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畫像石是指刻有畫像的漢代喪葬、祭祀禮儀的建筑構石,主要包括地下墓室和地上祠堂、闕等。
就全國而言,漢畫像石主要集中分布在如下四大區(qū)域:一是山東、蘇北、皖北、豫東區(qū)。二是以南陽為中心的豫西南、鄂北區(qū)。三是陜北、晉西北區(qū)。四是四川、重慶、滇北區(qū)。
南陽漢畫像石題材廣泛、內容豐富,為研究漢代的政治、經濟、宗教思想、文化藝術、民風民俗、科學技術等提供了珍貴的圖像資料。南陽漢畫像石作為形象化的漢代史料,它生動地反映了漢代物質和精神領域的各個方面,堪稱一部繡像的漢代百科全書。如有反映漢代科學成就的天文星象和建筑畫像;有反映漢代貴族階層奢華生活的車馬出行、角抵斗獸、田獵宴飲圖;有反映漢代宗教思想方面的祥瑞辟邪、升仙畫像;有反映文化藝術的舞樂百戲畫像,有反映儒家道德思想的歷史故事畫像,有反映古代先民敬神崇鬼習俗的神話傳說畫像等等。其中尤以天文星象、角抵斗獸和祥瑞升仙畫像最為典型。
南陽漢代畫像石與全國其他地區(qū)的畫像石相比較而言,呈現出鮮明的地域性藝術特色。南陽漢畫像石那簡約粗獷的雕刻技法,流動飛揚的繪畫線條,夸張變形的物象造型,主題鮮明的構圖形式,以形寫神的創(chuàng)作理念,豪放浪漫的藝術情調、活力四射的強勁動感以及震撼人心的恢宏氣勢共同構成了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