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其病因迄今為止尚不明確,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1.煙酒刺激:臨床上90%以上的喉癌患者有長期吸煙史。
2.空氣污染。
3.病毒感染:近年來分子生物學研究認為,人類乳頭狀瘤病毒的部分亞型可能與喉癌的發(fā)生、發(fā)展有關。
4.癌前期病變:如喉白斑病在長期接觸吸煙、有害氣體或炎癥刺激后,發(fā)生癌變的病理變化。
5.體內微量元素:某些微量元素過多或缺少,如鋅、鎂的缺乏等。
表現(xiàn):喉癌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聲門上型、聲門型、聲門下型。
1.聲音嘶啞:頑固性聲音嘶啞是喉癌的早期表現(xiàn)之一。因為喉癌累及聲帶,即使腫瘤體積再小,也會出現(xiàn)聲音嘶啞,所以聲音嘶啞是喉癌的最早期信號。常為進行性加重,且逐漸發(fā)展為聲音變粗、變啞,重者甚至可失聲。
2.咽喉感覺異?;蛱弁矗寒愇锔?、緊迫感或吞咽不適感,是聲門上型喉癌的早期癥狀。這種癥狀與慢性咽喉炎的癥狀相似,很容易被誤診為慢性咽炎。當癌腫表面有潰爛時,出現(xiàn)咽喉部疼痛。
3.吞咽困難:是較晚期的癥狀,說明癌腫已發(fā)展到堵塞咽喉腔的程度。
4.咳嗽和咳血:多為喉癌的中晚期表現(xiàn),當腫瘤侵蝕血管或潰爛時則可出現(xiàn)刺激性干咳及痰中帶血。
5.喉阻塞:隨著腫瘤的增大,喉腔或聲門裂狹窄,可出現(xiàn)吸氣性呼吸困難,并呈進行性加重,伴吸氣期喉喘鳴。當腫瘤組織壞死、出血并發(fā)感染時,出現(xiàn)口惡臭。
6.頸部淋巴結轉移癌腫塊。
7.喉鏡檢查(間接喉鏡檢查尤其是纖維喉鏡檢查)可確定腫瘤的部位、形態(tài)、范圍及其對聲帶運動的影響。喉癌的形態(tài)可分為菜花型、潰瘍型、結節(jié)型及包塊型,表面常較污穢。同時可取活體組織做病理檢查,是喉癌確診的主要依據(jù)。
治療方法:
手術、放療和化療是治療喉癌的三大基本手段??筛鶕?jù)患者的腫瘤部位、范圍、分化程度和全身狀況而定。
1.手術治療:依據(jù)病人的情況,進行功能性、根治性或區(qū)域性經淋巴清掃術。保留喉功能的手術方式有多種,如垂直半喉切除、水平半喉切除、四分之三喉切除、近全喉切除等。晚期喉癌應采用全喉切除,有時必須包括頸淋巴清掃術。術中可同期行發(fā)音重建或術后用電子喉發(fā)音。
2.放射治療:原位癌可不用放療。T1~T4可選擇放療,手術加放療,術前放療加手術加術后放療。行術前放療者,放療結束后2~4周內行手術治療。
3.化療:主要用于晚期癌腫的姑息療法,也可作為術前的輔助治療。
4.中藥治療:中藥制劑對改善癥狀,增強體質、減輕放化療反應等有良好的作用。
注意事項:
1.飲食:術前8小時禁飲食,術中置入鼻飼管,術后24~48小時內依靠靜脈供給營養(yǎng)。胃腸功能恢復正常后,可經鼻飼管注入高熱量流質飲食。術后進食應根據(jù)手術方式而定;喉裂開術,術后第2天進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其他手術先鼻飼飲食,水平上半喉切除術后1周、垂直半喉切除術或發(fā)音重建術術后2周、全喉切除術后10~12天,均先行飲水試驗,若無嗆咳,可拔出胃管,恢復經口進食。由流質逐漸改為半流質直至正常飲食。飲食宜富含營養(yǎng),易消化,特別要提供足夠的蛋白質和維生素,并清淡可口,應選用有抗感染、抗?jié)冏饔玫氖称?,如羅漢果、荸薺、蜜、豬肉皮、泥螺、菠菜、苦瓜等。聲音嘶啞者可多吃蘿卜、梨、白果、苡仁、梅子等;吞咽困難者可多吃杏仁、桃仁、百合等。應禁煙酒,慎用辛辣刺激性食品。
2.體位和活動:病人清醒后,即取半臥位,以利呼吸和引流。鼓勵并協(xié)助病人早日下床活動,活動量要適當,預防肺部并發(fā)癥及褥瘡的發(fā)生。術后如無禁忌證,病人應在3天后離床,有人攙扶下在病房里走動。術后3個月適當參加勞動及體育鍛煉,以增強體質。
3.復診時間和指征:注意定期復查,術后每月復診1次,半年后3個月復診1次,無特殊情況可逐漸延長復診時間。出院長期帶氣管套管的病人,需每1~2個月更換外套管。如發(fā)現(xiàn)呼吸困難、氣管內套管脫落、頸部包塊等及時就診。
特別注意:
1.術前護理
(1)心理護理:因病人對相關疾病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認識不足,加之全喉切除者,突然失去說話功能,擔心會給以后的生活、工作、學習帶來一系列麻煩,病人還有悲觀、消極、恐懼等心理,因而導致手術不利,甚至加重病情。所以我們應以真誠的語言與病人交談,說明手術的必要性及術后恢復語言的方法、注意事項,以成功實例,因勢利導消除其不利心理因素,使其保持最佳心理狀態(tài),樹立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迎接手術。
(2)晚期喉癌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特別是在喉鏡檢查或取活檢后可加重呼吸困難。應加強對病人的巡視,囑臥床休息,采取舒適、安全且有利于呼吸的臥位,若出現(xiàn)局部突然腫脹、呼吸極度困難、脈搏增快等癥狀時,應考慮癌腫壞死出血阻塞氣道,需及時通知醫(yī)生,吸氧,并立即做好救治準備,必要時氣管切開。
(3)術前需放療或化療者,按放、化療護理常規(guī)進行。
2.術后護理(1)頸部可放置冰塊,預防切口出血。
(2)應注意保持引流通暢,防止皮瓣壞死;定時觀察并記錄引流液性狀和量,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通知醫(yī)生處理。
(3)保持室內適宜的溫度(溫度在20℃左右),濕度在60%~80%,以利于痰液咳出。
(4)細心照料病人起居、飲食、洗漱、大小便等日常生活。因病人不能發(fā)音,可讓病人書寫或做手勢告知其要求及不適,不能書寫者術前確定各種手勢的意思,以便術后交流。
(5)保持氣管套管清潔通暢,及時清除分泌物,按時清洗消毒內套管,通常每6~12小時1次,分泌物多時可每小時1次,每日氣管內滴藥1~2次。但內套管不宜脫離外套管時間過久,以防外套管阻塞。
(6)保持傷口清潔,及時更換浸濕敷料,若有負壓引流者,嚴防塑料管脫出,并保持負壓引流的壓力。
3.出院長期帶氣管套管的病人,應每日消毒氣管套管,內套管每日清洗消毒1~2次,每日氣管內滴藥1~2次。禁淋浴、游泳。外出時將2~4層潮濕紗布蓋住套管口,防止灰塵、異物進入套管。
4.訓練吞咽功能。部分喉切除后,病人吞咽功能暫時失調,容易出現(xiàn)誤吸、誤咽??捎柧毑∪俗稣5耐萄蕜幼?,并找到不發(fā)生誤吸、誤咽的體位和頭位,一般1~2個月可恢復正常吞咽。
5.訓練發(fā)音。全喉切除后2周,訓練病人練習用食管發(fā)音。其基本原理是將咽下的空氣自食管沖出,經咽部和喉的調節(jié),發(fā)出有效聲音。病人經系統(tǒng)的特別訓練可逐步掌握。全喉切除者還可安裝Blom-Singer發(fā)音管或用電子喉發(fā)音。
6.出院回家后,要保持愉快的情緒;盡量減少公共場所活動,避免交叉感染;全喉切除者不可下水游泳,以防將水吸入氣管而導致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