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中說:“陰陽五行者,天地之道也”?!饵S帝內經》認為,陰陽平衡是生命活力的根本。陰陽平衡則人健康、有神;陰陽失衡人就會患病、早衰,甚則死亡。所以治療疾病的最高宗旨是維系生命的陰陽平衡。
陰陽平衡就是陰陽雙方的消長轉化保持協(xié)調,既不過分也不偏衰,呈現(xiàn)著一種協(xié)調的狀態(tài)。生命陰陽平衡的含義是臟腑平衡、寒熱平衡和氣血平衡。其總原則是陰陽協(xié)調,實質是陽氣與陰精(精、血、津、液)的平衡,也就是人體各種功能與物質的協(xié)調。
中醫(yī)的病機是陰陽失衡。陰陽失衡后,人體各種癥狀將一一展現(xiàn)?!斑^盛”時為亢盛。冬天陰盛,所以寒冷,夏天陽盛,所以炎熱。當人體出現(xiàn)寒熱的病癥后就要“寒者熱之”、“熱者寒之”。“不足”則為虛衰。如果陰陽一方出現(xiàn)了虛衰,亦可引起寒熱之象:陰虛則熱,陽虛則寒。陰虛不能制約陽,導致陽亢盛而熱,同理,陽虛不能制約陰,則陰亢盛而為寒。
陰虛的人主要表現(xiàn):形體消瘦、脈細數(shù)、盜汗、口燥咽干、大便干結等。
陽虛的人主要表現(xiàn):舌淡胖,怕冷、愛出汗、口淡不渴、大便溏薄等。 陰虛陽虛都是虛,都是不足,要維持它們的平衡和常態(tài),就要進行治療。
人體陰陽失衡的危害:
1、陰陽輕度失衡可導致人體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2、陰陽中度失衡導致疾病、早衰;3、陰陽重度失衡導致重病;4、陰陽離絕則生命終止(死亡)。 所以,無論中醫(yī)治病或養(yǎng)生都與維持陰陽平衡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
癌癥,就是陰氣陽氣嚴重不平衡在人體內積累而產生的最終結果。癌癥,現(xiàn)代醫(yī)學成為腫瘤。很多人體癌癥細胞聚集在一起,快速的分裂增生,導致整個人體營養(yǎng)失衡,全身的營養(yǎng)都跟不上癌細胞的消耗,最終導致人體整體陰陽衰竭。癌癥的產生就是人體陰陽不平衡,進而導致人體精神處于長期的緊張、壓抑、焦慮、憂傷之中,反過來又促進了身體整體免疫力的嚴重低下,對于人體內的基因突變的細胞無法進行清除,最后導致了癌癥的發(fā)生和發(fā)展。
知道了癌癥的發(fā)病原理,也就明白了中醫(yī)治療癌癥的辦法,利用中藥對人體做全面的陰陽調整。只有把人體內在的陰陽平衡調整好了,同時減緩人體外界的各種壓力因素,那么癌癥病人就有可能獲得徹底康復。
健康人,也就是人體陰陽平衡的人有四大特點:
1、氣血充足;2、精力充沛;3、五臟安康;4、容顏發(fā)光。
其具體表現(xiàn)為:
1、生命活力強;2、生理功能好;3、心理承受力強。也就是能吃、能睡、氣色好,心情愉快,精神飽滿;應急能力強,對不良情況適應能力好;耐受疲勞強,抵抗一般疾病能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