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第131條辨:病發(fā)于陽而反下之,熱入,因作結(jié)胸;病發(fā)于陰而反下之(一作汗出),因作痞。所以成結(jié)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
結(jié)胸者,項亦強,如柔痙狀,下之則和,宜大陷胸丸。
大黃(半斤)、葶藶子(半升,熬)、芒硝(半升)、杏仁(半升,去皮尖,熬黑) 。上四味,搗篩二味,內(nèi)杏仁芒消,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彈丸一枚,別搗甘遂末一錢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溫頓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為效,禁如藥法。
【原文解釋】 太陽病,邪氣盛實,誤用下法,邪熱內(nèi)陷,就會成為結(jié)胸。病發(fā)于里,正氣不足,誤用下法,就會成為痞癥。所以成為結(jié)胸,是因為攻下太早的緣故。
結(jié)胸,我們有處方,大陷胸湯,小陷胸湯,痞,有心下 痞,心下痞,有五種瀉心湯,半夏瀉心湯、生姜瀉心湯、甘草瀉心湯、大黃黃連瀉心湯、附子瀉心湯,這些都治痞的方劑。
結(jié)胸和痞這兩個不一樣,來源是一樣,病發(fā)于陽,在皮膚表現(xiàn)上,應(yīng)該要解表,卻是攻下,這樣就造成了結(jié)胸;病發(fā)于陰,是指的腸胃,腸胃的病,因為腸胃比較虛弱,表邪跑到腸胃里面去,攻下以后就會造成心下痞。
我們彌補主方式,病人有表邪的時候不小心攻下,造成了結(jié)胸或者是以下痞,都有各自的補救方法。
這里提到的就是一些誤治,有的時候,病人不是誤治,出現(xiàn)了瀉下所造成的。
結(jié)胸者,項亦強,如柔痙狀,下之則和,宜大陷胸丸,從現(xiàn)在開始,藥越來越強了,前面講的麻黃,桂枝,葛根,遇到后面這些藥丸的劑量與前面的麻黃湯,桂枝湯,葛根湯比起來要大得多。
有時候我們會用大陷胸湯,有時候用大陷胸丸,大陷胸丸的處方看看上面就行了,四味藥,大黃,葶藶子,芒硝,杏仁,劑量是等量。杏仁里面有油脂,杏仁熬過以后,熬成了黑色,油會出來,跟其他藥粉混在一起,就象脂一樣,取一錢左右,用甘遂一錢,這里甘遂是生用,甘遂去水的力量很強,幾乎無水不去,但是,要會用。這里是把甘遂和白蜜煮在一起。用水兩升煮取一升,這樣服下去,一定能下,不可能不下。
大黃去熱,葶藶子能夠去水祛痰,芒硝攻堅,不單單是把硬的大便打散掉,能把老痰積痰打散掉,當(dāng)我們在說攻堅的時候,包括硬塊,腫塊都在內(nèi),所以,肺有膿瘍的時候會用到芒硝,杏仁能祛痰同時還可以補肺,這幾個藥加在一起,再加上甘遂,因為甘遂排水的力量很強。
大陷胸丸或者是大陷胸湯,最主要的就是病人有結(jié)胸,胸前凸出來的,陷胸湯,病人真的是胸挺出來,可能西醫(yī)診斷為肺炎或者是肺積水。還有就是龜背,這些里面都是痰,這些都是屬于陷胸湯證。所以,大陷胸湯我們會用到甘遂,葶藶子,大黃,芒硝,杏仁,這些都是能把胸腔里面的痰和水一下去掉。這個看起來是痰水是累積在肺里面,不是在肺的下方,完全是痰水并結(jié)在里面,才會有結(jié)胸。
病人吃了大陷胸湯以后,一定會大吐大下,瀉完以后,胸部凸起的就凹下去了,這就是陷胸,如果沒有下,再吃第二劑。甘遂這個藥,非常的俊,病人體格瘦弱的,甘遂可以稍微減少一點,體格比較強壯的,甘遂用到一錢。甘遂與白蜜煮了以后,甘遂的力量就比較緩,就沒有原來那么強了。
結(jié)胸,在傷寒論里面是誤下,實際上,可能原因很多,有的并不是醫(yī)生誤下,而是得了感冒以后一直沒有好,咳嗽一直都在咳,痰就慢慢地累積起來,時間一長,突然肺膿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