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陰虛定性: 特點:口干渴、五心煩熱,盜汗,顴紅,舌紅,脈細數(shù)。 二.陰虛定位: 1.肺:干咳、少痰、咽燥、皮膚干燥。 2.肝:肋脹隱痛,頭痛目眩。 3.腎:腰膝酸軟,耳鳴耳聾、健忘。 4.心:心悸而煩、失眠。 5.脾(胃):納少、便難、煩熱。 三.陽虛定性: 形寒肢冷,倦怠無力,少氣懶言,面色蒼白, 舌淡,脈沉遲無力。 四.陽虛定位: 1.心:心悸,嗜臥,氣喘。 2.腎:腰痛腳軟,小便清長。 3.脾(胃):腹痛喜溫喜暖,食少便溏。 五.陰盛(寒)定性: 怕冷、身寒肢厥,不飲,小便清長, 舌淡苔潤,脈緊。 六.陰盛定位: 1. 脾(胃):胃脘冷痛,喜溫喜暖,口泛清水, 腸鳴漉漉,大便溏瀉。 2.肝:少腹牽引睪丸墜痛,陰囊收縮。 3.肺:咳喘、痰白而稀,惡寒發(fā)熱,頭痛身痛, 脈浮緊。 七.陽盛(熱)定性: 面紅身熱,口渴喜飲,小便短促,大便干結, 舌紅苔黃,脈數(shù)。 八.陽盛定位: 1.心:心煩,口舌生瘡,小便赤澀灼痛。 2.肝:頭痛眩暈,耳鳴,面紅目赤,肋脹而痛, 口苦,急躁。 3.肺:身熱,咳喘,痰黃,苔黃膩。 4.脾(胃):口燥唇裂,口瘡口臭,牙齦腫痛 胃脘灼痛,吞酸嘈雜,消谷善饑。 對于陰虛、陽虛、陰盛、陽盛者,根據(jù)中醫(yī)“治熱以 寒”、“熱者寒之”、“寒者熱之”、“不足者補之”的原 則,可以用極性較強的食物,損其偏盛,補其偏衰,以達到身 體的陰陽平衡。 一般說來,陰虛者可選用弱陰性食物;陽虛者可選用弱陽 性食物;陰盛者可選用強陽性食物;陽盛者可選用強陰性食 物。當然,這種選擇不是絕對的,例如陰虛者也可選用少許強 陽性食物,陽盛者也可選用弱陰性食物;陽虛者也可選用少許 強陽性食物;陰盛者也可選用弱陽性食物。但這種選擇,一定 要服從總體原則。 根據(jù)人體陰陽狀況的定性定位,不僅可以辨別人體陰陽失 衡的總趨勢,同時還能確定陰陽失衡的具體臟腑系統(tǒng),這就要 求我們在現(xiàn)在食物時,不僅要了解事物的陰陽屬性,同時還要 了解食物進入人體后,各自的炁場在五臟經(jīng)絡系統(tǒng)運行時所表 現(xiàn)的特殊親和力和走向。對某些臟腑系統(tǒng)的陰陽失衡有明顯的 調(diào)整作用。這就是中醫(yī)所說的“歸經(jī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