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斜方肌頸部的肌束(在后方),(2)為胸鎖乳突肌的枕骨肌頭(在前方),對被檢查者的頭外側面和肩部施力,同時要求被檢查者對抗阻力,上提肩部并向同側側曲頭部,可以突出上述結構。
兩示指之間為肩胛提肌肌腹,為了更好顯示,要求被檢查者肩部向后并帶動肩胛骨上提在肋骨上做上下滑動,使肩胛骨上角盡可能向上(肩胛骨上角是肩胛提肌下端肌纖維附著處)。
從側面看到此肌肌腹(1),在被檢查者對抗阻力做側屈頭部和上提肩胛骨提肌使,它能被明顯地確認。
檢查者觸診頸夾肌的示指位于一個底向后的三角形空間內。三角形由后方的斜方?。?),下方的肩胛提?。?)和前方的胸鎖乳突肌的枕骨肌頭(3)構成;要求被檢查者動作和檢查者施于被檢查者的阻力同(圖一)
先確認胸鎖乳突肌的鎖骨肌頭(看前三節(jié)課程),然后要求被檢查者的頭部向對側外旋(向被檢查的肌肉的對側做旋轉運動),用指腹用力壓在鎖骨的中、內1/3處上方,檢查者的手下將能感覺到在鎖骨枕骨肌頭的深面有此動脈的搏動。(鎖骨下動脈恰好在前斜角肌后方經過)。
臂叢
觸診技術如鎖骨下動脈,檢查者的示指能感覺到在鎖骨枕骨肌頭的深面,有一條飽滿的繩索狀結構穿過,為了使此結構緊張易于觸摸,要求被檢查者的頭部向對側旋轉、對側屈曲、同時同側肩部向外側旋轉和后伸。(臂叢和鎖骨下動脈一起在前、中斜角肌之間的斜角肌間隙穿過)。
頸內動脈觸摸點
此動脈的搏動在胸鎖乳突?。?)的胸骨肌頭的內側或者此肌的后外側觸摸到。(每次只能觸診一側的頸內動脈,這樣不至于完全阻斷頸內動脈的血流妨礙腦部血液循環(huán);在急救時,觸診此動脈的搏動非常必要,因為它能感受到“微弱血壓”的搏動(60mmHg左右),此壓力恰好使腦部不至于發(fā)生低氧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