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太祖
肈造北宋的太祖趙匡胤死后,肯定不會想到自己躬擐甲胄、櫛風(fēng)沐雨打下的江山竟然沒能由自己的兒子繼承,而是讓弟弟宋太宗趙光義以“金匱之盟”的鬼話搶走了。自此,太宗一系牢牢占據(jù)著趙宋之社稷,直到南宋孝宗趙昚繼位,皇統(tǒng)才轉(zhuǎn)回到太祖一系。這不是太宗一系良心發(fā)現(xiàn),心中有愧將寶座還給了太祖一系,而是除了南宋高宗趙構(gòu)這一條漏網(wǎng)之魚外,其他太宗一系在靖康之變中被金國人一網(wǎng)打盡了,而且趙構(gòu)沒有子嗣,只能在太祖一系中挑選一個繼承人,所以選擇了宋太祖七世孫——南宋孝宗趙昚。
南宋孝宗
那么丟掉了皇位繼承權(quán)的太祖子孫是如何重新獲得繼承權(quán)的呢?下面就給大家梳理梳理。據(jù)元脫脫等《宋史》記載,宋太祖趙匡胤共有四個兒子,長子趙德秀和三子趙德林早夭,只有次子趙德昭和四子趙德芳在世。
次子趙德昭,生于后周廣順元年(951)。太平興國四年(979年),跟隨宋太宗征討契丹,軍中有一次夜里驚亂,不知道宋太宗身在何處,有人謀議立趙德昭為皇帝,宋太宗得知此事后很不高興?;氐骄熀?,宋太宗因為北伐不利,很長時間沒有給有功之臣行賞。趙德昭跟宋太宗論說此事,宋太宗大怒說:“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行賞也不遲?!壁w德昭退朝后自刎而死,時年30歲,先追封為魏王,后又改封為燕王。
四子趙德芳,生于后周顯德六年(959年)。宋太宗繼位后,授任趙德芳為興元尹、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同平章事。太平興國六年(981)病逝,時年23歲,先追封為岐王,后又改封為秦王。
可見,宋太祖趙匡胤的兩個兒子趙德昭和趙德芳均死于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前后相差兩年,作為后輩竟然活不過他二爸宋太宗(939年—997年),其中有沒有內(nèi)幕就不得而知了。雖然趙德昭和趙德芳作為太祖的兒子沒能繼承大統(tǒng),可是兩個人的后代都當(dāng)上了皇帝,這可真是造化弄人。
南宋理宗
根據(jù)《宋史·表·世系》記載,趙德芳生子趙惟憲(一世),趙惟憲生子趙從郁(二世),趙從郁生子趙世將(三世),趙世將生子趙令譮(四世),趙令譮生子趙子偁(五世),趙子偁生子趙伯琮(六世),趙伯琮過繼給宋高宗趙構(gòu)為子,改名趙眘,后又繼承大統(tǒng),是為南宋孝宗,七世孫為南宋光宗趙惇,八世孫為南宋寧宗趙擴。
趙德昭生子趙惟吉(一世),趙惟吉生子趙守度(二世),趙守度生子趙世括(三世),趙世括生子趙令稼(四世),趙令稼生子趙子奭(五世),趙子奭生子趙伯旿(六世),趙伯旿生子趙師意(七世),趙師意生子趙希瓐(八世),趙希瓐生子趙與莒(九世),趙與莒過繼給南宋寧宗,改名趙昀,后繼承大統(tǒng),是為南宋理宗,十世孫為南宋度宗,十一世孫為南宋末年三幼主。
后世有人評價說,宋朝始于太祖,亡于太祖,也算是天命輪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