭論,傷人傷已的同時,也玷污了自己的價值觀。
對一切都釋然、淡定、從容面對,是一個人深到骨子里修養(yǎng)的具體表現(xiàn),以前班主任跟我們班說過,做不到所有人喜歡做到大部分人滿意就行。任何決心有所成就的人,決不肯在私人爭辯中耗費時間。
懂得了這個世界上沒有所謂的天然正確和絕對正確,能夠接受別人有不同的三觀以及其衍生出來的思考方式。爭辯的結(jié)果,包括發(fā)脾氣,失去自制,其后果是難以讓人承擔(dān)得起的。走自己的路,看自己的風(fēng)景,幸福家庭都懂得互相包容和換位理解,這樣會一直幸福。不爭辯,不多說不是懦弱,而是明白,人與人之間認(rèn)知的差距,不是可以靠語言能銜接的,因為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