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作為傳統(tǒng)四大名著之一,以情節(jié)曲折離奇,古怪有趣盛名,全著看起來像是作者吳承恩在講述民間的鬼怪故事,但實際整本書和佛教離不開關(guān)系。
《西游記》中蘊含著許許多多佛家的道理,其中唐僧三個徒弟的法名就隱含深意。
在《西游記》原著中,唐僧三個徒弟的法名均不是由唐僧命名的。
孫悟空的法名是孫悟空師從菩提時,菩提祖師為他取的;而豬八戒和沙僧的法名,則是觀音擇選他們護送唐僧西天取經(jīng)時,為他們?nèi)〉摹?/p>
三人的法名雖不是同一人所取,但都有著佛法含義。
觀音收服孫悟空時,曾想給他起名,不曾想孫悟空說道自己已有法名,觀音便說道:“我前面也有二人歸降,正是“悟”字排行。你今也是“悟”字,卻與他相合,甚好,甚好?!?/strong>
可見觀音對于“悟空”這個名字是很滿意的,正好與“悟能”、“悟凈”相匹配。
孫悟空剛拜菩提祖師門下時,菩提祖師對他說:“我門中有十二個字,分派起名到你乃第十輩之小徒矣?!?/strong>
這十二個字分別是“廣大智慧、真如性海、穎悟圓覺”,所以排到孫悟空正好是個“悟”字。因此,菩提為他取名悟空。
而“悟空”二字在佛家中則有“皈依佛”的含義。
而觀音給豬八戒取名“悟能”,在佛家中對應(yīng)的是“皈依法”,意為頓悟佛法,遵守戒法。因豬八戒貪圖美色,屢屢破戒,觀音才對他有這樣的期許。
沙悟凈則是源于“隨其心凈,即佛土凈”,對應(yīng)佛家中的“皈依僧”,所以沙悟凈也常被喚作沙僧、沙和尚。
觀音菩薩給沙僧取這個法名,與他前期在流沙河為非作歹分不開,觀音希望他可以摒棄惡習(xí),誠心學(xué)佛,得以清凈。
所以,唐僧3個徒弟的法名悟空、悟能、悟凈,連起來便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其法名的排序是按照對佛理解的一層層升華而來的,這也與佛家的三毒“貪嗔癡”相對。
他們的法名也代表著吳承恩對于佛家思想的理解,希望唐僧師徒通過西天取經(jīng),一步步提升品質(zhì),最終達到這種佛法境界的暗示。
悟空、悟能、悟凈不止存在于佛家思想中,我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會面對“貪嗔癡”的困擾,小說結(jié)尾師徒四人取得真經(jīng),得道成仙,同樣也給予我們啟示。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也應(yīng)該擁有悟空的勇,悟能的真,悟凈的善,不懈努力,最終達成目標(biā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