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約前后收到過十來回這張圖片,問題只有一個:這朵花是真的嗎?
真。如假包換的真。
雖然看起來不可置信,但這確實是自然界存在的花朵。
你們說,養(yǎng)一株這種能開成斐波那契數(shù)列的茶花,我的數(shù)學會變好些嗎?
什么品種開成這樣?
茶花當然是很美的,但也絕不是什么品種都能開成這樣的。
斐波那契數(shù)列……嗯,是一個(我不知道怎么解釋的)數(shù)學概念。但我能認出來,它在花朵中的表現(xiàn)是:從中心有兩條曲線向相反方向延展,每朵花瓣都和這兩條曲線形成特定的角度,形成特定的螺旋形。
根據(jù)我花了一晚上的搜索結(jié)果,最接近網(wǎng)上流傳這張學霸樣貌的,是以下幾位。
最接近的,Tom thumb,1957年育成。粉紅色的花瓣帶有淡淡的白邊。
▲品種:Tom thumb
然后,Tom pouce,育成時間接近,和前者的區(qū)別是粉色更為濃重,與白色邊緣對比更明顯。
▲品種:Tom pouce
以及這個叫Bonomiana的品種,在特定的光線條件下,看上去區(qū)別也不大。它的特征是粉色部分有較清晰的條紋感。
▲品種:Bonomiana
嗯,從哪里能買到這幾個品種的茶花呢?
▲地球不過就這么大……
境外的電商網(wǎng)站,嗯,買種子已經(jīng)很麻煩了,買苗就別想了。只能寄希望于國內(nèi)的茶花從業(yè)者,是否有進口過這幾個品種的,誰要是知道留言說一聲哈。
“十八學士”長啥樣
除了上面這幾種粉色品種外,其實還有不少其他顏色的茶花,也能開出斐波那契數(shù)列來,比如深紅色的“Black lace”。
▲品種:Black lace
從茶花花型上來分,它們都屬于完全重瓣型(formaldouble),是開得最為華麗雍容的一型。著名的“十八學士”也屬于這一型。
很多人知道這種茶花是從金庸小說里,一樹花開十八色。其實,現(xiàn)實中的十八學士,是粉色系茶花,有全粉、粉白、全白之分。由于花瓣多重極其繁復,所以用“十八”指代。但網(wǎng)上的十八學士照片,真是千差萬別,哪個我也不敢取信,好不容易從一份論文里找到兩張,且作參考。
▲右上角那張就是十八學士
其實仔細看看這種粉白相間的十八學士,倒是更像“抓破美人臉”呀。
▲這美人手有點重……
茶花到底能開幾種模樣?
原始的茶花,其實是單瓣型(Single),5~8瓣,顏色也以純色為主。當然,在人工培育下,現(xiàn)在也有很美艷的拼色品種了。
▲品種:Tama No Ura
比單瓣復雜點的,是半重瓣(Semi-double),多于9瓣就算,由于屬于過渡類型,名品不多。
▲品種:Lady Vansittart
接下來就比較美了。
寶珠型(AnemoneForm),是指中間部分由花蕊發(fā)育而來的不完全形花瓣群簇而生,像是盤中托起一粒寶珠,也被稱為托桂型。形狀奇特,花色美艷,這算是茶花的一個大型。
▲品種:Lipstick
然后,還有兩種比較獨立的型。玫瑰型(Rose-formDouble)與牡丹型(Peony-form Double),顧名思議,長相或是像玫瑰,或是像牡丹。
▲玫瑰型,品種:Alba Plena
▲牡丹型,品種:Madame de Strekaloff
大致搞清了這些花型后,我覺得下次再看茶花,會條理清楚很多吧。
茶花VS茶梅
為什么我會留下一個“茶花總是開得亂糟糟”的印象呢?這應該是茶梅的鍋。
據(jù)我所觀察,花市上掛著茶花招牌的,有很多是茶梅。
▲茶梅,品種:Crimson King
山茶科山茶屬比較常見的幾種是茶花(Camelliajaponica)、茶梅(Camelliasasanqua)和油茶(Camelliaoleifera),其中油茶主要作為經(jīng)濟作物,通常開單瓣白花。
茶花和茶梅都是觀賞植物,但顯然后者比較草根,價格也便宜很多,所以,經(jīng)常被弄來魚目混珠。怎么區(qū)別呢,雖然說茶花葉子大,茶梅葉子小,但不放在一起比較,這個特征參考作用并不大。
▲茶梅植株,花瓣比較散漫
▲茶花,花瓣整齊有序
我覺得,主要還是得看花。茶梅園藝品種較少,以單瓣、半重瓣為主,而且花瓣排列較為隨意,顏色也是紅、紫等原始色居多。
所以,一個小訣竅就是,買粉色系的,買重瓣且排列整齊的——當然,這樣的茶花通常都不便宜。
▲客官,要哪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