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六月综合激情婷婷|欧美精品成人动漫二区|国产中文字幕综合色|亚洲人在线成视频

    1. 
      
        <b id="zqfy3"><legend id="zqfy3"><fieldset id="zqfy3"></fieldset></legend></b>
          <ul id="zqfy3"></ul>
          <blockquote id="zqfy3"><strong id="zqfy3"><dfn id="zqfy3"></dfn></strong></blockquote>
          <blockquote id="zqfy3"><legend id="zqfy3"></legend></blockquote>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國家執(zhí)業(yè)藥師考試《中藥一》100個考點

          《中藥學專業(yè)知識(一)》100考點

          1.含有生物堿的中藥有:天仙子、麻黃、馬錢子、千里光、川烏、雷公藤、延胡索、防己、

          黃連、洋金花、山豆根、苦參。(記:天仙黃馬千里川,雷公嚴防黃花山,苦?。?/p>

          2.含氰苷的中藥有:桃仁、郁李仁、苦杏仁。(記:請?zhí)与x苦境)

          3.含蒽醌的中藥有:大黃、虎杖、決明子、蘆薈、何首烏。(記:武松打虎,決戰(zhàn)如何?)

          4.含香豆素的中藥有:前胡、秦皮、腫節(jié)風、補骨脂。(記:前情總不斷)

          5.含木脂素的中藥有:五味子、厚樸、連翹、細辛。(記:午后聯(lián)系)

          6.含黃酮類的中藥有:陳皮、葛根、滿山紅、銀杏葉、槐花、黃芩。(記:陳各莊滿山杏花

          黃)

          7.含萜類的中藥有:青蒿、龍膽、穿心蓮。(記:青龍貼心)

          8.含揮發(fā)油的中藥有:薄荷、肉桂、莪術(shù)、艾葉。(記:薄肉挨餓)

          9.含三萜皂苷的中藥有:三七、商陸、人參、合歡皮、黃芪、甘草、柴胡。(記:三商人合

          伙齊集干柴)

          10.含甾體皂苷的中藥有:麥冬、知母。(記:摘麥子)

          11.含強心苷的中藥有:羅布麻葉、香加皮 (記:不加強)

          12.含有機酸的中藥有:當歸、馬兜鈴、金銀花、丹參。(記:當馬換金丹)

          13.含馬兜酸的中藥有:馬兜鈴、關(guān)木通、廣防己、細辛、尋骨風、青木香、天仙藤。(記:

          馬關(guān)廣西尋青天)

          14.具有甾體母核結(jié)構(gòu)的化合物:膽汁酸、甾體皂苷、強心苷、蟾毒配基、昆蟲變態(tài)激(牛

          膝蛻皮激素)等。

          15.苦參、山豆根含有苦參堿、氧化苦參堿,屬于雙稠哌啶類生物堿。(記:苦大仇深)

          16.麻黃含有麻黃堿,屬于有機胺類生物堿。(記:有機麻黃)

          17.洋金花、天仙子含有莨菪烷類生物堿。(記:天仙花心蕩漾)

          18.川烏含有雙酯型二萜類生物堿:烏頭堿、次烏頭堿、新烏頭堿。

          19.馬錢子含有士的寧(又稱番木鱉堿)和馬錢子堿,屬于吲哚類生物堿。(記:士兵飲馬)

          20.雷公藤含有倍半萜大環(huán)內(nèi)酯生物堿類和精瞇類生物堿,還含有二萜類化合物,如:雷公

          藤甲素、乙素。

          21.三萜皂苷分為四環(huán)三萜和五環(huán)三萜,四環(huán)三萜包括羊毛甾烷型、達瑪烷型;五環(huán)三萜包

          括齊墩果烷型、烏蘇烷型和羽扇豆烷型。

          22.有機化合物結(jié)構(gòu)鑒定的常用方法有質(zhì)譜、紅外光譜、紫外-可見吸收光譜、核磁共振譜。

          23.質(zhì)譜(MS)可用于確定分子量及求算分子式和提供其他結(jié)構(gòu)信息。

          24.小檗堿為黃連中主要抗菌成分,結(jié)構(gòu)類別是異喹啉類生物堿。

          25.千里光中所含有的生物堿主要為吡咯里西啶類生物堿,質(zhì)量控制成分是阿多尼弗林堿。

          千里光具有肝、腎毒性和胚胎毒性。

          26.雙酯型烏頭堿毒性最強,苯甲酰單酯型烏頭堿(烏頭次堿)毒性較小,烏頭原堿類毒性

          很弱或幾乎無毒性。烏頭堿發(fā)生的是水解反應。

          27.丹參中的化學成分主要分為兩類:脂溶性的二萜醌類化合物(醌類成分)和水溶性的酚

          酸類成分(有機酸類)。

          28.《中國藥典》以大黃素和大黃素甲醚為何首烏的指標成分進行含量測定。(記:一屋書

          迷)

          29.《中國藥典》以大黃素和虎杖苷為虎杖的指標成分進行含量測定。(記:屬虎)

          30.大黃的瀉下成分為雙蒽核類蒽醌(結(jié)合型蒽醌)番瀉苷 A,炮制之后瀉下作用減弱。

          31.《中國藥典》對細辛中馬兜鈴酸 I進行限量檢查,要求其含量不得過 0.001%。

          32.含有槲皮素的中藥有:銀杏葉、滿山紅、槐花。(記:銀葉紅花)

          33.黃芩苷經(jīng)水解后生成的黃芩素分子中具有鄰三酚羥基,易被氧化轉(zhuǎn)為醌類衍生物而顯綠

          色,這是保存或炮制不當?shù)狞S芩能夠變綠色的原因。

          34.滿山紅中的杜鵑素具有祛痰作用,臨床用于治療慢性支氣管炎。

          35.獐牙菜苷、獐牙菜苦苷和龍膽苦苷屬于裂環(huán)環(huán)烯醚萜苷類。

          36.青蒿素屬于倍半萜類;薄荷醇屬于單萜;穿心蓮內(nèi)脂屬于二萜類。

          37.環(huán)烯醚萜苷易被水解,顏色變深。這就是地黃及玄參等中藥在炮制及放置過程中變成黑

          色的原因。

          38.《中國藥典》將甘草和炙甘草的質(zhì)量控制成分定為甘草酸,對照品采用甘草酸銨,同時

          將甘草苷也列入質(zhì)量控制成分之一,對照品采用甘草苷(黃酮苷)。其中甘草酸屬于皂苷類,

          甘草苷屬于黃酮類。

          39.皂苷性質(zhì):多數(shù)皂苷極性較大,易溶于水、熱甲醇和乙醇等極性較大的溶劑,多數(shù)具有

          苦而辛辣味,其粉末對人體黏膜有強烈的刺激性,水溶液經(jīng)強烈振蕩能產(chǎn)生持久性的泡沫。

          40.麩炒的中藥有:枳殼、蒼術(shù)、山藥、白術(shù)。(記:長白山致富)

          41.土炒的中藥有:山藥、白術(shù)。(記:土山白豬)

          42.砂炒的中藥有:馬錢子、鱉甲、雞內(nèi)金、骨碎補(記:馬甲線、雞脆骨)

          43.六神曲的藥材組成:杏仁、鮮青蒿、鮮辣蓼、面粉、赤小豆、鮮蒼耳草。(記:六人吃

          青辣椒面紅耳赤)

          44.不宜制成散劑的情況:易吸濕或易氧化、刺激性大、含揮發(fā)性成分且劑量大的藥物不宜

          制成散劑(記:濕癢刺激灰大)

          45.散劑、膠囊劑的含水量:≤9.0%。(記:三教九流);顆粒劑含水量:≤8.0%。(記:

          磕巴)

          46.丸劑含水量:蜜丸和濃縮蜜丸≤15.0%;水蜜丸和濃縮水蜜丸≤12.0%;水丸、糊丸、濃

          縮水丸≤9.0%; 蠟丸、滴丸不檢查水分。(記:蜜丸含水多,3×543,蠟滴無水分)

          47.丸劑的崩解時限:滴丸:30min;小蜜丸、水蜜丸、水丸、包衣滴丸、蠟丸(腸溶衣片):

          1h;濃縮丸、糊丸:2h ;大蜜丸及研碎、嚼碎后或用開水、黃酒等分散后服用的丸劑不檢

          查溶散時限。(記:小水滴穿蠟衣 1小時,濃縮成糊犯了 2,大蜜碎了不查溶散時限?。?/p>

          48.片劑中不添加崩解劑的情況:緩釋、舌下、咀嚼、口含、中藥半浸膏片不加崩解劑。(記:

          長舌婦,嚼含片,半浸膏,無崩解劑)

          49.片劑中不檢查崩解時限的情況:咀嚼片、分散片、緩釋片、控釋片、部分口崩片不查崩

          解時限。

          50.片劑崩解時限:口崩片<1分鐘;可溶片<3分鐘;舌下片、泡騰片<5分鐘;含片<10分鐘;

          普通(素片):15分鐘;化學薄膜衣片、藥材原粉片<30分鐘;中藥薄膜衣片、浸膏(半浸

          膏)片、糖衣片、腸溶<1小時。(記:崩 1溶 3舌泡 5;課間休息含一片;素顏一刻鐘;化

          妝擦粉半小時;中藥膏糖衣;入腸一小時)

          51.不宜制成緩控釋制劑的藥物:半衰期很長或很短;藥物劑量大;藥效劇烈、溶解度小、

          吸收無規(guī)律、吸收差或吸收易受影響;需要在特定部位吸收。(記:效劇溶小吸無律,生衰

          長短腸定吸,外加單服大劑量)

          52.不同給藥方式(劑型)藥物起效的時間慢快順序:皮膚給藥<口服固體制劑<口服液體

          制劑<直腸或舌下給藥<皮下注射劑<肌內(nèi)注射劑<吸入給藥<靜脈注射。

          53.制劑的包裝與貯藏要求:遮光:不透光的容器包裝;避光:避免日光直射;陰涼處:≤

          20℃; 涼暗處:避光條件下且≤20℃; 冷處:2℃~10℃; 常溫:10℃~30℃。

          54.浸出制劑的濃度要求:合劑若加蔗糖,含糖量一般≤20%(g/ml);糖漿劑含糖量應≥45%

          (g/ml);普通酊劑:每 100ml相當于原飲片 20g;含毒性藥酊劑:每 100ml應相當于原飲

          片 10g;流浸膏劑每 1ml相當于飲片 1g;浸膏劑每 1g相當于飲片或天然藥物 2~5g。

          55.四類表面活性劑及代表成分:陰離子型脂肪醇硫酸(酯)鈉、 肥皂;陰離子型潔爾滅、

          新潔爾滅;兩性離子型卵磷脂;非離子型聚山梨酯(吐溫)、單甘油酯。

          56.提高混懸液穩(wěn)定性的措施 :根據(jù) Stokes定律,通過以下途徑提高混懸液穩(wěn)定性: r(粒

          徑)↓、ρ 1-ρ 2(密度差)↓、η (分散介質(zhì)黏度)↑。

          57.液體制劑生產(chǎn)與貯藏的有關(guān)規(guī)定:乳劑可能會出現(xiàn)相分離現(xiàn)象,但經(jīng)振搖應易再分散;

          口服混懸劑放置后若有沉降物經(jīng)振搖后易再分散;口服混懸劑在標簽上應注明"用前搖勻" 。

          58.液體制劑質(zhì)量檢查與要求:干混懸劑減失重量不得超過 2.0%;口服混懸劑沉降體積比不

          低于 0.90。

          59.注射劑注意事項:靜脈用注射液,慎用增溶劑;椎管內(nèi)注射用注射液,不得添加增溶劑。

          多劑量包裝可添加抑菌劑。靜脈給藥與腦池內(nèi)、 硬膜外、椎管內(nèi)注射液不得加抑菌劑。

          60.眼用制劑質(zhì)量要求:①滴眼劑≤10ml;洗眼劑≤200ml;眼用半固體制劑≤5g。②啟用后

          最多使用 4周。③眼內(nèi)注射溶液、眼內(nèi)插入劑、供外科手術(shù)用和急救用的眼用制劑均不得添

          加抑菌劑或抗氧劑,且應采用一次性使用包裝。④滴眼劑、眼內(nèi)注射液檢查可見異物。⑤眼

          用半固體制劑檢查金屬性異物。

          61.外用膏劑中藥物透皮吸收包括釋放、穿透及吸收三個階段。透皮吸收的途徑:完整的表

          皮;毛囊、皮脂腺、汗腺等附屬器官。透過完整的表皮是吸收主要途徑。

          62.外用膏劑中油脂性基質(zhì)、乳劑型基質(zhì)忌用于糜爛、潰瘍及化膿性創(chuàng)面;水溶性基質(zhì)可以

          用于糜爛創(chuàng)面及腔道黏膜。

          63.外用膏劑質(zhì)量要求:軟膏劑避光密封貯存;乳膏劑避光密封于 25?С 以下貯存;膏藥:檢

          查軟化點。

          64.栓劑影響因素: 塞入距肛門口 2cm時,大多不經(jīng)門肝系統(tǒng);水溶性藥物分散在油脂性基

          質(zhì)中,吸收較快。

          65.膠囊劑的質(zhì)量要求:硬膠囊內(nèi)容物含水量≤9.0%;崩解時限:硬膠囊 30 分鐘、軟膠囊

          1小時;緩釋膠囊、控釋膠囊、腸溶膠囊檢查釋放度。

          66.顆粒劑質(zhì)量檢查項目:干膏加輔料不超過干膏量的 2 倍;清膏加輔料不超過清膏量的 5

          倍。

          67.氣霧劑分類:①二相氣霧劑:溶液型氣霧劑。②三相氣霧劑:乳濁液和混懸液型氣霧劑。

          68.非定量閥門的氣霧劑、噴霧劑檢查噴射速率、噴出總量;定量閥門的氣霧劑、噴霧劑檢

          查每瓶總撳/噴次、每撳/噴主藥含量、每撳/噴噴量、遞送劑量均一性。

          69.膠劑的輔料及其作用:冰糖增加透明度和硬度,矯味;油類降低膠塊的黏度,消泡;酒

          類矯味矯臭,消泡;明礬沉淀泥沙雜質(zhì),增加透明度。

          70.不宜制成緩釋、控釋制劑的藥物:半衰期很長或很短;藥物劑量大;藥效劇烈、溶解度

          小、吸收無規(guī)律、吸收差或吸收易受影響;需要在特定部位吸收的藥物等不適宜制成緩控釋

          制劑。

          71.靶向制劑按靶向部位分三類:一級靶向制劑:進入靶部位的毛細血管床釋藥。二級靶向

          制劑:進入靶部位的特殊細胞。三級靶向制劑:作用于細胞內(nèi)的一定部位。

          72.靶向制劑按靶向作用方式分三類:被動靶向制劑:微囊、微球和脂質(zhì)體。主動靶向制劑:

          前體藥物和修飾的藥物載體。物理化學靶向制劑:磁性、栓塞、熱敏、pH敏感。

          73.藥物的體內(nèi)過程主要包括:吸收、分布、代謝、排泄。其中,口服藥物吸收部位主要是

          胃腸道;代謝主要部位在肝臟;主要排泄部位是腎,其次是膽汁排泄。

          74.需要發(fā)汗的中藥材:杜仲、茯苓、厚樸、續(xù)斷、玄參(記:杜甫后來續(xù)弦)

          75.需要揉搓的中藥材:三七、黨參、玉竹。(三黨羽)

          76.浙八味:杭麥冬、杭菊花、杭白芍、白術(shù)、延胡索(玄胡)、玄參、山茱萸、浙貝母。

          (記:二杭二白二玄與山貝)

          77.四大懷藥:山藥、地黃、菊花、牛膝。(記:山藥地里的菊花和牛)

          78.四大藏藥:藏紅花、冬蟲夏草、爐貝母、雪蓮花。(記:西藏的冬天圍著爐子吃雪蓮)

          79.特殊性狀鑒別術(shù)語:大黃:星點;何首烏:云錦狀花紋;牛膝/川牛膝:筋脈點;商陸:

          羅盤紋;銀柴胡:砂眼、珍珠盤;防己:車輪紋;板藍根/黃芪/桔梗:金井玉欄;白芷:疙

          瘩??;川芎:蝴蝶片;防風:蚯蚓頭;黨參:獅子頭;蒼術(shù):朱砂點、起霜;川貝(松貝):

          懷中抱月。

          80.重點藥材產(chǎn)地:當歸:甘肅;紫草:內(nèi)蒙古、新疆;黨參:山西;澤瀉:福建;木瓜:

          安徽宣城;薄荷:江蘇;枳殼:江西;三七:云南。

          81.特殊果實的入藥部位:枳實是幼果入藥,枳殼是未成熟果實入藥,木瓜、烏梅、吳茱萸

          是近成熟果實入藥,桑椹是果穗入藥;山茱萸是果肉入藥。

          82.以假種皮入藥的中藥材:肉豆蔻衣、龍眼肉。

          83.大血藤與雞血藤:大血藤來源于木通科的藤,主要性狀特征是皮部呈紅棕色,有數(shù)處向

          內(nèi)嵌入黃白色木部,木部有多數(shù)細孔狀導管,射線呈放射狀排列(車輪紋);雞血藤來源于

          豆科密花豆,主要性狀特征是韌皮部樹脂狀分泌物呈紅棕色至黑棕色,與木部相間排列呈數(shù)

          個同心性橢圓形環(huán)或偏心性半圓形環(huán),髓偏向一側(cè)。

          84.來源于唇形科地上部分入藥的中藥材是:廣藿香、薄荷、荊芥、益母草、香薷。

          85.以病理產(chǎn)物入藥的主要動物藥有:珍珠、僵蠶、牛黃、馬寶。

          86.礦物藥的主要化學成分:朱砂含 HgS;雄黃含 As2S2;自然銅含 FeS2;赭石含 Fe2O3;爐甘

          石 ZnCO3;滑石含有含水硅酸鎂;石膏含 CaSO4.2H2O;芒硝 Na2SO4.10H2O。

          87.中藥五味的主要作用:①酸能收、能澀,其主要作用是收斂固澀,此外還能生津、安蛔;

          ②苦能泄、能燥、能堅。其中,泄指的是通泄、清泄、降泄。燥即指燥濕。堅指的是堅陰和

          堅厚腸胃;③甘能緩、能補、能和,即有補虛、緩急、和中、調(diào)和藥性等作用,另外有的甘

          味藥還可以解毒并有潤燥的作用;④辛能散、能行,即指能夠發(fā)散、行氣、活血;⑤咸能軟、

          能下,即指具有軟堅散結(jié)、瀉下通便的作用。

          88.四氣包括寒熱溫涼。其中,寒涼屬陰,不良反應是傷陽助寒;溫熱屬陽,不良反應是傷

          陰助火。

          89.七情包括:單行、相須、想使、相殺、相畏、相惡、相反。其中,相須、相使增效;相

          畏、相殺減毒;相惡減效;相反增毒(十八反、十九畏均屬于相反)。

          90.君臣佐使:①君藥:決定了處方治病的主要方向,治療的是主證或主病。不可減去。②

          臣藥:可以輔助君藥治療主證,還可以治療兼病或兼證。③佐藥:有三種類型,一是可以加

          強君藥和臣藥治療作用或者治療次要兼證的佐助藥;二是減輕或消除君藥、臣藥毒、烈之性

          的佐制藥;三是與君藥在治療過程中起相成作用,但是藥性與君藥相反的反佐藥。④使藥:

          有兩種類型,一為引藥直達病所的引經(jīng)藥,一為調(diào)和藥性的調(diào)和藥。

          91."八法"的內(nèi)容: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溫法、清法、消法、補法。

          92.《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以上、中、下三品分類,是現(xiàn)存最早的藥學專著。

          93.《新修本草》(又稱《唐本草》),是第一部官修藥典性本草,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藥典。

          94.陶弘景編寫的《本草經(jīng)集注》,在各論的編寫中首創(chuàng)了藥物自然屬性分類的方法。

          95.《本草綱目拾遺》 新增藥物 716種,是古代本草增收新藥之冠。

          96.北葶藶子和南葶藶子:北葶藶子是十字花獨行菜的種子;南葶藶子是十字花科播娘蒿的

          種子。(記:北上鍍金,南下播種)

          97.瀉下藥分為三類: ①刺激性瀉下:大黃、番瀉葉、蘆薈、牽牛子、巴豆。②容積性瀉

          下:芒硝。③滑潤性瀉下:火麻仁、郁李仁。

          98.中藥的不良反應包括副作用、毒性反應、變態(tài)反應、后遺效應、特異質(zhì)反應和依賴性。

          ①副作用:治療劑量下所出現(xiàn)的與治療目的無關(guān)作用。②毒性反應:用藥劑量過大或用藥時

          間過長 產(chǎn)生,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和特殊毒性。特殊毒性包括致畸、致癌、致突變。

          ③特異質(zhì)反應:少數(shù)人應用某些中藥后所產(chǎn)生作用與常人不同的損害性反應。

          99.理氣藥有調(diào)節(jié)子宮平滑肌的作用:①興奮子宮平滑肌的中藥:枳殼、枳實、陳皮、木香;

          ②抑制子宮平滑肌的中藥:香附、青皮、烏藥、甘松。

          100.能用微量升華法檢查的中藥有:大黃、薄荷、牡丹皮、徐長卿、斑蝥。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腸道菌群與中藥相互作用的研究進展
          煎煮不得法,長沙娭毑中藥吃“麻”了
          中藥學專業(yè)知識(一) 密卷一、二、三 參考答案與解析
          烏頭(附:雪上一枝蒿)
          【綜述】附子-甘草藥對配伍研究進展
          中藥附子的副作用與禁忌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