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藍羽
圖/來源網(wǎng)絡,與文無關(guān),侵刪
-
《菜根譚》里有個句子,寫得極好:“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濁,以屈為伸。真涉世之一壺,藏身之三窟也?!?/p>
這話的大意是:
我們應該將聰明藏于笨拙之下,將鋒芒藏于收斂之下,將清高藏于隨和之下,將冒進藏于退縮之下。這也是我們在社會中立身安命的法寶。
一個“藏”字,道盡了做人的最高境界!
藏,是不動聲色,伺機而動。是鋒芒內(nèi)斂,胸有溝壑。是厚積薄發(fā),一鳴驚人。
藏,是一種人生智慧,一種做人的境界。
藏住情緒
公元前494年,第二次吳越大戰(zhàn)爆發(fā)。
越國戰(zhàn)敗,越王勾踐為了休養(yǎng)生息,等待時機,接受大臣范蠡的建議,主動提出入?yún)菄?,成為吳王夫差的階下囚。
在吳國,勾踐受盡折辱。
吳王夫差先是當著他的面招攬范蠡,無功而返之后,就讓勾踐給自己的父親守墓,給自己喂馬、趕車,如同最卑賤的奴隸。
面對這樣的奇恥大辱,勾踐吞下屈辱、憤懣,平靜地勞作著,似乎真的甘心對吳王俯首稱臣。
如此忍辱負重三年,勾踐終于取得了夫差的信任,得以回到越國,為后來的報仇雪恥贏得了機會。
與勾踐相反,陳后主李煜,在降宋后,不懂得隱藏自己悲憤的情緒,因為一首直抒胸臆的《虞美人》,斷送了自己的性命。
同樣的境遇,一個懂得藏起情緒,終于絕地逢生,一個任憑情緒肆意,終究葬送了自己。
軍事家拿破侖說:“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p>
世事紛擾,誰又能少了情緒牽絆呢?
無論是春風得意的喜悅,還是窮途末路的悲涼,如果少了情緒,人生也變得寡淡。
然而,成年人的世界,情緒終究屬于自己。
太多外露的情緒,換不來共鳴,求不來同情,只會讓別人抓住我們的軟肋。
喜也好,怒也罷,藏住情緒,不讓情緒出賣自己,更不讓情緒掌控自己。遇事不慌不躁,只有靜下心來,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藏住情緒,這是一個人的修養(yǎng)。
藏住鋒芒
名將韓信是劉邦手下三位人杰之一,他為漢家王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戰(zhàn)功。
但是,向來功高震主,戰(zhàn)功加身、手握兵權(quán)的韓信,受到了劉邦的猜忌。
而韓信明知劉邦忌憚自己,卻不知收斂,常常裝病不上朝,對于其他大臣也常常頤指氣使,處處得罪人。
有一回,他到大將樊噲家里做客,樊噲非??蜌獾卣写?/p>
沒想到韓信出門后,不屑一顧地嗤笑道:“我居然落到和樊噲這種人為伍的地步!”
不僅如此,韓信還曾在劉邦面前夸耀自己帶兵的能力,說劉邦最多只能領(lǐng)10萬兵,而自己卻是“多多益善”。
韓信處處要強,盛氣凌人,鋒芒畢露,終于引起眾人不滿,有人告密說韓信和叛軍陳希私通,打算謀反。
而皇后呂雉收到密報后,立刻與丞相蕭何商議,將韓信騙進皇宮斬殺。
《尋訪千利休》中寫道:“利為尖銳刀劍之物,時刻訓導自己不要太過鋒芒畢露?!?/p>
職場中總有人處處要強,處處不讓人,鋒芒畢露,看似醒目肆意,卻處處得罪人。
最終壞了同事關(guān)系,惹了上司脾氣,工作中處處碰壁,得不償失的,還是自己。
與人相處,藏起鋒芒,有原則,無棱角,以耿介之心自持,以圓融之姿處事。
藏起棱角,這是一個人的睿智。
藏住底牌
《三國演義》中,龐統(tǒng)是與諸葛亮齊名的人物,但是因為相貌丑陋,先后投奔曹操和孫權(quán),都沒有得到應有的重用。
后來,在諸葛亮的舉薦下,龐統(tǒng)又來投奔劉備。
看到龐統(tǒng)長相,劉備也對他頗為輕視,但礙于諸葛亮的面子,便安排他做了個縣令。
龐統(tǒng)心有不滿,但還是順從地赴任了。到任后,龐統(tǒng)不問政務,整天飲酒作樂。直到劉備得知此事,派張飛來視察,他才一展手腳。
不到半天的時間里,龐統(tǒng)就把積累了100多天的事務全部清晰明了地處理完畢
之后他對張飛說,我看曹操和孫權(quán),就跟看寫在手上的字一樣簡單,別說這么一個小縣城了,有什么好擔心的?
張飛被龐統(tǒng)的才能折服了,回去說服了劉備,龐統(tǒng)這才得到重用。
以龐統(tǒng)之才,治理小小一座縣城,的確大材小用。
如果他一到任,就動手處理縣務,那他最多得一個勤政愛民的好名聲,然后在縣官的位置上郁郁不得志。
正是因為他能沉得住氣,沒有自曝底牌,耐心等待機會,才有了后面一鳴驚人的表現(xiàn)。
網(wǎng)上有句話說得好:“保留自己重要的秘密,也是給自己留一個退路和底牌?!?/p>
其實,需要保留的何止秘密,才華,人脈,資源……這些都是我們的底牌,又何必一股腦暴露在人前?
處處炫耀才華的人,常因輕狂不容于世。
時時動用人脈的人,往往耗盡情面,人情盡失。
早早耗盡資源的人,終究身無長物,一生落魄。
人生,就是一場與命運的討價還價。唯有藏起底牌,徐徐圖之,才能有一鳴驚人的機會。
藏住底牌,是一個人的格局。
▼
唐代詩人白居易在詩歌《池上》中寫道:“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p>
劃船的小孩不懂得隱藏形跡,在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一道痕跡。
但仔細思考這兩句詩,背后的寓意卻發(fā)人深省。
不懂得藏的人,時時留露痕跡,處處留把柄,人生難免落了下乘。
懂得藏的人,云淡風輕,不動聲色,伺機而動,往往一鳴驚人。
藏住情緒,喜怒無形,是修養(yǎng);
藏住鋒芒,胸有溝壑,是睿智;
藏住底牌,游刃有余,是格局。
藏之一字,實在是做人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