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好比是一棵小樹,在其成長過程中,父母的引導至關重要。引導得好,就會給孩子打下良好的美德根基,讓孩子順利長成參天大樹;倘若引導不當,就會令可愛的小樹長出歪叉,待到日后再修剪,便可能會付出沉重的代價。作為家庭教育中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責任尤為重大,因為父母的思想、修養(yǎng)、意識以及儀表和言行等都直接在孩子身上起著耳濡目染的作用。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第一,配合老師。例如老師布置每天讀一篇文章,并且摘抄好詞好句。而孩子通常缺乏自覺性和主動性,所以家長就要經常督促他去讀書,或者饒有興趣地和他一起讀書,并且可以提出一些問題讓他回答。
第二,嚴格要求。在做作業(yè)方面,首先要讓孩子獨立完成,做完后自己檢查,然后家長再檢查。家長可以多給他買一些工具書,當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他可以通過這些工具書自己找到答案。對于作業(yè)或試卷中出現(xiàn)的錯誤,一定要孩子認真訂正,并且在平時經常提醒他注意這些容易犯的錯誤。在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后,可以適當讓孩子做一些課外練習,有助于鞏固所學知識,特別是有利于基礎知識的掌握。對孩子不能遷就,當天的事情必須當天完成,決不能拖到第二天。
第三,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比如放學回家就做作業(yè),做作業(yè)的過程中家長不要去送吃的、送喝的,如果他餓了,可以讓他先吃東西再做作業(yè)。在孩子做作業(yè)的時候盡量不要去打攪他,讓他養(yǎng)成做事專心的好習慣。孩子不僅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課前認真預習、獨立完成作業(yè)、獨立思考、做筆記等,還要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梢詾楹⒆又贫ㄒ粋€作息時間表,早睡早起,讓他懂得珍惜時間并學會如何合理地支配時間。一旦“生物鐘”形成以后,孩子會很自覺地去做事情。
第四,要有耐心、多鼓勵、多表揚。孩子畢竟是孩子,錯誤不是一次就能改正的,需要家長反復地講,而這時候就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如果對他大喊大叫,不但起不到任何作用,而且他自己也會越來越糊涂。況且父母的急噪情緒會影響到孩子,孩子長大以后可能遇事也會急噪。當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時,家長要耐心聽取,聽完以后再指出他錯在什么地方。另外,對孩子要多鼓勵,及時發(fā)現(xiàn)他的優(yōu)點并提出表揚,哪怕這個優(yōu)點在大人看來是多么微不足道。一位教育心理學專家說過,這種做法實際上是一種賞識教育,這種溫馨的充滿著激勵的方式能夠很容易地幫助孩子建立較完美的認知體系,使孩子盡快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使孩子有信心去把握自己、有信心去面對他人和未來,更重要的是這種教育方式還能使孩子產生成就感,而這種成就感對孩子將來能夠勇敢地去面對人生是至關重要的。如果孩子總是被批評,他會逐漸喪失自信心,而沒有了自信,他什么也學不好,什么也做不好。
第五,多看課外書。大量的閱讀對于提高寫作水平是很重要的,而關鍵之處在于為孩子選擇適合他讀的書,至于涉及的領域可以廣一些,比如除了文學方面的以外,還可以讀一些有關歷史、軍事、醫(yī)學、天文、地理等方面的書籍。多讀書,讀好書,不但可以讓孩子學習到別人的寫作方法,還可以擴大他的知識面,開發(fā)他的思維。語文是一門積累性非常強的學科,可以通過很多途徑來積累詞匯、寫作素材等,除了書籍,家長還要讓孩子在課堂上認真聽講,在生活中注意觀察。最重要的是把所學到的東西能夠靈活運用。
第六,注重修養(yǎng)的培養(yǎng)。良好的修養(yǎng)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往往比技能的掌握更為重要。要教育孩子誠實、謙虛、堅強、樂觀,孝順父母,不要做自私的人。而在這方面,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平時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誤導孩子。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言傳身教很重要。
對孩子的教育需要從小做起、從早做起。孩子終歸會長大,我們也終究要放手讓孩子去獨闖天下。家長應該切實當好家庭中孩子的“導師”,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