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小時候,常常聽爺爺說一句話讓我感覺十分的震驚。爺爺說,滿山都是寶,子孫都不要。爺爺為沒有人能夠繼承他的農業(yè)財產而發(fā)愁?,F代的孩子上了學,受了高教育,反而變得十分的虛華。愛面子成了現代農民工子女常見的現象之一。覺得種田當農民給父母的臉上抹黑,讀了這么多年的書,還不如村里的某某,沒有讀書在家里務農,在自家院落里建起了別墅。這種心理一直困擾著想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的農民工子女。一直過著居無定所的漂泊生活,心酸和無奈,只能深深的埋在內心,不敢逾越。有的農村孩子去了北京、上海、廣東過起了群居生活,這種群集生活是因為房租便宜,一套房子擁有許許多多的人,北京的房租特別貴,對于農民工的孩子來說經濟條件根本沒有條件過上空間大一點的房子。像寄生蟲般過著蝸居生活。過年的時候回鄉(xiāng),父老鄉(xiāng)親都知道他在北京工作,多么令人羨慕不已。北京也成了許許多多的農民工子女追求夢想的地方。
夢想的多么的美好,時間卻在追求夢想的途中不斷的消逝,在忙碌的地鐵站,忙碌的車來車往當中度過了一天。光陰在消逝,發(fā)現自己的青春永遠會消逝在路上,自己只不過是京城的匆匆過客而已。北京的房價對于農民工孩子來說,打一輩子的工也很難實現這個愿望。京城不適合我們來自農民子弟兵的孩子,我們的未來在農村。因為京城沒有我們自己的房子,沒有自己的土地資源。面對高昂的消費,除了交房租、水電費、伙食費、其他日用消費,工資所剩無幾。漸漸的發(fā)覺,非常辛苦日夜奔波,為了什么?有的農民工孩子開始疑惑自己的選擇?是繼續(xù)留在京城 ,還是利用自己學到的知識在自己的故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呢?哪里才真正是農民工子女的出路呢?選擇不一樣的道路,結果是大相徑庭的。一個人需要發(fā)展需要充分的利用自己自身的優(yōu)勢,因勢利導,才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在京城打一輩子工,顯然在耗費自己的生命。還不如回故鄉(xiāng)發(fā)展農業(yè)才是未來的方向。農村的孩子父母一輩都留下了可耕種的土地,房子也不需要租?,F代化時代,可以利用高科技種田,提高生產力,正確的選擇改變命運,誰的醒悟快,誰就會贏得明天的幸福。農民工的孩子未來在農村,農村才是我們農民子弟兵的真正的歸屬~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