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正常人的心律是由竇房結控制的,竇房結規(guī)律地發(fā)放沖動,控制著心臟的收縮和舒張,稱之為竇性心律。當竇性心率 ≥ 100 次/分時,即為竇性心動過速(sinus tachycardia)。
竇性心律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比如生理刺激(如運動)或病理刺激(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癥)都可引起竇性心動過速。
此外,不同的人群心率的峰值上限也不一樣。如嬰兒的平均心率在 110~115 次/分,兒童和成年人的安靜心率在 65~85 次/分。
絕大部分情況下,竇性心動過速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通過心率的增快,增加心臟每分鐘的泵血量,維持機體的需要。
體位性直立性心動過速綜合征(Postural orthostatic tachycardia syndrome, POTS):是一種女性多發(fā)的非器質性心動過速綜合征,主要表現(xiàn)為直立較坐位時心率增加 ≥ 30 次/分(12~19 歲放寬至 40 次/分)。這是一種自主神經(jīng)功能失調綜合征,主觀癥狀比較明顯,包括頭暈、心悸、胸悶、視物模糊、手顫、活動耐量下降等。
不適當竇性心動過速(Inappropriate sinus tachycardia, IST):此疾病也是一種女性多發(fā)的、心臟無明顯器質性病變的心動過速綜合征。主要表現(xiàn)為心率的上升與身體的生理需求不成比例,輕度活動可至心率上升明顯且有明顯的不適感覺。
癥狀
竇性心動過速根據(jù)心率的快慢可有不同的臨床表現(xiàn)。
輕者無明顯癥狀,隨著心率的增快可出現(xiàn)心悸、胸悶、乏力、失眠、焦慮等癥狀,甚至誘發(fā)心肌缺血,出現(xiàn)胸痛的癥狀。
不適當竇性心動過速(IST)和體位性直立性心動過速綜合征(POTS)的癥狀往往更明顯,九成的患者為女性,并且多發(fā)生于醫(yī)務人員。主要癥狀為心悸,也可出現(xiàn)胸痛、氣短、頭昏、天旋地轉等癥狀,重者可完全喪失活動能力。
如果本身沒有心臟病和心臟離子通道疾病,單純的竇性心動過速是不會引起猝死的。
病因
竇性心動過速的發(fā)生,常是人體對各種刺激或疾病的反應。
常見的刺激有:激烈運動、情緒激動、吸煙、飲酒、喝茶和咖啡等。
常見的疾病有:發(fā)熱、貧血、失血、甲狀腺功能亢進癥、呼吸功能不全、休克、心力衰竭、心肌炎、心肌缺血等。
藥物:也可以引起竇性心動過速,如腎上腺素、阿托品、氨茶堿、甲狀腺激素、尼古丁、咖啡因等。突然停用 β 受體阻滯劑,也會引起反跳性的心動過速。
診斷
通過普通心電圖即可診斷,診斷標準為:
竇性 P 波,頻率 > 100 次/分;
P-R 間期 0.12~0. 20 s(老年人可達 0.220 s);
每個 P-P 間期可有輕度變化;
P 波形態(tài)正常,但振幅可變大或高尖;
心率較快時,有時 P 波可與前面的 T 波重疊。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每個人的基礎心率和基礎疾病不一樣,所以需要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來解讀心電圖。
IST 的診斷為排除性的,具體診斷關鍵點如下:
動態(tài)心電圖提示患者出現(xiàn)持續(xù)性竇性心動過速(心率超過 100 次/分),有別于正常人活動狀態(tài)下的心率和夜間正常心率。
心動過速(和癥狀)不是陣發(fā)性的。
P 波的形態(tài)和心內(nèi)激動順序與竇性心律時完全一致。
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竇性心動過速,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癥、嗜鉻細胞瘤、電解質失衡等。
通過直立傾斜試驗可以診斷 POTS,診斷標準如下:
由臥位轉為直立后,心率增快 30 次/分(12~19 歲增快 40 次/分);或者直立后 10 分鐘以內(nèi)心率增加到 120 次/分甚至更高(對于 < 14 歲的兒童,持續(xù)的心率增加超過每分鐘 40 次或在傾斜的前五分鐘內(nèi)增加至每分鐘 130 次或更高)。
有頭暈、頭痛、疲勞、視物模糊、胸悶、心悸、手顫、以及不能耐受運動的癥狀,嚴重時可出現(xiàn)暈厥發(fā)作。
不伴有高血壓。
治療
心血管內(nèi)科或普通內(nèi)科。
生理性的竇性心動過速:無需特殊治療,只需要去除誘發(fā)因素即可,比如退熱,避免吸煙,避免喝大量咖啡和濃茶。
病理性的竇性心動過速:一般不必針對竇性心動過速本身進行治療,主要是治療導致竇性心動過速的原發(fā)疾?。ū热缂卓?、貧血、心肌炎、呼吸衰竭等),同時去除誘發(fā)因素。如考慮為精神因素導致的竇性心動過速,可短期服用鎮(zhèn)靜劑。如竇性心動過速導致的癥狀比較明顯,可服用 β 受體阻滯劑或非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減慢心率。
要取決于患者的主觀癥狀及其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常用治療方法包括:
β 受體阻滯劑:如美托洛爾,是首選的治療藥物,但其是否帶來獲益仍然存疑。
非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如維拉帕米、地爾硫卓,亦對 IST 有效。
竇房結抑制劑:β 受體阻滯劑和非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無效時,可選用選擇性竇房結抑制劑伊伐布雷定(Ivabradine)治療,并且此藥可以聯(lián)合 β 受體阻滯劑使用。
心臟射頻消融術:藥物治療無效或癥狀明顯的頑固性 IST 患者,可采用改良竇房結的射頻消融治療,但療效不確切。
目前尚未有明確的藥物對 POTS 有效,運動、每日適當?shù)囟鄶z入水和鹽,有可能可以改善癥狀。
β 受體阻滯劑:有高度房室傳導阻滯、嚴重外周動脈血管狹窄、支氣管哮喘的患者不能使用此類藥物。服用此藥有可能出現(xiàn)頭暈、乏力、疲勞感,一般為暫時性的,一周以后會緩解。用藥時需要關注血壓變化。
非二氫吡啶類鈣離子拮抗劑:此藥有一定的降壓作用,用藥時需要關注血壓。心動過緩、高度房室傳導阻滯的患者禁用。
伊伐布雷定:這是一個最近幾年上市的新藥,可以特異性地減慢竇房節(jié)自身頻率。但肝功能不全、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低血壓患者禁用。
射頻消融術是一種將探針通過血管到達心臟特定部位,釋放射頻電流,導致局部心內(nèi)膜和內(nèi)膜下心肌發(fā)生凝固性壞死的操作。
在竇性心動過速的患者當中,主要是通過射頻讓竇房結特定的部位發(fā)生壞死,進而減少竇房結沖動的發(fā)放。
大多數(shù)的體位性直立性心動過速綜合征(POTS)的預后良好,大多數(shù)在隨訪一年后癥狀得到了改善,超過三分之一的患者不再符合 POTS 的診斷標準。
不適當性竇性心動過速(IST)目前無相關的數(shù)據(jù)論證預后情況,但是目前偏向于預后跟 POTS 一樣。
生活
生理狀態(tài)下的竇性心動過速患者避免誘因即可,比如避免激烈運動、情緒激動、吸煙、飲酒、喝茶和咖啡等。外出旅行和乘坐飛機不受影響。
體位性直立性心動過速綜合征應避免加劇因素,如姿勢的劇烈變化等。所有有可能導致心動過速的藥物需慎用,避免脫水,在沒有相關禁忌的前提下適當?shù)卦黾逾c鹽的攝入,可根據(jù)主觀癥狀逐步地提高心率儲備,避免不運動。
預防
生理性的竇性心動過速可以預防,比如避免激烈運動、情緒激動、吸煙、飲酒、喝茶和咖啡等。
病理性的竇性心動過速無法預防,針對病因處理后,絕大部分竇性心動過速可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