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大城市居民有這種感受:城市發(fā)展了,可從前居家生活中一些很平常的小事,現(xiàn)在成了一個一個不大不小的難題,平添許多煩惱。
“換條拉鏈跑了半個城?!弊≡诒本?a target="_blank">金融街附近的康大媽抱怨。她去年從郊區(qū)搬到城中心兒子家住,發(fā)現(xiàn)繁華都市的生活并不像她想象的那么便利?!皼]有雜貨店,只有大商場 、大超市。買吃買喝倒是挺方便,還有那些名牌店,看著挺過癮,可想換條拉鏈、修個鞋、織補個毛衣什么的,真不知該去什么地方?!比ツ甑?,家中洗手池漏水要換軟管,康大媽坐了近十站公交車到南三環(huán)的家居城才買到。最近為了給穿慣的一條長褲換拉鏈,她打聽了好幾個人、兜兜轉轉好幾圈才找到愿意也能給她換拉鏈的地方。
大城市寸土寸金,傳統(tǒng)的小店小攤小服務項目,價格便宜利也薄,是不是注定要消失?
5月9日,廣州市民洪女士臨出門帶上斷了鞋跟的皮鞋,準備在上班途中順便修鞋。過去修鞋補鞋都是到菜場、內街等小攤販出入的地方,在城市市容整治中,這些小攤販越來越少。沒有固定攤位經營,還屬于整治對象,市民還真不知道到哪里去修鞋。
最近幾天,洪女士發(fā)現(xiàn),一些專業(yè)修鞋鋪開始出現(xiàn)在廣州的地鐵站,他們甚至以連鎖品牌的形象出現(xiàn),不但修鞋,保養(yǎng)鞋、皮包等活兒也是主要業(yè)務,不管多高難度的、高級的箱包、皮鞋,都可以修?!斑€能找到補鞋的地方,看來還是考慮到市民生活的便利性?!?/p>
但是,這些改頭換面、眉清目秀的修鞋鋪,費用大大提升了?!皟r格貴了十幾倍?!焙榕空f,過去在鞋攤兒上補個鞋,一兩塊錢,現(xiàn)在她給一雙高跟鞋補上鞋跟,花了45元錢。她提出疑問,城市建設是為了人的生活,趕走類似修鞋補鞋、配鑰匙這樣為百姓提供方便的小攤販,實在不方便。攤販走了以后,大公司也進入這些簡單服務業(yè),管理、經驗、店鋪成本高,給一項小小的服務增加了大量成本,給老百姓生活增加了負擔。
在這方面,上海老百姓相對比較方便。
上海內環(huán)線寧康路拐彎的人行道兩棵樹之間,老家山東的宋師傅在這里擺攤修鞋十幾年了。這條路上的居民陳愛娣說,上?!吧虡I(yè)發(fā)達,居家蠻便利的”。散個步不到300米,就有全家、好德、快客等便利店,家里有啥急用,24小時便利店總能拾遺補缺。寧康路鞋攤附近,就有裁縫店、雜貨小賣部、理發(fā)店、電器商店、水果攤、米店、藥店、洗衣店,店主們多是租用居民樓的底層,米店的女老板,已經在這里賣了30多年大米。
店主多半和居民十分熟稔,來來往往都是熟面孔,賒個賬、存?zhèn)€東西幫忙照看都不在話下。鞋匠師傅不僅修鞋,還補傘、修自行車,偶爾媽媽們推來嬰兒推車也照修。皮帶打孔,一個1塊5毛,自行車打氣,一個輪子五毛。
靜安區(qū)屬于上海CBD區(qū)域,近幾年也曾進行過大規(guī)模的城市改造。曾在靜安曹家渡街道一個弄堂修了40年鞋傘的曹祝元師傅,如今安營扎寨在“曹家渡社區(qū)生活服務中心”。
修傘縫紉、干洗熨燙、鎖具修配……“雞毛蒜皮”的小攤點哪里租得起店面,多半散落在弄堂犄角旮旯。曹家渡街道把街頭混亂攤點變成駐場便民服務。全新的社區(qū)生活服務中心,裁縫安心裁衣修補,曹師傅還曾接待從郊區(qū)閔行趕來補鞋的“老客戶”。為了鼓勵街邊攤販進場,街道免收租金,曹老伯和裁縫老伯的價格都掛牌公示,價位很是“親民”。這里,鐘表修理、舊家電回收、修磨刀剪等近20種“雞毛蒜皮”便民服務一應俱全。
-買菜只能去超市
——追求整潔的市容市貌,也需通過細致安排兼容市民的基本需求
下班后,順路在家附近的菜市場挑幾樣新鮮蔬菜好回去做飯,是許多市民已習慣的生活。然而,隨著近幾年各地加大對馬路菜場的清理整頓,不少人發(fā)現(xiàn),買菜只能去超市,再無從前的方便和從容。
“小區(qū)門口的幾個菜攤水果攤,最早是挪地方,然后縮小規(guī)模,再后來徹底消失了。”北京市民凌云對此深感不便。凌云是自由職業(yè)者,住在五棵松附近的一個小區(qū),每到下午都要買菜做飯。菜攤沒有了,她要走遠些到超市買菜?!俺械牟耍粊碣F,二來不新鮮,真的不如傳統(tǒng)的菜市場或小菜攤好?!蹦⒐?、圣女果,超市里多數(shù)裝盒并蓋上一層保鮮膜,“經常遇到這種情況,買回家掀開保鮮膜,發(fā)現(xiàn)下邊一層是小的、蔫的、壞的?!?/p>
凌云在北京居住了15年?!坝袝r候挺懷念那時候的北京?!彼f,從前住處附近熱鬧的菜場里,總有最新鮮的蔬菜和水果,還有現(xiàn)烤的芝麻燒餅、轉爐瓜子。“眼瞅著一個個被抄了?,F(xiàn)在北京特有國際都市氣質,但作為一個小小的市民,也需要這些小攤?!?/p>
去哪兒買菜?居住在北京昌平回龍觀的蒲女士的做法是,每周去一趟家樂福,把一周的菜基本買全,放在冰箱里?!爸苋召I的菜,到周五不可能新鮮,并且常常會有壞的?!彼浪?,最后往往要扔掉1/4的菜?!叭绻腋浇袀€菜市場就好了!”
看到新聞里講北京一些社區(qū)聯(lián)系從新發(fā)地這一大型批發(fā)市場直供社區(qū)菜店,蒲女士很羨慕。“買菜不是什么大事,但天天要發(fā)生。希望政府在城市管理中考慮得更周到,推廣類似的便民做法。”
追求整潔的市容市貌,該如何兼容市民的基本需求?
上海市近幾年一直在對菜場菜攤進行整頓,不過,考慮到市民的具體需求,上海在按照社區(qū)設置的菜場之外,還把那些不起眼的弄堂、小馬路利用起來。在中心城區(qū)的寧康路附近,既有正規(guī)菜場遵義路菜場、三角地菜場、明珠菜場,又有周家橋街道、華陽路街道區(qū)域沿著蘇州河的小路邊的好幾個馬路菜場。“大菜場品種多,質量有保障,馬路菜場便宜,可以多討價還價,挑挑揀揀。我們覺得這樣挺好。”幾位正在菜場采購的市民說。
大大小小的菜場多了,提高了便利度,還起到穩(wěn)定菜價的作用。上海市政府新聞辦政務微博“上海發(fā)布”經常會做不同菜場的價格比較,有的時候,中心城區(qū)的菜場價格,并不比郊區(qū)貴。5月8日,上海CBD區(qū)域的菜場,一條鱖魚,在郊區(qū)菜場喊價30元,CBD區(qū)域只要26元?!耙苍S是中心城區(qū)競爭激烈的緣故”,有研究者介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