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特發(fā)性浮腫案
賈某某,女,34歲,農(nóng)民。2006年9月19日就診。
患者面肢浮腫10余年,經(jīng)多方面檢查未發(fā)現(xiàn)病因,又經(jīng)過多種方法治療效果不明顯。現(xiàn)癥見:面肢浮腫,腹脹納差,畏寒肢冷,浮腫冬天或天冷時加劇,夏天稍輕,舌淡苔水滑,脈沉細無力。證屬脾陽虛弱,水失運化,治宜健脾溫陽,利水消腫,方用實脾散加味,藥用:
茯苓30g,木瓜10g,炙甘草10g,木香10g,大腹皮15g,草果10g,干姜30g,制附片30g(先煎2小時),厚樸10g,澤蘭30g,澤瀉30g,澤漆10g,白術10g。
用法:3劑,水煎服,每天1劑。
復診:服藥3劑,浮腫消失大半,胃納增加,前所未有的自感良好,再進6劑,浮腫盡消,精神振奮,胃納大增,要求繼續(xù)鞏固治療,10劑,隔日1劑。
【按語】張景岳稱“水為至陰”(《景岳全書》),鄭欽安說:“陽衰一分,則陰盛一分……,陽氣流通,則陰邪無滯”。表明水腫乃為陰盛陽衰所致,而脾胃居中,運化水濕,若化水濕,必加強中焦脾胃功能;而病人中焦納差腹脹顯著,很顯然是中焦脾胃不足,但主要是腎陽虧損所致。故而病情反復久病難愈。今治在中焦,方用實脾散(飲),助脾溫運,腎陽振奮,水濕得化,浮腫盡消,故而臨床效果顯著。
10.更年期抑郁證案
劉某某,女,55歲,退休職工。2006年10月22日就診。
患者煩躁、失眠、精神不振、情緒不穩(wěn)數(shù)年余,曾時好時壞,被確診為更年期精神抑郁癥,長期服用安定類藥物而病情也不能穩(wěn)定,近來又有加劇的趨勢。現(xiàn)癥見:白天煩躁不安,陣發(fā)性烘熱汗出,畏寒肢冷,情緒不穩(wěn),喜怒無常,夜晚失眠,舌淡苔白水滑,脈沉細無力。證屬腎陽虧損,虛陽上越。治宜溫陽潛陽,方用潛陽丹加味,藥用:
制附片60g(先煎2小時),砂仁15g,龜板10g,炙甘草10g,黃柏10g,紫石英30g,靈磁石30g,山楂20g。
用法:3劑,水煎服,每天1劑。
復診:服藥后,病人自覺良好,情緒穩(wěn)定,夜晚可安臥,胃納少差,原藥有效,再進5劑。服藥后情緒進一步改善,病人自覺精神極好,睡眠入常,胃納也增加,又進5劑,以加強治療效果。
隨訪:2007年11月28日因外感再診,得知年余病情穩(wěn)定。
【按語】女性更年期,《內(nèi)經(jīng)》認為是“天癸竭”。天癸者,腎精也,實乃是陰陽均虧而陽虛尤著。鄭欽安曾說:“陽者,陰之主也”。更年期雖為陰陽兩虛而陽虛為著或為主,白天陽氣虧損,不能正常伸展運行,與陰相爭,故而煩躁不安;夜晚則陽虛而難以入陰,陰陽不相順接,故而難以入夢鄉(xiāng)。治用鄭欽安之潛陽丹(附子、砂仁、龜板、炙甘草),再加黃柏、紫石英、靈磁石以清相火、溫潛陽,助陽潛鎮(zhèn),服之效佳。近些年來筆者應用這種方法治療多種病例,都收到了良好的臨床效果。
11.慢性咽炎案
李某某,女,60歲,農(nóng)民。2006年6月1日就診。
患者有慢性咽炎病史10年余,長期服用中西藥物不愈,而且越用清熱解毒利咽之劑越重?,F(xiàn)癥見:咽部干澀,有異物感,吞吐不出,咽不下,飲水吃飯無影響,曾做各種咽喉鏡檢查無異常,平素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脈沉細略滑而無力。證屬陽虛陰盛,虛陽上越,治宜引火歸源,潛陽利咽,方用潛陽丹加味,藥用:
制附片30g(先煎),砂仁10g,龜板10g,炙甘草10g,黃柏10g,牛膝10g,桔梗10g。
用法:3劑,水煎服,每天1劑。
復診:服藥3劑,咽部癥狀大減,全身情況改善顯著,原方又進3劑,咽部干澀幾乎消失,又進6劑,癥狀完全消失。
【按語】慢性咽炎,市上治療中成藥甚多,但均為一派寒涼利咽之類。殊不知,久病傷腎,腎陽損傷,陰寒內(nèi)盛,虛陽上越,看似一派“火熱”之象,但仔細辨證可見卻是陰盛陽衰,陰盛格陽之象。鄭欽安曾說過“頭目疾病無實證”,雖說不能概全,但陽虛陰盛也是十占六七。故此,方用鄭氏潛陽丹加味,溫潛利咽,功效顯著。
12.心動過緩案
趙某某,男,45歲,農(nóng)民。2006年6月1日就診。
患者心悸胸悶數(shù)年余,曾確診為心臟病,長期服用中西藥物不效。心電圖報告:心肌缺血,心率40次/分。現(xiàn)癥見:近段有進行性加劇的趨勢,動則氣短胸悶,畏寒肢冷,活動后汗出如雨,不耐勞作,舌淡苔薄水滑,脈沉遲而無力。證屬心腎陽虛,治宜補益心陽,助陽溫腎,方用四逆湯合保元湯加味,藥用:
炙甘草20g,制附片100g(先煎2小時),炮姜30g,炙麻黃10g,細辛10g,肉桂10g,紅參10g,黃芪60g,丹參10g,三七粉10g。
用法:6劑,水煎服,每天1劑。
二診:服藥后,心率提高到59次/分,自感身體力增,汗出已明顯減少,仍畏寒肢冷,舌脈如前。原方有效,原方再進6劑,制附片用至120g。
三診:服藥之后,心率提高到66次/分,自我癥狀消失,納增神振,精力充沛,要求鞏固治療,藥用附子理中丸用善后調(diào)理,以加強治療的遠期效果。
【按語】心動過緩,加之全身一派陰盛陽衰之象,當溫補心腎之陽,方用四逆湯合保元湯加味,特別是重用附子一味,溫補之力尤為上乘,同時輔以益氣、溫通、活血之品,以加強治療效果,方藥對癥,重用附子,學“火神派”之用藥神手,陽盛陰消,病得以在近期恢復如常,非扶陽學說理論來指導臨床,這種情況能取近效實不敢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