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閱讀
中國人必備閱讀寶庫,涵蓋人生哲學、職場智慧、教育經(jīng)驗、情感文學,每日奉上有思想深度的營養(yǎng)套餐。
來源:儒風大家(rufengdajia)
曾國藩本人多次強調(diào)讀書的重要性。
他在家訓中說:“吾不愿代代得富貴,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讀書之種子也?!?/span>
在他的影響下,曾家以詩書傳家,每代至少出一位秀才。
1
讀與不讀,人生大不相同
讀書,是人生的分水嶺。
韓愈曾在一首詩中寫道:
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少長聚嬉戲,不殊同隊魚。
年至十二三,頭角稍相疏。
二十漸乖張,清溝映污渠。
三十骨骼成,乃一龍一豬。
飛黃騰踏去,不能顧蟾蜍。
一為馬前卒,鞭背生蟲蛆。
一為公與相,潭潭府中居。
問之何因爾,學與不學歟。
從小一起玩到大的兩個孩子,只因讀與不讀,一為公與相,一為馬前卒。
知識改變命運,這個道理通用至今。
讀書不是唯一的出路,卻是世間最公平的路。
唯有讀書這條路,不計較天賦和出身,只看重努力和付出。
曾國藩天資不高,出身耕讀之家,家中世代務(wù)農(nóng)。
他從一個鄉(xiāng)下笨小子,一躍成為進士、翰林,正是通過讀書,改變了整個家族的命運。
讀書改變命運的例子還有很多,三國時期的呂蒙,從莽夫到儒將,靠的便是日夜不息的苦讀。
讀書或不讀,都能過完這一生,但人生的經(jīng)歷卻大不相同。
2
讀書不苦,不讀書的人生才苦
坐在窗明幾凈的教室里讀書,算吃苦嗎?
如果你連讀書都嫌苦,又怎么能夠忍受生活的艱辛。
告訴孩子,不要害怕讀書的辛苦。
不要在該吃苦的年紀,輕易選擇放棄。
能吃苦,苦一陣子;怕吃苦,苦一輩子。
讀書可以給你大把的選擇,不讀書就只能在溫飽線上掙扎求生。
讀書不苦,讀書不得法才苦。
曾國藩曾在家訓中教導(dǎo)兒子:“凡讀書,不必苦求強記。只須從容涵泳,今日看幾篇,明日看幾篇,久久自然有益?!?/span>
南宋詩人尤袤說:“饑讀之以當肉,寒讀之以當裘,孤寂而讀之以當友,幽憂而讀之以當金石琴瑟也?!?/span>
可見,掌握了正確的讀書方法,才能體會到讀書的樂趣。
對于真正的讀書人來說,讀書之樂難以言說,讀書之趣無窮無盡。
3
讀過的書,就是你的格局
曾國藩說:“人之氣質(zhì),由于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zhì)。”
常言道:“腹有詩書氣自華?!?/span>
書讀的多了,骨子里都浸染了書香氣。
正如林清玄所說:“三流的化妝是臉上的化妝,二流的化妝是精神的化妝,一流的化妝是生命的化妝,即改變氣質(zhì),多讀書?!?/span>
讀書無法延長生命的長度,卻能拓展靈魂的寬度。
讀過的書,哪怕不記得了,卻依然存在著。
在談吐中,在氣質(zhì)里,在胸襟的無涯,在精神的深遠。
讀書與不讀書的差距,不是一天兩天便能看出來的,而是長年累月,由內(nèi)而外的蛻變。
讀書可以拓展你的眼界,提升你的格局,于潛移默化中,改變你的人生。
孩子,未來的路很長。
知識改變命運,學問充實人生。
不要害怕讀書的苦,那是你看世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