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神仙
道教的神像一般是由木雕或者泥塑而成,神像即是神仙的造像。受到影視劇的影響,很多人對于神仙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了解,那么到底什么是神仙呢?道教自東漢張道陵天師正式創(chuàng)立以后,就確立了以神仙崇拜作為核心信仰。
道教以“道”作為最高信仰,而神仙則是大道的化身,同時又是得道的楷模。道教希望通過神仙來實現(xiàn)它勸人向善的目的,因此不管是至高神三清天尊,或者是地位很低的土地神,他們都是秉承道教“無量度人”的修行目標(biāo)。
我們都說“神仙”,其實“神”和“仙”還是有區(qū)別的,“神”分為先天之氣及自然萬物化身而來的先天神和凡間死后祀奉的后天神,之所以被稱為“神”是因為他們都有神職在身,如財神執(zhí)掌天下的財源,文昌帝君掌管世間的功名利祿,月老管理著天下人的姻緣之事。
因此人們也會根據(jù)自己的需求去選擇供奉哪一位神祇。而“仙”則是凡間經(jīng)過修行最終證道的仙真,他們逍遙世外,一般是沒有神職的。
二、供神前需要加持
“加持”是道教的一種儀式,道教認(rèn)為凡是神像建成以后,選好良辰吉日按照特有的儀式進(jìn)行供養(yǎng),這就是“加持”。沒有經(jīng)過高功法師加持的神像只是一件藝術(shù)品而已,所以我們在市場上直接請回家的神像是不可以直接供奉的。
道觀供奉的神像加持儀式較為復(fù)雜,加持之前還需要“裝藏”,在道教書籍《全真秘旨》中,對于裝藏是這么描述的:“凡塑神像,必先裝藏,以應(yīng)五臟。故先選五金即:金、銀、銅、鐵、錫。然后選用五色糧、五色線,新凈無殘黃表一張,新凈筆書‘藏符’?!?/p>
高功法師在給神像加持之前要沐浴齋戒,選好良辰吉日后,開始進(jìn)行加持儀式,這中間會用一面鏡子將外界光線投射到神像上,意思為要把自然界的日、月、星三神靈光接引到廟堂里來,使廟堂里供奉的神像們,承接天地之靈氣,造化萬民之福祉。
然后高功在每位神像的眼、耳、鼻、嘴、手、腳點一下,意味著通靈開竅,又用毛筆在每個神像的眼、耳、鼻等處點一下,是為送靈氣。同時還要配以念咒,步罡踏斗等,總之加持是一種非常復(fù)雜的儀式,遠(yuǎn)遠(yuǎn)沒有所謂的用朱筆隨手一點就可以了。
三、如何供奉神像
既然將神像請回家中,自然是少不了供奉。我們在參觀道觀時,會發(fā)現(xiàn)大殿神像的供桌上經(jīng)常會擺放著許多的供品,道教將供于神壇的這些供品稱之為“五供”,即香、花、燈、水、果。
而《天皇至道太清玉冊》對五供是如下解釋的“當(dāng)用五行金木水火土,以表天地造化,相生相克之治而合神明之德?!?/p>
供水時所用的水杯要選用潔凈的杯子,在供水之前首先要將杯身擦干凈,所供的水量,要根據(jù)容量的大小決定,不能太少或太滿,注意不能將空杯供養(yǎng)在神像前,這是對神明的不尊重。
供花時注意要選擇新鮮的,而且不能有殘破或被蟲咬的,同時也不能選擇那些氣味過于濃烈的鮮花。但是注意不能用月季來供神,《大梵斗儀》記載:“百花皆可獻(xiàn)神天,月季條中有禁言。
此為不及時妖艷,御注瑯函感應(yīng)篇。”在選擇供果時以時新的水果為宜,最好是一些具有吉祥寓意的水果。而供香時,對于道教來說不可以使用檀香,一般供三支香,代表著道教的三寶。
四、香灰如何處理
每天在神像前燒香拜神,時間久了香爐里的香灰就會堆滿了,這該如何處理呢?道教認(rèn)為香灰是不可以隨便丟棄的,除了對環(huán)境不好以外,焚香燃盡的香灰也代表著對神明的供養(yǎng)。
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將香灰用紙包好以后,倒進(jìn)道觀里的大香爐里?;蛘邔⑾慊衣裨诟浇哪嗤晾铮且x擇在花園等這些不易踩踏的地方。香灰還可以放在水里,要選擇流淌的河水,不可以放在死水里。
五、如何送神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加快,搬家或者喬遷新居是常有的事。那么家中供奉的神像該如何處理呢?肯定是不可以丟棄到垃圾桶里的,這是對神明的一種褻瀆。此時可以將神像贈予和道教有緣的朋友,讓他們繼續(xù)供奉。
或者是拿到廟里讓高功法師進(jìn)行一些列的“退神”科儀,開光意味著使神具有靈性,而“退神”則是將神像里的靈性推掉,讓他復(fù)歸于一件工藝品,法師在退神儀式上也會有念咒、步罡踏斗等。這樣就可以將神像送走了。
道教是天尊對人間最慈悲的叮嚀!
不識道,不足以德行天下;
不用道,不足以圓滿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