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好比一杯茶,重在適口,品味或解渴,嗅茶香,嘗茶味,有人純粹只是為了解渴,有人則是為了透視茶在杯中變化全貌,充分領略湯中茶趣。
一般而言,品茶的沖泡程序十分講究,泡飲之前,先欣賞干茶的色、香、形,欣賞其制作工藝,察看茶葉色澤,再干嗅茶中香氣。
品嘗茶湯滋味,宜小口品啜,細細領略名茶的風韻。一開茶,著重品嘗茶的頭開鮮味與茶香,從茶湯中品出嫩茶香氣,讓人頓覺沁人心脾,飲至杯中茶湯尚余三分之一水量時,再續(xù)加開水。二開茶,茶湯正濃,飲后舌本回甘,余味無窮,齒頰留香,身心舒暢。飲至三開,一般茶味已淡,續(xù)水再飲就顯得淡薄無味了。
一直很喜歡三毛的一句話:“阿拉伯人飲茶必飲三道。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愛情,第三道淡如微風。”對她而言,人生不就像品茶一樣嗎?小巧精美的紫砂茶具,絲絲古琴,縷縷茶香,一杯清茶品盡了人生沉浮。
而喝茶的沖泡程序則為簡單,取茶葉入壺,用初開沸水沖泡至滿,幾分鐘后即可酌入杯中品飲。如同粗糙的生活,又如何能在這囫圇吞棗中品嘗得出這百味人生的酸甜苦辣。人,總是會慢慢地成長,求索的心,其實也是索然無味,異常寡淡的。
品茶和喝茶之分,大致說來,是重在意境以鑒別香氣、滋味,欣賞茶姿、茶湯,觀察茶色、謂之品茶。凡品茶者,得以細啜緩咽,注重精神享受。
倘若是處在勞動之際,炎夏暑熱,主要是為了清涼、消暑、解渴,手捧大碗急飲者,或不斷沖泡,連飲帶咽者,謂之喝茶。
唐代詩人盧仝好茶成癖,詩風浪漫,他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詩,其中的“七碗”之吟,最為燴炙人口:“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fā)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堪稱千古絕唱,人以詩名,詩則又以茶名也。
人的一生短暫而絢麗,無論是哪一個人,一生中總會有一些屬于自己的經(jīng)歷,如淡淡的茶香從腦海中掠過,也會有微波泛起。
我偏愛花茶,特別是清淡的菊花茶和幽香的茉莉花茶,喜歡入口時甜美的花香沁人心肺,杯里的菊隨著溫暖的水溫緩緩散開,屢屢苦澀如檀香向上浮動,芬芳滿唇。
指尖輕輕撥弄杯中的花瓣,萬丈紅塵里的愛恨情仇,融入了這略帶苦澀的茶中,輕輕抿一口吧,嘗嘗生命的味道,細細品味那寂寞里的安詳。
憩坐在都市幽靜清雅的一角,端起這樣的一盞清茶,清雅柔和的音樂若有似無,其實生活就是如此簡單,似是凝結了太多的愁緒,寂寞時,恬然醉心于一盞茶。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