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共徘徊。
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
譯文
天亮就拿起掃帚打掃金殿塵埃,百無聊賴時手執(zhí)團扇且共徘徊。
美麗的容顏還不如烏鴉的姿色,它還能帶著昭陽殿的日影飛來。
含蓄提供的藝術欣賞的內(nèi)容和意味,能夠激發(fā)出人們的聯(lián)想, 并能以這種聯(lián)想來豐富、補充作家創(chuàng)造的形象,這正如劉知幾在《史通·敘事》中所說的:“望表而知里,捫毛而辨骨,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弊x罷王昌齡的《長信秋詞》(其三),頗見得象這種波起字句間的韻致。
《長信秋詞》,《樂府詩集》作《長信怨》,屬《相和歌·楚調(diào)曲》。這首詩是抒寫失寵宮嬪的幽怨,揭露了封建社會婦女的不幸命運。
就全詩的內(nèi)容來看,是借漢代女文學家班婕妤所作的《怨歌行》中的長信故事,來反映唐代宮女凄愁悲慘的生活的?!对垢栊小?,亦稱《團扇歌》,其中寫道:“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fā)。??智锕?jié)至,涼飚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卑噫兼?,成帝時被選入宮,備受寵愛,后遭棄置,到長信宮去侍奉太后。她身似秋扇,命薄運蹇,所以看到秋扇見捐,便很自然地會聯(lián)想起自己被冷落的境遇。 王昌齡的《長信秋詞》(其三),以往古喻當世,以西漢的班婕妤作為失寵的宮廷婦女的典型,讓人們從歷史的鏡子里照見同樣存在于唐室宮墻內(nèi)此類悲劇角色。
首句“奉帚平明金殿開”,“奉”,作“捧”講,“奉帚”,即指“執(zhí)帚”;“平明”,天大亮的時候。它的意思是:清晨,金殿大開,拿起掃帚就去打掃。這分明是一個宮女,干的是勞苦的粗活兒,其身分已顯出了處境的悲涼,地位的低下。她有過受寵的過去, 二句“且將團扇共徘徊”,是說她現(xiàn)在君恩斷絕,如秋扇被棄?!扒覍ⅰ?,點出人物在打掃之后,別無他事的孤寂無依的心情。她失寵的苦痛沒有誰能與之共喻,只得持團扇來回地行走。她是團扇,團扇是她,其情其形, 可以想見。三、四句承上轉(zhuǎn)作人物的心態(tài)描寫?!坝耦伈患昂f色,猶帶昭陽日影來”,見到寒鴉(時值秋季,故鴉稱作“寒鴉”),為什么會觸發(fā)出她的感慨呢?從“玉顏”上可想象出她容貌的嬌美,而烏鴉的丑陋人所共知,兩者根本沒有可比性,詩人偏偏要將其相比,讓人物發(fā)出人不如鴉的哀嘆,主要是為了開掘更深一層的怨意。她既因被君王廢為庶人而感此身何寄,又因年光如流而悲青春難再,所以一直抑郁不歡,哪怕是寒鴉飛來,也會使她見后心海翻騰。“寒鴉色”的“色”,應理解為指作“光彩”。她之所以認為自己不如寒鴉來得有光彩,是她覺得寒鴉尚且還能披著昭陽殿的日光飛到眼面前,而她卻不能近昭陽殿一步,豈不倍感凄然!昭陽是得寵者的幸福之地,她卻長年在長信受苦,相距遙遙,自然會引起她心境哀哀。
《長信秋詞》(其三)是唐代宮怨詩中的名篇佳作,幾千年來為人們所稱道不絕。其含蓄婉曲的藝術魅力, 永遠閃耀著不滅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