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學妹
綜合某個課題的相關文獻,并結(jié)合自己的觀點進行論述,我們稱這類文章為文獻綜述。由此可見,文獻綜述的兩個重要的內(nèi)容便是文獻和論述。但是,在寫作文獻綜述的時候,許多科研工作者卻容易走入一些誤區(qū)。
誤區(qū)一:過度依賴已有的研究成果
學術研究是漸進的過程,新的研究要依賴于過去已有的研究成果,但是,過度依賴就成為一種簡單的重復。目前,不少研究生寫文獻綜述時,很難跳出別人的研究思路框架,不自覺的重復別人的觀點,或者用目前已有大量參考文獻的研究領域作為選題,這些都是對已有的研究成果過度依賴的表現(xiàn),這也導致很難有學術創(chuàng)新成果。所以,寫文獻綜述時,我們首先要明白一點,文獻綜述是為了找到的研究起點。在文獻綜述寫作過程中,不能過度依賴已有的研究理論或觀點,大膽的做出突破。
誤區(qū)二:否定已有研究成果
有些研究者在表達自己觀點時,熱衷于否定已有研究成果,并以此來凸顯自己研究的原創(chuàng)性。要知道,文獻綜述要堅持全面性原則,批判與肯定同時進行,當方面的批判或肯定都是不理性的,也是不客觀的。目前,很多畢業(yè)論文總是喜歡說自己的研究填補了空白,對別人的研究不能給予客觀的評價。然而,其所謂的空白不外乎兩種情況:一是研究意義重大但實在太難沒人研究;二是研究沒有意義或價值所以沒人研究。其實,從根本上來說,這樣的研究空白是有風險的,更何況,為了凸顯自己而極力否定他人研究這種行為本身就是不理性的,沒有價值的。所以,我們在寫文獻綜述時,應該客觀的評價已有的研究成果,避免對其局限性大做文章,這是對研究者的尊重,也能保證自己研究的客觀性。
誤區(qū)三:簡單羅列文獻
文獻綜述應該是通過尋找各種文獻的內(nèi)在關聯(lián)來實現(xiàn)學術增值,而不是對已有文獻的簡單羅列。有些研究者在寫文獻綜述時,會不自覺的將文獻羅列在一起,將各種沒有關聯(lián)的文獻羅列在一起確實會比較容易,但這只能是一種低水平的描述型文獻綜述,很難獲得審稿人的認可。
由于文獻繁多,很多原始文獻是比較凌亂無序的,所以,作者寫文獻綜述時,首先要對原始材料進行整理,即訂正那些錯誤的材料,補充那些缺漏的材料,區(qū)分哪些材料是有用的,哪些是沒用的,哪些是過時的。
誤區(qū)四:不是所有課題相關文獻都要引用
選定題目后,就要圍繞題目進行搜集與選題有關的文獻。作者在搜集閱讀文獻資料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搜集文獻應盡量全面。文獻資料是撰寫文獻綜述的物質(zhì)基礎,選定綜述的題材后要大量的搜集和閱讀有關的中文和外文文獻。搜集文獻要求越全越好。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獻資料是寫好綜述的前提,否則,隨便搜集一點資料就動手撰寫是不可能寫出好多綜述的,甚至寫出的文章根本不成為綜述。
2、注意引用文獻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學性。搜集好與選題有關的參考文獻后,就要對這些參考文獻進行閱讀、歸納、整理,如何從這些文獻中選出具有代表性、科學性和可靠性大的單篇研究文獻十分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講,所閱讀和選擇的文獻的質(zhì)量高低,直接影響文獻綜述的水平。
3、引用文獻要忠實文獻內(nèi)容。由于文獻綜述有作者自己的評論分析,因此在撰寫時應分清作者的觀點和文獻的內(nèi)容,不能篡改文獻的內(nèi)容。
4、參考文獻不能省略。文獻綜述中涉及的參考文獻主要是能反映主題全貌的、而且是作者直接閱讀過的文獻資料,它反映了作者對該研究領域的理解程度和選題的前期研究狀況,所以絕對不能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