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一
為什么沒在孩子哭鬧時答應(yīng)過她的要求,孩子還是會一不如意就哭鬧撒潑?
答:首先,哭鬧是孩子釋放壓力的方式之一,我們沒見過哪個爸爸不給買東西,媽媽坐在地上哭鬧的,成人有很多釋放壓力的渠道,哭鬧是孩子特有的方式,勞拉.馬卡姆博士把哭鬧和發(fā)脾氣稱為孩子的“防故障反應(yīng)機制”,可以幫助孩子釋放皮質(zhì)醇和腎上腺素等壓力荷爾蒙。壓力釋放得好的孩子更開心快樂,容易合作。
可以嘗試以下做法:
1.孩子哭鬧的行為背后隱藏著感受和需求,了解發(fā)生了哪些事令孩子不開心,比如這幾天父母陪伴少,搬家、老師批評、伙伴沖突、剛?cè)胗變簣@的孩子,回來希望把壓力釋放給媽媽等。
2.涉及到感受問題的共情是首要的。如果因感受產(chǎn)生的不可接受的行為要在先共情感受的基礎(chǔ)上給予引導(dǎo),說出作為家長的感受和期望。也就是“我感到……我期望……”
3.科學的設(shè)定界限,把握自己的原則就好,但這所有的一切都以不傷害孩子為主,用尊重的方式同樣可以說不。
4.不管孩子怎樣哭鬧,在旁邊共情陪伴就好,耐心的等他發(fā)泄完。情緒好了,才會轉(zhuǎn)而聽得進去你說的話。不再嘮叨、責備和說教就好。如果實在聽不下去孩子的哭鬧,就感同身受的態(tài)度告訴孩子“媽媽能感到你很難過,無論發(fā)生什么事,媽媽都愛你,媽媽現(xiàn)在想自己安靜幾分鐘,不是因為你,只是因為媽媽想讓自己平靜一下,一會兒我就過來找你?!?/p>
問題二
理解不了孩子的情緒時怎么共情?
答: 孩子不需要我們一定理解他的情緒和觀點,但需要我們尊重他們的情緒,如果不知道孩子因為什么原因發(fā)脾氣,也可以試試讓孩子把情緒畫出來給你看的方法,整個過程也在幫孩子釋放情緒。
問題三
如果家里人不能統(tǒng)一教育的方式,怎么辦?
答:家人同樣需要接納,我自身的經(jīng)驗,呵呵,自己先改變,和家人分享成功案例,慢慢接納和引導(dǎo)。
問題四
孩子需要適度懲罰嗎?什么懲罰方式比較合適。。。我家孩子鬧的時候,試過讓她一個人呆在椅子上做好,不許再玩兒玩具,但是孩子就是不呆啊,還有墻上貼個手印,犯錯了就用小手貼手印,平時是挺愛玩兒,真犯錯讓她貼了,就是死活不去~~
答:我們需要給到孩子一個價值觀的導(dǎo)向——錯誤不需要給到懲罰,只需要改進。如果孩子不想改進,除了懲罰,還有更好的方式,如承擔行為產(chǎn)生的后果,以及和孩子一起坐下來聊一聊解決問題的方法。
問題五
孩子七歲半很皮貪玩,跟小孩子一起玩是個人來瘋,卻不愿意和家長老師交流,有時和小朋友發(fā)生小糾紛,就連受了委屈,老師問起也不說,比較任性,應(yīng)該怎樣開導(dǎo)他呢?
答:不說很可能是因為說了之后迎接他的不是理解,而是批評,所以,孩子說與不說最關(guān)鍵的是建立良好的關(guān)系,共情是打開心門的動作,必不可少,之后孩子才能告訴你為什么,發(fā)生了什么。即使是孩子打了人,也可能是因為憤怒,我們在此時就需要共情和認可孩子憤怒的情緒,幫他說出來,之后再引導(dǎo)孩子還有哪些合適的方式,不去責罰和批評他。
問題六
孩子總是拿“你不幫我,以后我也不幫你了”威脅父母,很多時候明明自己可以做,但是他就是不愿意,就會和我們說:“你這次不幫我我就不會幫你了!”我和他解釋只有自己一個人完不成事情的時候才需要向別人求助,他根本聽見不進去。
答:小孩子經(jīng)常會模仿大人或身邊的孩子處事的方式和話語,我們說很多事情是有前提的,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不做,不排除想多讓父母關(guān)注自己,或者父母的對待方式讓自己不舒服,本想做的事情也不會去做等等,當然,我們只是分析,具體情況也不一定。當孩子說出這樣的話時,可以告訴孩子“我也和你一樣希望我們能互相幫助,現(xiàn)在重要的不是互相指責,而是現(xiàn)在的問題該怎么辦,我們一起想一想?!绷硗?,如果讓孩子幫忙,要盡量讓孩子有在時間和方式上選擇的主動權(quán),而不是直接吩咐著去做。
問題七
我的育兒理念是和孩子平等的溝通,所以從小從未打過孩子。但是我發(fā)現(xiàn)我家寶寶在不順心的時候會動手打媽媽,當時看他的表情就是非常生氣,問他怎么了他也不說,打完媽媽就會生氣或哭泣,好了后會和媽媽道歉,但是道歉后還會發(fā)生此類事件,我要怎么和孩子溝通呢?
答:假設(shè)孩子因為生氣打了我們,或者摔了東西,我們同樣也需要表達我們的感受,只是方式一定是尊重的:你這樣讓我很難過,如果你很生氣,可以換種方式告訴我。關(guān)鍵在于我們的態(tài)度。另外,孩子一定是在重復(fù)的過程中習得經(jīng)驗的,所以,一旦重復(fù)發(fā)生還僅是道歉的話,還可以告訴孩子,我很高興你和我道歉,但更重要的是下一步怎么辦,我們一起想想辦法吧,當我們情緒不好時都可以怎么做?孩子沒準可以想出很多調(diào)整的方法。如果我們可以給孩子1000次重復(fù)的機會,就給自己1001次機會。
問題八
老師說一句頂家長10句,怎么破?(在不贊同老師某些觀點時,比如老師說,涂色的時候不能用白顏色的筆~~比如老師說涂色的時候一樣的形狀只能用一種顏色~~等等,該怎么辦。。。另外,孩子有時候聽老師的話有些聽不清楚,比如兒歌,老有聽錯的字,給她糾正,她就偏說老師就是這么說的。這種情況怎么辦)
答:能感覺到這位您對于教育的科學價值觀,有的時候家庭和學校之間教育行為的統(tǒng)一難以實現(xiàn),會讓很多的爸爸媽媽感到困惑。作為媽媽,我也一樣。我也希望老師可以像我一樣告訴孩子,錯誤就是告訴我們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事情,改過來可以幫助我們獲得更多;我也希望老師可以告訴孩子,成績就像你的體檢報告,只是記錄你的努力和方法的工具,重要的是你在進步。可有的時候,這樣想并不理想,10歲以前的孩子是以家庭為核心的,之后才慢慢轉(zhuǎn)向社會,所以,家庭教育作為核心對我們來說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們發(fā)揮著很重要的平衡作用,我也總和家長說,幸運的是作為爸爸媽媽,我們可以讓孩子感受到積極美好的一面,我們并沒有禁錮孩子的思維,我們并沒有阻礙孩子的發(fā)展,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幫助他們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不斷的感覺到自己是一個被尊重、被信任、有能力積極解決問題的人,這些就夠了,這些足以給到他們強大的內(nèi)心力量,所以,孩子應(yīng)對外界壓力的能量一定是我們給足的,這樣,我們就不需要擔心外界是怎樣引導(dǎo)他們,對待他們的。因為他們知道自己要成為什么樣的人。
同時,最為重要的一點,我們也在影響他們與人溝通的方式,遇到老師說不能用白筆時,他可以選擇聽老師,也可以選擇對老師說“憑什么,我就想用白筆”。也可以對老師說:“老師,謝謝您給我的建議,白色的筆的確不容易看出來,但我真的很想嘗試一下??刹豢梢宰屛以诓挥绊懩钠渌才诺那闆r下,嘗試一下?”我只是范范的舉一個例子,目的是想告訴大家,面對不同觀點的時候,我們怎樣處理,孩子就會怎樣處理,可以選擇對抗性的處理方式,也可以選擇尊重他們說出觀點的方式,這一點很重要。這個話題范圍實在太大,無法在短時間內(nèi)說清楚。對于孩子聽錯老師說的字,不喜歡被糾正的問題,我們在指正別人之前可以嘗試說出孩子做得好的地方,試著說他聽清了的部分。孩子自然就會更愿意去認真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