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大家都準備歡天喜地迎接新的一年,很多朋友可能不知道,中國傳統(tǒng)春節(jié)其實是有很多過年習俗。例如過年前的各樣準備、從初一到初七每天的禮儀等。禮節(jié)背后都有不一樣的意義。究竟春節(jié)的習俗有哪些,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啦!
俗語說「年廿八,洗邋遢」
根據民間講法,「塵」與「陳」諧音,春節(jié)前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意思,把往年的霉氣及不如意通通掃出門。所以家家戶戶都趕緊在正月初一前進行「大掃除」,把家居打掃干凈,再掛上新的裝飾物,代表除舊迎新。
「辦年貨」
是指春節(jié)前購買過年時所需的用品,包括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一應俱全。據中國傳統(tǒng),踏入「臘月」即農歷十二月,就可開始辦年貨。除了買臘味、糖果及年糕外,各類水果亦少不了,其中蘋果大吉代表「平安大吉」,所以買多一些也無妨。
貼「春聯」
每逢春節(jié),家家戶戶都貼上鮮紅色的春聯慶賀。春聯又叫「揮春」、「門對」等,是春節(jié)時貼在門上的吉祥語,由上聯、下聯和橫披組成。人們愛在春聯寫上吉祥的字眼,如抒發(fā)來年興旺及消災解困的愿望。
年花
也是裝飾家居不可少的。寓意「大吉大利」的桔子和桃花依舊熱賣,近年蘭花也越來越受市民歡迎。客人到家里來拜年,主人家會端上外表精致、內容豐富的「全盒」。所謂「全盒」,是新年時用來放賀年食品的盒子,一般是圓形,寓意「一團和氣」。全盒里分成多個格子,主人會邀請客人先嘗瓜子,因為抓瓜子的動作好像在「抓銀子」,寓意新的一年里增財添富。
一聲 「恭喜發(fā)財!利是(紅包)到來」
這是新年期間最常聽到的一句話,新的一年,樣樣都要新的,甚至紅包里的鈔票也不例外。
中國人很重視團年飯(年夜飯)
吃團年飯是家家戶戶最開心熱鬧的時刻。大年夜,豐盛菜擺滿一桌,合家團聚。飯后再吃一道甜湯圓,祝福往后的日子團團圚圚,甜甜蜜蜜。
拜年
是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習俗這是人們送舊迎新、互相祝愿的一種方式。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向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等。
舞龍舞獅龍
是中國特有的產物,象征權力、尊貴。最初是作為祭祀祖先、祈求甘雨的一種儀式,后來逐漸成為一種文娛活動。舞獅據說起源于南北朝,是一種民間體育活動,又是一種春節(jié)的慶典活動。
此外,以下亦簡單介紹一下從初一到初七每天都有不同的禮儀活動及春節(jié)期間的禁忌:
8
大年初一過年習俗:開春吉祥(民俗習慣:放鞭炮拜年壓歲錢)放鞭炮:放鞭炮可帶出喜慶熱鬧的氣氛和歡愉吉祥的意思,亦是節(jié)日的一種娛樂活動。(但注意香港放鞭炮是犯法的?。┌菽辏鹤呒掖畱?,向親戚朋友登門拜年,互相問候。壓歲錢:過年給孩子壓歲錢是中國的傳統(tǒng),是長輩對晚輩的祝福。
9
大年初二民間過年習俗:回門是喜(民俗習慣:出嫁女兒回娘家)出嫁女兒帶女婿回娘家的日子,稱為「回門」。
10
大年初三民間過年習俗:老鼠娶親(民俗習慣:老鼠娶親人早睡)俗稱「赤口」,不宜外出拜年及宴客。可以晚一點才起床,因為由除夕到初二都勞累,這日可以好好休息了!
11
大年初四民間過年習俗:恭迎灶神(民俗習慣:迎灶神送火神)恭迎灶神回民間的日子,所以家家戶戶都要守在家里,準備豐富的果品,焚香點燭并燃放鞭炮,以示恭迎。
12
大年初五民間過年習俗:拜財神發(fā)利市(民俗習慣:拜財神)之前的禁忌過了這天終于可破除,所以也謂「初五隔開」。這天垃圾變成了「窮氣」,因此要清掃家里,將垃圾送出去,俗稱「送窮出門」。「五忙日」禁止動土,否則可能會有災害發(fā)生。
13
大年初六民間過年習俗:送窮(民俗習慣:送窮出門)正月初六「送窮」是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
14
大年初七民間過年習俗:安頓身心(民俗習慣:休養(yǎng)生息)「人日」,是眾人的生日;傳說如果這天天氣晴朗, 代表健康平安;若陰雨,則疾病瘟疫生。又稱「七煞日」,許多事情都不宜在這天進行,尤其應避免外出遠行。
春節(jié)禁忌
為求新的一年能夠大吉大利,正月初一需要遵守許多禁忌,例如不可掃地、倒垃圾,怕把家中的「財氣」外流出去;不可拿菜刀和剪刀等利器,避免在使用時不小心受傷;不可吵架及說壞話,忌說「死」、「病」、「輸」、「窮」、「破」這些不吉利的字眼;不可打破碗碟,若不小心打碎了,要趕緊說歲歲(碎碎)平安,以化解兇災。此外,按照習俗,人們一般在正月初一祭拜神明,只吃齋菜,所以亦不會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