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一般認為出生于鞏縣(今河南鞏義)。盛唐時期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等。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他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世尊稱為“詩圣”,他的詩也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杜詩中我最不喜歡《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說什么若能有大房子千間萬間,一定送給普天下的“寒士”,(注意非指貧下中農(nóng))讓他們個個笑容滿面。
空許愿誰舍不得?(笑話里倒是有:某問仆,主人何時能請客,仆答:若想主人請客,得下輩子。主人聞而斥之,誰叫你許愿的?)余今亦可浪發(fā)狂言:安得中獎千百萬,大庇天下窮生俱歡顏。想世人盡將笑我癡人說夢矣!
再看看真正觸及他的利益時的表現(xiàn):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當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仗自嘆息。
從詩中我們可以猜得出:
1.老夫子群眾關系不好,房子破了無人相助,倒是有童趁風打劫。
2. 為幾根茅草便大罵不止,目群童為賊娃子。(群童絕非富家子弟,大風雨天他會搶你幾根茅草?)
如此這般,還好意思大言不慚說什么廣廈千萬間,說什么受凍死亦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