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xiàn)代生活中[ 圓肩 ]是一個很常見的姿態(tài)。
圓肩除了讓你的姿態(tài)看上去很不美觀,而且會導致肩峰撞擊綜合征和肩袖肌肌腱炎等問題!
這些肩部的問題,在臥推、推肩、俯臥撐等健身動作中都是非常多見且危害很大。
那什麼是正確的姿勢?
那什麼是正確的姿勢?
首先,我們需要定義「什麼是正確的姿勢?」才能知道為什麼圓肩是錯誤的姿勢。
網(wǎng)絡上有很多關于正確姿勢的描述及矯正方法,這里我想告訴大家,正確的姿勢就是人體運動時最有效率、功能動作最好的姿勢。
不光是靜態(tài)姿勢,也包括了動態(tài)姿勢。有效率是指:你做任何事情的時候,身體只需要花一點點的力就可以維持姿勢,這種維持姿勢的力不會讓你變得很喘、很累。
[ 圓肩 ] 會讓肩胛骨向前伸「侯肩」。除了要做肌力訓練和伸展運動,最重要的是平時是否可以做到維持良好的姿勢,這是圓肩能不能矯正好的重點。
圓肩既然是「 侯肩 」
那就讓肩膀往后收縮就可以了嗎?
▲
理論上這個想法是對的,但是實際上很多人不會只有圓肩,還會伴隨頸部前凸和駝背。「請看上面這張圖」最左邊是常見的錯誤姿勢:頸部前凸、圓肩、駝背。
中間這張圖是經(jīng)過第一種矯正提示之后的情況,請當事人「肩膀往后收縮」。
可以看到不但沒有改善,還使得頸部前凸更加明顯,駝背的姿態(tài)也依然在。因此,「肩膀往后收縮」不是一個最完美的提示。
為什么會這樣?
肩關節(jié)的部分組成是結構肱骨與肩胛骨,其中肩胛骨貼在肋骨上面「肩胛胸廓關節(jié)」,它們不是一個真正的關節(jié),必須依靠許多肌肉把彼此協(xié)作,才能互相穩(wěn)定并做出動作。
肋骨又與胸椎相連,所以,想要矯正好圓肩,脊椎「尤其胸椎」的位置也要一起矯正。
另外,圓肩會使肱骨往前的力量變大,如果又刻意的把肱骨往后,只會增加更多外力,使整個身體都在發(fā)力,這會讓自己變得更吃力,那么矯正姿勢的效果也就更差。
那有的人會說,我把語言提示改成:
挺胸「背部挺直不要駝背」
收下巴「不要頸椎前凸」
肩膀向后收縮「不要圓肩」
這樣是不是就完整了嗎?
回到上面最右邊那張照片,可以發(fā)現(xiàn)即使沒有圓背,也沒有頸椎前凸,但是肱骨似乎往后太多「肱骨中心點往后超過耳朵孔和骨盆中間的連線」。
姿勢矯正最大的難題,就是當事人沒法看清楚自己是不是在對的位置。如果矯正姿勢一直需要別人幫忙才可以知道是不是正確的,在日常生活就很難長期維持。
正確的姿勢很重要嗎?
我們先思考一下,保持正確的靜態(tài)姿勢很重要嗎?除非你是當兵要站哨,必須長時間完全不能動。否則我想不到,為什么要把自己長時間固定在同一個姿勢。
我們都知道彎腰對腰椎不好,例如:如果今天你走進浴室,肥皂一不小心掉在地上,這時候「在你腰椎本身沒問題的情況下」你彎腰下去撿的不會馬上出現(xiàn)腰部的不舒服,不過身體其他部位就不可描述了......
如果你要做硬拉,想破個人紀錄200公斤,那就絕對不能彎腰。后果肯定比在浴室的代價更大。
如何更有效率的矯正圓肩?
正如一開始所提過的,正確的姿勢我定義為「有效率的、功能動作最好姿勢」就是最適合你且最不會受傷的姿勢。
人不可能完全保持靜止,所以先通過某一動作來找到最適合且最不會受傷的姿勢,然后再要從不同的活動中矯正錯誤的姿勢。
這個矯正方法有一個原則,就是「嘗試」
前面說過,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有沒有矯正過頭,我們的目的就是在不同的姿勢下出力,直到你發(fā)現(xiàn)一個位置可以讓你的力量發(fā)揮到最大,那就是最有效率的姿勢,對你來說最正確的姿勢。
[ 90-90呼吸練習 ]
▲
這是90-90呼吸練習的姿勢,有幾個好處。把腳放在90-90的姿勢后,骨盆會后傾,使得腰椎完全貼平地面,這會讓習慣拱腰的人恢復正常的脊椎位置。
胸椎和肩胛骨也在這個姿勢下完全貼在地面,記得收下巴,躺著很容易忘記頸椎正確的位置。
建議先練習90-90呼吸練習,因為呼吸的正確性也會影響姿勢。
呼吸方式:在訓練時,用鼻子將空氣吸入腹部「感覺肚臍慢慢隆起」;吐氣時將氣體從腹腔內完全吐出,感覺到兩側肋骨靠攏,腹部收緊「腰腹圍度逐漸縮小」;鼻吸嘴呼。
[ 站姿訓練 ]
場地要求降低,隨時找個墻就可以練習
▲
對于圓肩的人,放好姿勢后,稍微把肩膀往后收縮,如果不確定往后多少才是對的也沒關系。
接著,把手舉高朝向天花板,用另一手把舉高的手往腳的方向壓,讓舉高的手抵抗阻力,維持不動。
重復這個步驟,一直調整肩膀往后收縮的位置,直到你找到最好出力的位置。
如果躺在地面練了一陣子,可以換成站著貼在墻壁上。
這里有幾個小重點:腳跟與墻間隔一個拳頭、雙腳與肩同寬、膝蓋微彎讓小腿垂直地面,理由和90-90呼吸練習的姿勢一樣,我要避免過度拱腰。
不過如果可以進階到站著,不應該還有過度拱腰的問題。
確定好姿勢后,方法與上一個矯正姿勢一樣。稍微把肩膀往后收縮,如果不確定往后多少才是對的也沒關系。
接著,把手舉高水平地面,用另一手把舉高的手往地面壓,讓舉高的手抵抗阻力,維持不動。重復這個步驟,一直調整肩膀往后夾的位置,直到你找到最好出力的位置。
最后,如果脊椎可以習慣維持在中立位置,那就可以不靠牆,直接站著,甚至開始練習行走時,維持肩關節(jié)正確的位置。
為什么會不太習慣?
找到有效率的姿勢之后,要讓身體長時間習慣不是簡單的事情。因為換一種新的姿勢會給大腦輸入新的信息,讓大腦增加工作量。
人的大腦只想保持低水平的工作量,就會抗拒新的信息,所以你會覺得不習慣是正常的。
借由上述不同姿勢下的矯正,讓自己找到有效率的姿勢,借由行為改變,改變大腦取得信息的方式,以保證長期維持良好的姿勢。
騰飛總結
① 姿勢的矯正是一個整體概念,骨盆要在中立區(qū)域,讓脊椎保持中立及有效的活動度「尤其是胸椎」,肱骨才能有效矯正回正確位置。
② 姿勢矯正需要自己做出運動,如果一直是在他人協(xié)助下訓練,效果會很差。
③ 找到「有效率的姿勢」即肌肉關節(jié)神經(jīng)功能正常,能隨意調節(jié),比長時間固定在所謂正確的姿勢更重要。
④ 建立良好、正確的動作模式,不只是保持靜態(tài)姿勢,動態(tài)姿勢,例如:走路、跑步等運動中都要體現(xiàn)。
⑤ 除了肌力訓練和伸展運動,促進行為改變,改變大腦取得信息的方式,以長期維持姿勢更重要。
本文部分素材來源網(wǎng)絡,如有侵權聯(lián)系后臺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