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肱三頭肌訓練總是需要啞鈴等器械輔助,實際上徒手的方式也能刺激到肱三頭肌,今天就來介紹徒手方式的屈臂伸和俯臥撐鍛煉肱三頭肌。
最近的文章基本都是圍繞打造麒麟臂寫的,大多數方法都是基于啞鈴講解的,如果你沒有這些器械,也想擁有較為發(fā)達的手臂,這里尤指肱三頭肌,那么徒手屈臂伸和俯臥撐就是很好的選擇,當然你也知道大多數徒手動作都屬于復合動作,刺激深度自然沒有器械那么強,但復合動作有它的自身優(yōu)勢,復合動作能夠讓肌肉更加協(xié)調。
徒手屈臂伸是一個簡要的稱呼,純屬天涯劃分的,可能劃分的也不是很準確。包括仰姿反屈伸和雙杠臂屈伸。俯臥撐這個動作我想你一定不陌生。徒手屈臂伸和俯臥撐實際上同時也可以訓練到胸肌,尤其是俯臥撐我們經常把它劃分到胸肌訓練中。下面來一一介紹這幾個動作。
仰姿反屈伸
仰姿反屈伸,主要訓練肌群為肱三頭肌、胸大肌外側邊緣、肘肌。具體參照下圖:
動作步驟
1.雙手支撐于長凳邊緣(注意長凳平衡),雙腳搭在另一長凳上,將身體懸空于兩個長凳之間,上身與腿約為90度角;
2.吸氣并屈肘,將身體放低,隨著伸直雙臂使身體抬高到最大位置,稍作停留;
3.呼氣的同時下放身體到起始位置,結束。
雙杠臂屈伸
雙杠臂屈伸是以練習胸肌下部、肱三頭肌和三角肌前束為主的雙杠動作,當然也可以帶動鍛煉肘肌。具體參見下圖:
動作步驟
1.雙手分別握杠,兩臂支撐在雙杠上,頭正挺胸頂肩,軀干和上肢與雙杠垂直,屈膝后小腿交疊于兩腳的踝關節(jié)部位;
2.肘關節(jié)慢慢彎屈,同時肩關節(jié)伸屈,使身體逐漸下降至最低位置。稍停片刻,兩臂用力撐起至還原。如下圖所示A為起始位置,B為最低點。
強調幾點,下放的速度要慢,并盡量降低;身體不可隨意晃動,要保持平衡;不要在身體的前后擺動中完成動作;這個動作時應小心,避免損傷肩關節(jié)。
這個動作身體越直立,越能鍛煉肱三頭肌。
俯臥撐
動作步驟
1.身體俯臥,雙臂伸直,雙手與肩同寬(或稍寬),雙腳并攏(或稍微分開);
2.吸氣并屈肘,使胸輪廓貼近地面,下背部不要過度弓起;
3.向上推舉身體時呼氣至兩臂伸直。
下面是完成一個俯臥撐的要點:
避免詭異的角度和手部姿勢。找到適合自己的鍛煉姿勢。
軀干、髖部、雙腿始終要成一條直線。只有那些腰部力量太弱無法鎖定軀干的人,才會出現做俯臥撐時撅屁股的情況。
雙腿始終要并攏。如果雙腿分開,做動作時就無需保持軀干穩(wěn)定,練習就變容易了。
在動作最高點時,雙臂要伸直,但不要讓肘部完全鎖定,而要使其微彎,以免關節(jié)不舒服。(有時這被描述為讓手臂保持“柔軟”)
要平緩地呼吸。根據經驗:上推時應呼氣,下降時應吸氣。但如果你感覺呼吸費力,就不要遵循這一原則,而要多呼吸幾次。
關于完成俯臥撐的速度,這里有兩點分享,其實不單單適用于俯臥撐,其他動作同樣適用!第一,平緩的動作能夠練就更高水平的純粹力量。當你做爆發(fā)式運動時,這一動作的某些部分不可避免地要依賴慣性,慣性發(fā)揮作用就意味著你的肌肉沒有發(fā)揮作用。這樣,當你快速練習某個動作時,你其實是在作弊。我們總會看到有人做俯臥撐時會從最低點“彈”起來,因為他們的肌肉缺乏能移動身體的純粹力量。第二,與爆發(fā)式運動相比,人類的關節(jié)更適應常規(guī)運動。如果你進行的是常規(guī)運動,那你受到慢性或急性損傷的可能性就很小。只有當你的關節(jié)已經適應了一般的、速度平緩的動作之后,快速動作對你而言才是安全的。如果你喜歡,那么爆發(fā)式動作可以作為你訓練時的補充,但它不應該成為主要訓練方式。只做爆發(fā)式動作的人早晚會關節(jié)疼痛、咔咔作響。
參考資料:
1.[法]德拉維爾 著 肌肉健美訓練圖解
2.保羅·威德 著 囚徒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