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某,女,62歲,甘肅人。有多年慢性支氣管炎病史,2年前又診斷為支氣管肺癌,術(shù)后11個月病情又復(fù)發(fā),雖經(jīng)中西醫(yī)治療,可未能有效控制病情,3個月前復(fù)查腫瘤病灶較前又有增大;近因病友介紹前來診治??淘\:咳嗽,氣喘,痰多粘稠色黃帶血,胸悶,腋下腫痛,倦怠乏力,聲音嘶啞,身體發(fā)熱(體溫38.6℃左右),手足冰涼,舌質(zhì)紅邊夾瘀紫,苔膩黃白夾雜,脈沉弱。辨為痰熱瘀夾陽虛證,治當清肺化痰,降逆益氣,溫陽化瘀,給予澤漆湯與失笑散合方加味,生半夏12g,拳參15g,澤漆50g,生姜15g,白前15g,黃芩10g,紅參10g,桂枝10g,五靈脂10g,蒲黃10g,海藻24g,生附子5g,藜蘆1.5g,炙甘草10g。6劑,第1次煎45分鐘,第2次煎20分鐘,合并藥液,每日1劑,每次服150ml左右,每天分早中晚3服。
二診:咳嗽略有減輕,以前方6劑。
三診:咳嗽較前又有減輕,仍手足冰涼,以前方變附子為9g,6劑。
四診:身體發(fā)熱(體溫37.7℃左右),咳嗽、氣喘較前減輕,仍手足冰涼,以前方變生附子為10g,6劑。
五診:腋下腫痛減輕,手足溫和,以前方6劑。
六診:聲音嘶啞好轉(zhuǎn),仍倦怠乏力,以前方變紅參為12g,6劑。
七診:諸證基本緩解,以前方治療150余劑,經(jīng)復(fù)查腫瘤病灶較前縮??;之后,又以前方治療100劑左右,復(fù)查腫瘤病灶較前又有縮小,繼續(xù)鞏固治療。隨訪2年,病情穩(wěn)定,一切尚好。
用方體會:根據(jù)咳嗽、氣喘、痰黃辨為痰熱,再根據(jù)手足冰涼辨為熱夾寒,因倦怠乏力辨為氣虛,又因舌紅邊夾瘀紫辨為瘀,以此辨為痰熱瘀夾陽虛證。方以澤漆湯清肺降逆,益氣和中;以失笑散活血化瘀,加海藻軟堅散結(jié)化痰,生附子溫陽散寒,藜蘆化痰散結(jié),方藥相互為用,以奏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