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會遇到孩子哭鬧的情況,在孩子比較小的時候,他們的自我表達能力是比較弱的,不能用十分精準的話語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只能通過哭泣、吵鬧來宣泄自己的情緒。有些家長覺得如果是女孩子哭鬧哄哄也就好了,可自家孩子是個男孩子。
如果一個男孩從小就愛哭鬧,那他長大后怎么成為勇敢、自信的人呢?
很多家長都會擔(dān)心自家孩子的哭鬧問題,尤其是男孩子,這種愛哭脆弱的性格會讓他在今后的人際交往上出現(xiàn)問題,但是事實卻往往不是家長想的那樣。
有科學(xué)研究證明,其實一個愛哭的男孩子長大之后在3個方面更有優(yōu)勢,父母別著急呵斥。
家長要學(xué)會調(diào)整自己的教育方針,用科學(xué)、合理的方案來教養(yǎng)自己的孩子,才能讓他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擁有更大的優(yōu)勢,讓他飛得更高、飛得更快。
男孩“愛哭”是好事!長大這3方面更有優(yōu)勢,父母別著急呵斥他
1、孩子長大之后更容易表達自己
哭鬧這種方式其實是孩子在進行自我表達。
如果一個孩子,特別是男孩子,愿意在爸爸媽媽面前把自己的感受表露出來,愿意將真實的自我展示出來,愿意把自己脆弱的一部分暴露出來。那么他在長大之后更容易正確、清晰地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更容易
獲得較強的社交能力與溝通能力。
2、孩子長大之后心理更健康
有研究證明,男孩子如果小時候愛哭,長大之后會比不愛哭的心理健康指數(shù)高很多。因為愛哭的孩子在情緒管理方面會很好,會自己自主地發(fā)泄情緒,防止不好的情緒長時間堆積,導(dǎo)致出現(xiàn)心理問題。
長期把負面情緒壓在心底,達到一定量就會發(fā)生質(zhì)變,就會承受不住大量的負面情緒從而導(dǎo)致各種心理問題堆積爆發(fā)。
3、孩子長大之后有更強的共情能力
哭鬧是孩子跟爸爸媽媽進行感情交流的的形式,用自己的行動來表述自己的感受以及情感需求。同時前期也希望爸爸媽媽可以了解自己的情緒和心理感受,因此一會會哭會鬧的孩子更能理解撫養(yǎng)自己長大的父母有多么不容易。
也會在同一層面上想問題,認同父母的思維方式,明白父母為自己犯愁時的為難。
這樣看來,男孩子哭又不是什么壞事,反之還會有很多益處。那么家長應(yīng)該如何正確地教導(dǎo)他呢?
從孩子的角度去教導(dǎo)他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常常都是處于一個家長的立場來進行說服教育,失敗占了很大幾率的。
家長可以嘗試換另一種方式來教育孩子,我們可以站在孩子的立場來理解這件事情,想想孩子為什么會這么說,這么做。通過孩子的思維方式來處理事情,教育孩子事情是非對錯,再去思考怎么幫助孩子。在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的時候,轉(zhuǎn)換立場可能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成功幾率大大的提升。
允許男孩子哭
有些家長可能會認為男孩子就應(yīng)該勇敢、就應(yīng)該無所畏懼,男孩子不可以哭,更不可以懦弱。其實這些都是家長的刻板印象,也是不利于孩子成長的。家長應(yīng)該順應(yīng)孩子的天性,應(yīng)該明白即使是男孩子也有哭泣的權(quán)利。
堅持原則也很重要
孩子哭的情況多種多樣,家長要學(xué)會去辨別,孩子是無理取鬧還是正常的情緒表達。
如果是無理取鬧的情況,家長一定要堅守原則不能妥協(xié),不能無條件地去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否則會給孩子培養(yǎng)出一種什么事情都以他自己為中心的嬌蠻性格,這種性格下的孩子蠻橫無力,到了社會上也不會被人所喜歡,能結(jié)交的朋友也是有限的。
而孩子只會認為自己這樣會給自己帶來即時的好處和快感。是可以讓家長立刻服軟的行為表現(xiàn),這樣的思維極度不利于孩子的成長,還會是一個漏洞百出的性格。
一位好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位博學(xué)、聰明的父母!
兒童閱讀的敏感期為3-6歲。抓住這段時間,培養(yǎng)好這一時期的閱讀習(xí)慣,有利于兒童形成終身閱讀習(xí)慣,使其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