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中寫道:
“高山不語,靜水流深;智者無言,心有明月?!?/p>
活在人世間,炫耀往往來自本能,但是藏拙恰恰才是一種本領。
古往今來,但凡有成就者,多半深諳“藏”字的價值與真諦,讓自己受益一生。
西晉王朝的奠基人司馬懿,就是一位典型善“藏”的高人。
雖然自己從小聰明過人,卻始終不露聲色、不顯山水,以低調(diào)之姿慢慢潛行,在群雄逐鹿時,真正一鳴驚人,最后終結亂世,成就霸業(yè)。
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禍。
人生路上,太過招搖與張狂,終究“木秀于林,風必摧之”。
《鬼谷子》中說:
“圣人之道,在隱與匿?!?/p>
越是成熟,越會知敬畏、懂藏拙,讓自己謹言慎行、趨吉避兇。
請記得,一個人,最頂級的智慧,就是1個字:藏!
作家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中寫道:
“你要克服你的虛榮心,控制你的炫耀欲,對付你時刻想要出風頭的小聰明?!?/p>
一個人太過張揚,就會暴露自己的底牌;一個人太過狂妄,只會降低自己的價值。
為人處世,只有藏起鋒芒,收斂自己,不顯山不露水,才能走好自己人生的每一步。
三國時期,荀攸就是一個懂得藏起鋒芒的高手。
他輔佐曹操、妙計連出,幫助曹操多次獲得勝利,但是從來不會刻意顯擺才華。
每次獻策,他還會故意犯一點小錯讓曹操指正,目的就是刻意矮曹操半頭。
當自己受到嘉獎時,也會不忘給其他人邀功謀賞,還謙卑的說自己也是經(jīng)他人指點。
正是在這份藏起鋒芒的智慧之下,荀攸能夠在朝二十余載,不管風云如何變幻,自己始終立于不敗之地。
《周易》中寫道:
“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p>
真正的智慧,就是懂得韜光養(yǎng)晦,厚積薄發(fā)。
活在當下,真正能有本事的人不足為奇,而真正懂得藏起鋒芒的人才難能可貴。
古語云:
“靜不露機,云雷屯也?!?/p>
真正有本事的人,藏得住自己的心事,猶如蓄勢待發(fā)的滾滾云雷,只等來日勃發(fā)。
看過韓信的一個故事。
有一次,劉邦問韓信:“假如我是大將軍,你覺得我能帶多少兵?”
韓信沒有思索,馬上回答:“十萬?!?/p>
劉邦想了下,繼續(xù)追問:“那如果是你呢?”
韓信直截了當?shù)鼗卮穑骸岸喽嘁嫔?。?/p>
劉邦不語,明顯看出非常生氣,但是韓信卻沒有察覺到,幾乎是問什么答什么。
雖然韓信驍勇善戰(zhàn),但是為人處世上并不懂得隱藏心事,讓自己敗在了直言不諱、不管不顧上,最終沒有善終,而是被殺。
有句話說:
“謙虛的人,逢人只說三分話,永遠不要對他人展示100%的自己。”
不是所有的魚都生活在同一片海洋,人生海海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與你志同道合,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與你同頻共振。
請記得,千萬不要高估了自己與任何人的關系,人性使然下往往會超出你的想象,做人做事懂得光華內(nèi)斂、謙卑低調(diào),才是真正的聰明。
若不然,自己不懂隱藏心事,分不清溝通的對象,讓自己在看不透、拎不清的情況下,引來了無妄之災。
人活一生,心有所藏,才能穩(wěn)中求進,讓自己收獲頗豐。
有句話說:
“愚妄之人怒氣全發(fā),智慧人忍氣含怒?!?/p>
現(xiàn)實中,那些容易沖動的人往往喜歡用情緒說話,只有真正聰明的人,懂得藏起情緒,用理性處理問題。
前者,容易讓自己錯上加錯;后者,能夠及時止損,不讓自己在壞情緒中損失慘重。
看過這樣一個報道。
一個停車場的保安因為沖突糾紛,失去理智之后持刀將奔馳車主刺死了。
原來,奔馳車主進入停車場時,前來測溫的保安敲了幾下車窗引起了對方的不滿,直接丟下一句:
“一條看門狗,撞死了又能怎么樣?”
言語不和,引起了兩個人的口角沖突,然后變成了肢體沖突,兩個人互不相讓。
情緒失控之下,暴怒的保安竟然拿刀刺死了車主。
一場悲劇,本可以避免,雙方各退一步,或者好好說話,就能相安無事。
但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只能讓自己在情緒裹挾之下跌入深淵,造成永遠無法挽回的悲劇。
不管什么時候,一個真正成熟的人只有學會隱藏情緒,才能避免淪為情緒的奴隸,讓自己真正主導自己的人生。
有句話說:
“容易發(fā)怒的人,往往是脆弱的,因為真正優(yōu)秀強大的人,是自信的,自信就會溫和?!?/p>
成年人的世界里,從來沒有順利兩個字,而是伴隨著各種壓力,經(jīng)常會讓我們狀況百出。
如果自己越是沒有辦法隱藏情緒,就會急躁不安,接著忙中出錯,最后一塌糊涂。
學會處理好自己的情緒,是我們?nèi)松沸枰獙W會的重要課題,只有這樣才能在歲月的驚濤駭浪中,修得一份淡定從容。
《箴言集》中寫道:
“深藏不露,是一個人卓越的才能。”
做人要像天空一樣虛懷若谷,只有真正領悟了藏的智慧,才會讓自己人生繁花似錦、浮云綿延。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