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清豐金堤老爺廟里的諸神
拙文《我所知道的清豐金堤老爺廟》在《清豐》雜志發(fā)表以后,引起了讀者的關(guān)注,并對老爺廟里諸神的情況產(chǎn)生了進一步探討的興趣,恰好,這也是我言猶未盡之處。
我對清豐金堤老爺廟這處古跡關(guān)注已久,我首先注意到的就是老爺廟的名稱,為什么叫“老爺廟”?有人說老爺廟是為了紀念殷商時期的名臣比干所立,由于當時沒有其他的資料可以參照,所以,我也一度采信了這種說法。
去年的一天,我與同好在清豐鄉(xiāng)下采風,偶然路過清豐縣韓村鄉(xiāng)坡里村,在村東頭看到一處近年來村民自發(fā)修復的一座小廟。要說小,其實比其他農(nóng)村小廟要大得多,面積大約有三分左右,是一處獨立的小院,有朝南山門和大殿兩座建筑。最使我感興趣的是,這座廟山門上赫然有三字——“老爺廟”。
廟中有一七十歲左右老者,坡里村人。對于廟宇的始建時間及由來,他說不清楚。但是,他肯定的說,這個廟里所供奉的神仙和清豐金堤老爺廟供奉的是一個神仙,所以也叫“老爺廟”。來到廟里邊,大殿正中供奉的是一尊泥塑神像,牌位上寫著這個神仙的名字——“真武大帝”。
在鄉(xiāng)賢趙貴善先生所記憶的老爺廟前大殿和后大殿神像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一是神像的頭發(fā)整齊的向后梳;二是都是赤腳。這和坡里村小廟的神像基本特征是一致的。所以,那位老者說與縣城老爺廟所供奉神仙是同一神仙的說法,基本是可信的。清豐金堤老爺廟的主神也應該是真武大帝。
真武大帝,原來稱作玄武大帝,宋代為避諱趙匡胤的父親趙玄朗的名字,改“玄武大帝”為“真武大帝”,俗稱“真武老爺”,簡稱“老爺”。
真武大帝,史無其人,應該是古代先民星宿崇拜的產(chǎn)物。中國的星宿崇拜是遠古農(nóng)耕文明發(fā)展的需要,以星宿的變化來掌握對應的季節(jié)氣候變化規(guī)律,用以指導賴以生存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尤其是我們這一帶,是中華農(nóng)耕文明的發(fā)祥地,據(jù)傳,春夏秋冬四季的劃分,就是顓頊帝在我們這一帶“載時以象天”(《史記》)的結(jié)果。所以,相對于我們的南邊和北邊,我們這里四季變更的物候特征都較明顯。尤其是,距今6000多年的濮陽西水坡古墓中的蚌殼圖案,具有明顯的星宿崇拜的特征。在這些星宿中,我們北方星空的統(tǒng)治之神就是“玄武”。張道陵創(chuàng)立道教后,這個來自星星的他就成了民間的神靈。
歷史上對真武大帝的推崇,主要有唐太宗李世民和明成祖朱棣。唐太宗通過“玄武門之變”奪得皇位以后,為了證明自己皇權(quán)的正統(tǒng),言稱自己得到了玄武神的幫助。明代位于北方的燕王朱棣以武力奪取政權(quán),也聲稱是受玄武神之命出師南征,并修建了以玄武大帝為主神的武當山,昭示其以神武之力威震南國的氣勢。后來,隨著道教的傳播,以玄武大帝為主神的“老爺廟”以及真武信仰在全國各地,尤其是北方普及開來。
再回到清豐金堤老爺廟里的神像。據(jù)講述人說前大殿的這個神像“頭上的頭發(fā)整齊的往后梳著,雙手拿著一個笏板,下面赤腳”,這應該是真武大帝的塑像。在這個神像的兩邊,分別站立的是周公和桃花女。這個周公的原型應該是歷史上的周公旦,此人與八卦和陰陽術(shù)數(shù)的關(guān)系人人盡知,理所當然是道教的主要神仙。在這里他是負責記錄三界善惡功過的“秘書”,很像是閻王身邊的判官。至于桃花女,應該是個傳說中法力很大的神仙,據(jù)傳,桃花女很擅長為民間消災祛邪。周公和桃花女斗法的故事在元雜劇和后來的民間戲曲故事中有很多。
只是講述人說,這里的“二老爺”手拿笏板,這也符合道教的傳統(tǒng),因為笏板是我國歷史上特有的器物,外來宗教的諸神根本不知道此為何物,所以,拿笏板的肯定是我們本土的神靈。在著名道教壁畫《永樂宮壁畫》中,神仙們都是手拿笏板的形象。但是,這方面的塑像資料卻很少見。
后大殿里的神像如果仔細比對,可以發(fā)現(xiàn),與前大殿里的神像很相似,只是姿勢有所不同。前后大殿的建筑風格不一樣,可能不是同時修建,神像也不是同時所置。所以,我懷疑,前后大殿里的神像可能都是真武大帝。
后大樓里供奉的玉皇大帝可能是民間最為熟悉的神仙,他是民間公認的最高神,尊稱為“老天爺”,現(xiàn)在農(nóng)村幾乎家家戶戶主房的正中都懸掛有老天爺?shù)纳裣褫S。在神軸的下方正中繪制有一個樹立的牌位,上寫幾個大字“天地三界十方萬靈真主宰”,說明了老天爺?shù)墓茌牱秶ǎ禾焐?、人間、陰曹地府三界,東西南北八方和上下所有空間各種生靈,況且是“真”主宰??梢娪窕蚀蟮墼诿耖g信仰中最大天神的地位。
下面是民間最常見玉皇大帝神軸之一。這里要說的是神軸上方正中的四個字“神之格思”。這四個字的意思過去一直困擾著我,原來我以為應讀作“思格之神”,但是,怎么讀都無法理解。后來我在翻閱《詩經(jīng)》時,才知道這四個字的真實含義。
《詩經(jīng)·大雅》有一篇叫《抑》,作者是衛(wèi)武公。衛(wèi)武公,姬姓,衛(wèi)氏,名和,完整謚法為衛(wèi)睿圣武公。據(jù)說他生于約公元前853年,死于公元前758年,是一位很長壽的古代君主。他不僅長壽,而且很有作為。他曾率兵幫助周抵抗外族侵略,立了大功,被周平王封為公爵。衛(wèi)武公在位55年,能自責,很善于采納群臣諫議。據(jù)說這篇《抑》就是他95歲時所做,用以提醒自己。其中有“相在爾室,尚不愧于屋漏。無曰不顯,莫予云覯;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的句子。大致意思是說:你自己獨自在房內(nèi)做事,也要對得起神明(屋頂外就有神明)。不要說別人看不見,不要說別人看不清,神明說來就來,是不可猜度的,你也不能討厭他啊。“神之格思”的“格”字是到的意思,“思”是語助詞。這樣說來,這四個字的意思就是“神明在此”,說明神明無處不在。
在清豐金堤老爺廟的西北角有一處假山,這里有兩個神仙,一個是下面仙人洞里的神仙,一個山上的白玉奶奶。對于仙人洞里的那位神仙,講述人趙貴善先生說是孫臏。我與他的意見不大一致,但是,為了尊重講述者的意見,拙文中還是照實記錄了這一觀點。我覺得這個神仙應該是呂洞賓。
關(guān)于假山上的白玉奶奶,她有一個顯著的能力就是送子。多子多福是滲透到民族血液里的傳統(tǒng)觀念,長期以來,祈求子嗣是很多人的需求。所以,送子的神仙也應運而生。因為生殖與女性密切相關(guān),所以送子的神仙也多為女性,大家比較熟悉的是送子觀音,??h大伾山就有一個觀音洞,里邊供奉著送子觀音,香火極盛。但是,白玉奶奶肯定不是觀音,因為觀音菩薩的名頭太大了,任何別名也掩蓋不住這個大名。道教里邊也有負責送子的神仙,她叫碧霞元君,也就是泰山的主神。碧霞元君全稱是“天仙圣母碧霞元君”,又叫“泰山娘娘”、“泰山奶奶”,泰山的“泰”字在易經(jīng)里意思為“天地交而萬物通”,被后世引申為生子的意思。所以,泰山的碧霞元君就成了人們心目中的送子神仙。清豐金堤老爺廟里負責送子的白玉奶奶,應該就是由碧霞元君演變而來。
道教雖然在歷史上一度盛行,但清代以后就逐漸式微。作為我國本土的宗教,道教與我國民間原始宗教信仰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它與原始巫術(shù)、民間信仰乃至生活習俗有著相通的淵源,是一種民族性的宗教。所以,道教的傳播并不是向其他宗教一樣完全依靠嚴密的組織機構(gòu)擴展其影響,更多的是靠民間自發(fā)的信仰力量維護這種宗教生態(tài)。這樣道教里邊就融匯了廣大民眾種種樸素善良的愿望,也是道教具有了信仰多神的包容性,進而與我們的傳統(tǒng)習俗融為一體。清豐金堤老爺廟里真武大帝與八仙、龍王、槐仙等諸神“和平共處”,正是道教信仰多神和極富包容的具體體現(xiàn)。
由此可見,清豐金堤老爺廟里的諸位神仙,應該屬于道教神仙。真武大帝是老爺廟的主神,其他神仙也是在道教諸神的基礎上,融匯了清豐先民懲惡向善、尋求庇佑的主觀愿望塑造出來的,我國民間信奉的神仙也大抵皆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