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讓人云里霧里的名字,其實就是最樸實無華的粥。廣東人好粥,但潮汕的糜個性鮮明, 煮時火要猛,絕不可中途加水,煮到米粒爆腰就大功告成,出鍋的米粒顆顆飽滿,這一點和順德“毋米粥”反差很大。喝的時候也有學(xué)問,一大鍋端出來,表層如凝脂,米粒則沉在中部和底部,形成巧妙的過渡,食客則按照自己喜好輕撈慢起,而絕不可隨意攪動,壞了一鍋層次分明的好糜。另外要說的是,這“糜”可是個可以追溯到上古的老稱謂,《說文解字》說“黃帝初教作糜”,在各地相繼把“糜”改稱“粥”的時候,潮汕人依舊承繼炎黃習(xí)俗,在1元錢一碗的糜中返璞歸真。
4魚飯——是飯不是飯
千萬別把潮汕人掛在嘴邊的“魚飯”和“炒飯”、“蓋澆飯”混為一談,魚飯不是飯,而是用鹽水煮出來的海魚,在最大程度保持海鮮原味的同時,也能存放更長時間。在潮汕的大小市場和排檔,都能看到用竹籃裝的魚飯,尤以那哥魚、秋刀魚、鯛魚等最多,鋪籃的時候常鋪成菊花狀,非常好看。魚飯和雜咸、糜一樣,是潮汕最有特色的家常美味,也是最受歡迎的“打冷”,放在冰箱里鮮凍后再吃依舊不失鮮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