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一個人見人愛、花見花開、車見車爆胎的品牌,需要多久?
可口可樂用了129年,寶潔用了100年,海爾用了31年,蘋果用了18年,新百倫用了4年,微信用了2年,Snapchat用了1年,而有范App只用了3個月。《奇葩說》第二期上線,有范App就進入新浪微博熱搜,下載量直達500萬。
如果你問,《奇葩說》是什么?有范又是什么?
那么有一種危機叫“年輕人的世界精彩無限,卻跟你無關”。
得90后者得天下。不只90后,隨著科技進步、社會變遷,權力的天平已然傾斜,我們正從工業(yè)生產時代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消費者中心主義。傳播技術和體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讓品牌引爆周期越來越短。
工業(yè)社會的邏輯是規(guī)模化,做飲料就要做可口可樂,把一罐汽水賣到全世界,因為規(guī)模才能產生效能,這是工業(yè)的基本規(guī)律。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新商業(yè)本質是什么?所有的商業(yè)模式都要以“人的更多樣的需求”和“更極致快捷的體驗”為中心。
如何做到“滿足更多需求和提供極致體驗”的品牌?顯然,不能只是簡單追求產品功能的完美,而是要思考如何建立消費者陣營,如何運營消費者關系。
消費者中心主義摧毀性的力量正在地平面上崛起,工業(yè)社會未來十年內或將全面終結。選擇觀望還是參與,不僅僅關乎生意,更關乎生存。
瓦解與重構:發(fā)現消費新秩序
人們?yōu)槭裁匆M?打動消費者的產品,驅動消費的動力到底在哪里?已經不再是產品本身。在今天競爭激烈的時代,要脫穎而出,已經不能再按照過去的規(guī)律性路線,消費的邏輯在重構,消費秩序在重建,品牌思考消費者的角度也需要順勢而變。
1·消費群體的精眾化
2·從清單式消費到探索式消費
3·從功能主義到審美并重
4·關注亞文化,尋找個性化需求市場
5·幫助消費者發(fā)現和建構自我
場景革命
世界沒有真相,只有認知。當大眾市場已經變?yōu)榧毞质鼙娛袌?,企業(yè)已經不再像從前那樣控制著整個傳播過程。大眾傳播將會讓道給千人千面和精眾營銷?;谙M情景、行為場景、消費者情緒、潛意識、心理等層面的創(chuàng)造性思考,才是打動消費者的創(chuàng)意路徑。
1 GoPro:特立獨行者的“窄門”
2 杜蕾斯:二次元正確打開方式
3 達能脈動:快消更要玩場景
4 陸金所:跨界打劫萌萌噠
重塑商業(yè)模式
開放品牌需要與消費者雙向對話,一起創(chuàng)作,例如眾包,眾籌,反向定制。消費者扮演著越來越多的角色,他們是自媒體,推銷員,創(chuàng)造者,產品經理……消費者在花錢的同時還能賺錢,在購物的同時還在傳播信息,未來每個個體消費者都將成為新的主導者,不僅為自己所愛的品牌貢獻利潤,還用他們的情感與智慧為品牌保駕護航。
1 ·小黑裙:分享即價值
2 ·麥兜旅行:未來生意C2B
3 ·鐵血網:社群≠社區(qū)
定位:未來商業(yè)的核心是數據
現在的消費者正廣泛使用互聯網告知他們的個人需要特點,并愿意為個性化產品或服務支付溢價。
1· O2O不是渠道替代,而是整合
2· 人工越多,越智能
3 ·群主是一門新職業(yè)
你的對手是時代
文/宇見
如果我們只是按照上述的方式去運作,去實踐,這些就夠了嗎?不夠!我們可能正在錯過移動時代,在定位目標人群方面,真正應該去關注的一個核心。它是什么?
錘子手機的創(chuàng)始人老羅過去推薦過一本書—《消費者行為學》,這本書的作者邁克爾·所羅門說過一句異常關鍵的話—“把消費者當人看,而不僅僅是消費者的這一身份?!?/p>
過去我們大量的營銷實踐建立在把人當消費者看,而不是把消費者當人看,這么說并不夸張。
比如消費者洞察,一個正常人一輩子,對“牙刷”的深入思考可能不會超過10分鐘,但我們會組織一個超過10小時的焦點小組,談論一把牙刷的使用體驗,于是邀請來的人們就馬上切換到了專家模式、消費者模式,這些“專家言論”更有可能對品牌帶來誤導。
比如我們的廣告,都是拍給“消費者”看的;我們的溝通,也都圍繞著目標消費者,當一個人被品牌認為不太可能成為它的消費者,我們將很快將溝通的重心轉向別人。
錘子手機很有意思,倒騰幾年,拍了2支廣告,“一個司機的天生驕傲”和“一個菜農的天生驕傲”。怎么回事?難道羅永浩通過一系列大數據算法和消費者畫像,發(fā)現錘子手機的目標消費者是司機?是菜農?
定位你的目標消費者,品牌的視野就永遠狹隘,只是看到社會中的極小一部分人;移動時代談品牌,我們要談得更多的是,如何讓品牌的觀念在最廣泛的人群中流行,帶來可能最廣泛的口碑和體驗,但過去以消費者為導向的營銷思維并不支撐這些邏輯的運轉。
因此,當我們說“如何通過數據等方式,定位你的目標消費者”的時候,我們發(fā)現在移動時代,對這一命題應該做一些前提的修正。我們不僅要找到我們的消費者,我們真正的目標,理應包含那些會與我們發(fā)生情感共振的人,那些可能認可我們品牌觀念的人,在一定程度上,我們真正要找的是“品牌價值觀的消費者”。
【策劃/本刊編輯部?
執(zhí)行/本刊編輯部
特約撰稿/商業(yè)趨勢觀察家?
智萌咨詢機構CEO?肖明超
智慧支持/商界企業(yè)研究院?西斯科實驗室】
來源:《 商界》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