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shí)趙匡胤在世時,他還剩下的倆兒子地位都不怎么樣,反而是他死后,趙光義還立趙德昭為儲君(開封府尹)。
理應(yīng)來講,太祖在世,太祖之子不是太子就是封王,縱觀唐代,李淵、李世民的兒子哪一個不是封王封地,就連太子,都能輪流坐呢...
可是宋太祖趙匡胤就不是。
他稱帝之后,僅剩的兩個兒子趙德昭、趙德芳既沒有一個立太子,也沒有封王,靜悄悄地,好像生怕兩個兒子被人知道一樣。
趙匡胤本來有四個兒子,但是大兒子趙德秀早夭了,而另外一個第三子趙德林,名字還是宋徽宗給他加上去的,追封舒王,不知道是趙匡胤太忙還是怎么地,一反常態(tài)。
而《宋史》上面是怎么介紹的:
燕懿王德昭字日新,母賀皇后。乾德二年出閣。故事,皇子出閣即封王。太祖以德昭沖年,欲其由漸而進(jìn),授貴州防御御。
就趙德昭而言,“故事”,就是過去朝代往往在他出閣后就封王,可謂是宋太祖說他太年幼了,先不封,還只是給他個防御使,這防御使要比節(jié)度使低兩級,比觀察使低一級,這都不是年不年幼的問題了,有一種“他爹不告訴他,他是富二代的感覺”。
所以客觀地說,宋太祖在世時,趙德昭、趙德芳就是頭頂上掛著個“太祖之子”,但這種榮耀既不是“爵位”,也不是來自于“官位”,純粹是“皇二代”的意義。
首先我們先理清楚,趙匡胤之后的順位繼承人是誰?
是其僅存的兩個兒子中的大兒子趙德昭嗎?
不是,而是他老弟,趙光義。
趙德昭、趙德芳不立太子,不封王的做法放在古代來講是詭異,可這種詭異在某種前提下又是正常的。這個前提就是“五代”。
五代太亂了,公元907年,朱溫殺了唐昭宗,開辟后梁,而朱溫的兒子朱友珪又把他殺了當(dāng)皇帝。更狠的是朱溫的另一個兒子朱友貞,除了把朱友珪殺了以外,還把另外四位兄弟都?xì)⒘?,最后李存勖把這個凌亂不堪的朱家給滅了。
但李存勖就不亂嗎?
李存勖當(dāng)了皇帝沒幾年被亂軍射死,后來他爹養(yǎng)子李嗣源繼位,李嗣源的幾個兒子也是互相殺殺殺,殺到后唐崩潰。
后晉和后漢更窩囊,石敬瑭賣燕云十六州弄垮了后唐,自立為帝,當(dāng)契丹的馬仔,后來自己還被人罵死了。劉知遠(yuǎn)開辟了后漢,他的兒子后漢隱帝看郭威不順眼,就把郭威全家殺了,其中就有郭威的兩個兒子。
后漢隱帝堪稱史上最坑自己的帝王,因?yàn)樗麣⒘斯遥褪菦]殺郭威。
郭威后來把他推翻,立后周,讓養(yǎng)子柴榮繼位,柴榮和他養(yǎng)父做得挺好,算是五代里唯二值得稱道的帝王,但他也早早去世,年幼的兒子柴宗訓(xùn)。
柴宗訓(xùn)的結(jié)局眾所周知,被趙匡胤篡位,于是才有了北宋。你讓趙匡胤翻看這五代歷史,短短五十多年,死了幾乎過去幾百年的豪杰,你說他敢立兒子嗎?敢封王嗎?
這好嗎?這不好!
之所以立趙光義為儲君(封晉王,加京兆府尹),是因?yàn)橼w光義在趙匡胤稱帝時已經(jīng)成熟了。五代的亂局,就和漢代的匈奴一樣,誰殺性重誰做首領(lǐng),所以那個時候匈奴都是“兄終弟及”,即便是遼國、金國,剛開始都是以這個方式過渡皇權(quán)。
嫡長子繼承制?一開始是不敢存在的。
所以宋太祖在世時,給兩個兒子爵位,或者是封太子,那么這倆人可能就活不久,最重要的是,他們的叔叔趙光義都未必會放過他們。面對皇位,一群謀反的人是不會講武德的。
所以趙匡胤三兄弟的母親杜太后所謂的“金匱之盟”,的確具備一定的合理性。
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兒主天下耳。使周氏有長君,天下豈為汝有乎?汝百歲后當(dāng)傳位于汝弟。
四海至廣,萬幾至眾,能立長君,社稷之福也?!碧骖D首泣曰:“敢不如教?!碧箢欀^趙普曰:“爾同記吾言,不可違也?!泵沼陂角盀榧s誓書,普于紙尾書“臣普書”。藏之金匱,命謹(jǐn)密宮人掌之?!?/p>
金匱之盟簡單來講,就是“保住老趙家皇位協(xié)議”,杜太后認(rèn)為,趙匡胤立兒子為帝,遲早又要被別人弄死,還是讓他的兩個弟弟都當(dāng)了皇帝之后,才轉(zhuǎn)移給兩個兒子,這樣的話,厲害的敵人大概都熬死了,兩個兒子也足以有能力對付那些新成長的敵人。
完美的邏輯!這好嗎?這很好!
所以宋太祖雪藏兩個兒子,還是很無奈,是愛他們,是保護(hù)他們。他們的地位高,高在身份而已,其實(shí)也相當(dāng)于不高,出去乘坐的車輦也不是太子車輦,服飾也不是。
趙德昭、趙德芳:太憋屈了!
公元976年,宋太祖逝世,太宗繼位。
次年,宋太宗給了趙德昭儲君的身份:
太宗太平興國元年,改京兆尹,移鎮(zhèn)永興,兼侍中,始封武功郡王。詔與齊王廷美自今朝會宜班宰相之上。
這里為什么不傳給三弟趙廷美,其中原因很復(fù)雜,反正趙德昭封王加首都行政長官,是為儲君。
而在趙匡胤駕崩當(dāng)晚,宋皇后曾想讓趙德芳登基,但這也只是想想而已??梢舱f明了,太祖的兒子已經(jīng)有能力成為儲君了,不管是趙德昭還是趙德芳,否則的話,宋皇后此舉只會讓趙家江山完蛋。
不過好景不長,太平興國四年,宋太宗完成北宋統(tǒng)一戰(zhàn)爭,順便跑到契丹的地盤,說要順便奪回幽州(今北京)。
可惜大敗,心機(jī)男孩耶律休哥一路切割,宋太宗驢車逃走。當(dāng)時大家都以為宋太宗歸西了,于是便擁立同樣跟來北伐的趙德昭為帝。趙德昭開心極了,但誰知道,他叔壓根沒死。
四年,從征幽州。軍中嘗夜驚,不知上所在,有謀立德昭者,上聞不悅。
宋太宗知道這件事后,罵了一句趙德昭,居然搞得這哥們心理抑郁,鴨梨山大,做了什么?他自殺了。這可把宋太宗嚇了一跳:
上聞驚悔,往抱其尸,大哭曰:'癡兒何至此邪!'贈中書令,追封魏王,賜謚,后改吳王,又改越王。
宋太宗大概是這樣想的:傻孩子,你這是坑叔啊!
所以趙德昭嚴(yán)謹(jǐn)?shù)貋碇v,是死后才封親王,原來的武功郡王還不是親王。
那么另外一位哥們趙德芳呢?
趙德芳就顯得默默無聞了,在歷史的背景板里像個透明人,但又過了兩年,透明人也暴斃死了:
六年三月,寢疾薨,年二十三。車駕臨哭,廢朝五日。贈中書令、岐王及謚。后加贈太師,改楚王。
趙德芳是一開始就沒封王,郡王也沒有,之前他的路線和他哥一樣,貴州防御使,山西節(jié)度使。而趙德芳死得也十分蹊蹺,詭異程度堪比宋太祖。
那么趙德昭、趙德芳兩個人的兒子們呢?
也就是宋太祖的孫子輩們。
趙德昭有五個兒子,是“惟”字輩
子五人:惟正,惟吉,惟固,惟忠,惟和。
趙德芳有三個兒子,
子三人:惟敘、惟憲、惟能。
其實(shí)宋太祖這幾位“惟”字輩的孫子們混得都不錯,其中趙惟吉,他的第六個兒子趙守康,就是著名的朝鮮林川趙氏的“祖先”。
在北宋時,惟字以下是從字輩和守字輩,他們都得到很好的對待。
在仁宗時期:
慶歷四年,詔封十王之后,以惟忠子從藹襲封潁國公,而惟吉子守巽以冀王后最長,與從藹同封。守巽官至和州防御使,贈武成軍節(jié)度使、楚國公。從藹至齊州防御使,贈武勝軍節(jié)度觀察留后、韓國公。守巽、從藹卒,以惟忠子從信襲封榮國公,官至雄州防御使,贈保寧軍節(jié)度使、楚國公。從信卒,以惟忠之孫、從恪子世規(guī)襲封崇國公,官至右龍武大將軍、沂州防御使以卒。守巽子世清,累官茂州防御使。
封國公之位,并且給予許多地方的節(jié)度使、觀察使、防御使給這些太祖之后們,顯然趙匡胤一脈還是有著強(qiáng)大的政治力量和地位,即便是“皇四代”,嫡長子們的地位都依舊差不到哪里去。
一直到南宋時,趙匡胤一脈又重登皇位,其中趙昚(宋孝宗)、(宋光宗)趙惇,(宋寧宗)趙擴(kuò),他們分別是趙德芳的第六、七、八世孫。
而承襲趙宋的良好家風(fēng),皇位大家輪流坐。因此其九世孫為宋理宗,十世孫為宋度宗,這就完成了皇位輪流坐的傳統(tǒng)。最后宋末三主,也都是趙德昭的子孫。這樣的順序就很好,以趙匡胤一脈始,以趙匡胤一脈終,最后宋朝結(jié)束。
本文原創(chuàng)自“紀(jì)元的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