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方特邀作者沈釀川
《朝文社》(原《我們愛歷史》)為頭條號簽約群媒體
字?jǐn)?shù):2120,閱讀時間:6分鐘
蘇軾絕對是一位最著名的斜杠人士,眾所周知,他是我國北宋時期最著名的文學(xué)家/政治家/學(xué)者, “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另外,蘇軾還是民間最著名的吃貨/養(yǎng)生專家。
可是,您知道嗎?蘇軾可能還是一位著名的“抗疫”人士,據(jù)說,他創(chuàng)辦了北宋歷史上第一家官辦民營的醫(yī)院,而由他所收集、記錄的“抗疫”藥方還被收入一部著名的方書中,兩宋時期,他的這一藥方,既活人無數(shù),也殺人無數(shù)?
這一切都是怎么做到的?
一
說來話長,這一切還要從蘇軾被貶黃州開始。
我們大都聽說過蘇軾的一句名言,“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可見,黃州之于蘇軾人生中的意義和影響,堪稱蘇軾人生最重要的一次轉(zhuǎn)折點(diǎn)。
著名的“烏臺詩案”之后,蘇軾被宋神宗貶往湖北黃州。
1080年正月初一,蘇軾離開北宋都城汴京,即今河南開封,開始奔赴黃州,二月一日,正式抵達(dá),在路上整整走了一個月。
在黃州生活期間,蘇軾自號東坡先生,并且,結(jié)識了兩位名醫(yī),一位是巢谷,一位是龐安時,巢谷是蘇軾的老鄉(xiāng),四川眉山人,是一位農(nóng)家子弟,和“二蘇”兄弟幼年便相識。
這位巢谷先是考進(jìn)士不中,后來,干脆棄文從武,改考武舉,結(jié)果,還是沒考中。
不知道什么因緣際會,巢谷改學(xué)醫(yī),卻因此得名。
正是在黃州期間,蘇軾和巢谷再次相遇,當(dāng)時,黃州趕上瘟疫,巢谷傳授給蘇軾一個“抗疫”的良方,救活了很多人,這個藥方,被蘇軾取名為“圣散子方”。
這一過程,被蘇軾記錄下來,并為“圣散子方”作序,因?yàn)樗淖娓附刑K序,所以,為了避諱,改“序”為“敘”,但蘇軾這人是很難保守秘密的,很快,又轉(zhuǎn)手贈與了另一個人——龐安時。
“謫居黃州,比年時疫,合此藥散之,所活不可勝數(shù)。巢初授余,約不傳人,指江水為誓。余竊隘之,乃以傳蘄水人龐君安時?!保ā短K軾·圣散子方敘》
巢谷也因此和“二蘇”成為終生摯友,后來,蘇軾被貶海南,蘇轍被貶廣東雷州,巢谷從家鄉(xiāng)四川眉山徒步,不遠(yuǎn)萬里,也要和“二蘇”再見上一面。
這一年,巢谷七十三歲,終于在廣東見到了蘇轍,還打算渡海,再往海南儋州,一定要見一見蘇軾,蘇轍勸他,您都一把年紀(jì)了,還是算了吧。
但巢谷不為所動,不過,因?yàn)槎珊?,需要些盤纏,而蘇轍也不富裕,但還是給巢谷湊足了錢,結(jié)果,行至廣東江門一帶時,巢谷的行李被人盜走,巢谷一路追趕,最后,死于途中,終于和蘇軾緣慳一面。
但也因此,蘇轍為巢谷做傳,讓巢谷得以在歷史上留名,就像李白筆下的那位汪倫。
二
后來,宋神宗病逝,司馬光上臺,很快,重新起用蘇軾、蘇轍兄弟,但是,司馬光一死,舊黨內(nèi)同樣黨爭不斷,蘇軾被迫離開京城,第二次到杭州做了市長。
杭州期間,又趕上了瘟疫,作為當(dāng)?shù)刈罡吖賳T,蘇軾主持“抗疫”,責(zé)無旁貸,這一時期,他做了兩件大事,值得說一說。
第一, 他征用了杭州僧人創(chuàng)辦的醫(yī)院——安樂坊,將其改為官辦民營,用于收治病患;
第二, 他將巢谷傳授給他的“圣散子方”貢獻(xiàn)出來,制作成藥,分發(fā)給病人,自然又是“全活著,不可勝數(shù)?!?br>為此,蘇軾又為這一良方,寫了《圣散子后敘》一文,后來,南宋人將蘇軾收集、整理的一些藥方和北宋另一位科技大拿沈括的藥方匯總起來,編成一部著名的醫(yī)書——《蘇、沈內(nèi)翰良方》。
書名中的“蘇”,指蘇軾,而“沈”即指沈括,兩人都做過翰林學(xué)士,而翰林學(xué)士又稱為“內(nèi)相”,所以,取名《蘇、沈內(nèi)翰良方》,意思就是這兩位翰林學(xué)士整理的藥方。
對于“圣散子方”的療效,蘇軾在《圣散子敘》和《后敘》中兩次使用了“活人無數(shù)”的詞匯,我們都知道蘇軾和李白一樣,有喜歡浪漫、夸飾的天性,但是,我個人仍然愿意相信這一切都是真的。
但是,兩宋之際的另一位大家——葉夢得,他既是蘇軾門人晁補(bǔ)之的外甥,也是蘇軾第三子蘇過的好友。
葉夢得在《避暑錄話》一書中,卻記載了“圣散子方”殺人無數(shù)的史實(shí),這又是為什么呢?
“宣和(1121-1125)后此藥(即圣散子方)盛行于京師,太學(xué)諸生信之尤篤,殺人無數(shù)。今醫(yī)者悟,始廢不用……天下以子瞻文章而信其言。事本不相因,而趨名者又至于忘性命而試其藥,人之惑蓋有至是也?!保ā度~夢得·避暑錄話》)
葉夢得顯然不是在污損蘇軾,但葉夢得所說也是事實(shí),而且,葉夢得很可能還是一位“疫情”的親歷者。
話說,北宋末年,女真人包圍了汴京,爆發(fā)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難”,這一年,可能是北宋歷史上最為寒冷的一年,長期的圍困、饑餓、戰(zhàn)爭和死亡,往往伴隨著瘟疫的流行。
這一次,也不例外,于是,人們重新發(fā)掘出蘇軾的“圣散子方”,結(jié)果,這一次,不僅未能救人于水火,反而,導(dǎo)致“殺人無數(shù)”。
對此,后來的一位醫(yī)學(xué)家,南宋人朱肱在他所著的《傷寒類癥活人書》中認(rèn)為,可能和這一藥方的施治范圍有關(guān)。
畢竟,無論是湖北黃州,還是浙江杭州,大都屬于濕熱氣候,而河南開封,屬于北方,而且,靖康年間,又趕上百年一遇的酷寒,因此,不加辨別地盲目使用,可能會適得其反。
而這正是中醫(yī)辨癥施治的根本精神,一言以蔽之,世上沒有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但是,“圣散子方”因“東坡作序,天下通行?!苯Y(jié)果,卻因此釀成人間慘劇,這顯然和蘇軾無關(guān)。
參考資料:《蘇軾文集》、《蘇轍集》、《圣散子方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