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山東省西北部、黃河下游沖積平原,是山東省的北大門。東鄰濱州市、濟南市,西南與聊城市接壤,西北為河北省邢臺市、衡水市、滄州市。轄德城區(qū)和陵城區(qū)2個區(qū),寧津縣、齊河縣、臨邑縣、平原縣、武城縣、夏津縣、慶云縣7個縣,代管樂陵市、禹城市2個縣級市。面積1035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81萬(2018),包括漢族、回族、滿族、蒙古族等民族。地區(qū)生產(chǎn)總值3380.3億元(2018)。市人民政府駐德城區(qū)。
商屬兗州之域。春秋分屬齊、晉,秦屬濟北郡。漢置安德縣。北魏析置安德郡。隋開皇九年(589)置德州。1928年分別直屬山東、河北省政府。第三次國內(nèi)革命戰(zhàn)爭時期至1949年分屬渤海區(qū)二專區(qū)、濼北、滄南專區(qū)和冀南二專區(qū)。1950年置德州專區(qū)。1967年改德州地區(qū)。1994年撤銷德州地區(qū),改設(shè)地級德州市,將原縣級德州市改為德城區(qū)。
地處黃河沖積平原,地質(zhì)構(gòu)造屬華北斷坳。地形西南高、東北低,海拔18~24米。屬暖溫帶季風(fēng)氣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風(fēng)、回暖快,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涼爽多晴天,冬季寒冷、少雪、干燥。年平均氣溫12.9℃,平均年降水量547.5毫米,平均年日照時數(shù)2592小時,無霜期208天。河流有黃河、衛(wèi)運河、漳衛(wèi)新河、徒駭河、德惠新河和馬頰河;以上河流除黃河外,其余均屬海河流域南部水系。自然災(zāi)害主要有旱災(zāi)、澇災(zāi)、干熱風(fēng)、冰雹、霜凍。土壤以潮土為主,河灘高地有脫潮土分布,并有一定面積的鹽漬化土。自然植被具有旱生性,落葉闊葉樹以旱柳、毛白楊多見,棗樹種植較普遍,鹽生植被分布較廣泛。礦產(chǎn)資源有石油、天然氣、煤炭、地?zé)岬取?/p>
為農(nóng)業(yè)大市,素有山東北菜園,京津南菜園的美稱。地方特產(chǎn)有德州西瓜、德州扒雞、德州鴨梨、保店驢肉、樂陵金絲小棗、夏津小雜果、禹城葡萄飲料與葡萄酒、平原濃縮果汁、慶云芫荽、陵縣蓋韭等。其中,德州扒雞、樂陵金絲小棗、保店驢肉等馳名海內(nèi)外。工業(yè)有裝備制造、綠色化工、農(nóng)產(chǎn)品加工、新型紡織、新能源、生物技術(shù)6大產(chǎn)業(yè)集群。是全國交通運輸主樞紐城市,京滬鐵路、德石鐵路交會點,京滬(福)高速公路、青銀高速公路、德石高速公路、京杭運河,以及104國道、308國道、205國道穿越轄區(qū);公路里程4858.38千米(2018)。
德州扒雞、保店驢肉、樂陵金絲小棗被稱為德州三寶。一勾勾、德州扒雞制作技藝、德州黑陶燒制技藝、寧津雜技等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古跡有禹王亭(見圖)、秦漢墓群、東方朔畫贊碑、蘇祿國東王墓、四女寺等。歷史名人輩出,如大禹、后羿、董仲舒、東方朔、顏真卿、邢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