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上初中的孩子千萬不要命令和強制
近日,來自香港的著名心理咨詢專家鄭立峰導師,做了一場有關家庭系統(tǒng)排列之親子關系的講座,為家長解決了許多感到困擾的教育問題。講座中,有家長問:“正在上初中的孩子處于叛逆期,容易和父母頂嘴,父母如何才能與上初中的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了解生命歷程明白孩子成長需求
鄭立峰導師說,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得先了解一下生命的歷程。從受孕開始,受精卵在母體子宮中越來越大,直到孩子出生。從母體子宮出來后,孩子就會進入另一個“子宮”——家庭,在家庭中有父母陪伴孩子一起成長。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會長得越來越大,與父母的距離也將從最開始的無比親密到逐漸疏遠。一般從孩子上初中開始,與父母的關系會疏遠,到一定年齡時期,孩子會從家庭中分離出來,進入社會“子宮”。
可以說,人的一生要在三個不同的“子宮”中停留,在這三個“子宮”中與父母的關系也由近及遠。初中時期的孩子正是要從“家庭子宮”開始向“社會子宮”邁進的時期,這時期的孩子要走向社會,探索社會,學會與他人相處,要不斷地去進行各方面的探索,而大多數(shù)父母還是把初中生的孩子當作以前的小孩子,習慣了對他們的照顧,不愿意孩子離開自己,在心理上希望孩子永遠留在自己身邊。在孩子與父母的兩種不同的需求下,就會出現(xiàn)矛盾,而如果孩子不聽父母話,就會出現(xiàn)叛逆現(xiàn)象。
■偏要做家長禁止的事情是種不自覺的潛意識
鄭立峰導師說,上初中的孩子年齡在成長,智力在發(fā)展,性也在發(fā)展,這個時期的孩子,父母越要禁止他去做什么事情,他越會感到好奇,偏要去做這些事情。比如,如果你害怕孩子在網(wǎng)上瀏覽一些黃色網(wǎng)站,你經(jīng)常給他說:“別去瀏覽那些黃色網(wǎng)站!”結(jié)果呢?越壓迫他,他越會向相反的方向走。還有的家長,禁止自己的孩子與某些“壞孩子”交朋友,這種禁止的話重復多了,孩子會好奇,肯定會與家長禁止的“壞孩子”交朋友。
那么,為什么孩子偏要去做家長禁止的事情呢?鄭立峰導師給現(xiàn)場的人做了一個實驗,那就是給現(xiàn)場的人說一句話:“請不要想象一只藍色的猴子!”結(jié)果呢,所有人聽到這句話后,腦中都開始想象藍色猴子的樣子,頓時,家長們明白了,為什么對孩子說“不要去看黃色網(wǎng)站”,而孩子會去看的原因,原來這是一種不自覺的潛意識。
■做到三點成開明、開放家長
鄭立峰導師建議,父母要想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讓孩子不再叛逆,應做到以下三點:父母對孩子說話要由命令式變成討論式,與孩子進行平等對話,先允許他有自己的見解,然后父母再進行引導,不要強制孩子聽從自己的命令和意見。
上初中的孩子在性的方面也在成長、發(fā)育,他(她)必須要進行了解,父母可與孩子進行性問題的討論,幫助孩子了解性。但最好是母親與女兒,父親與兒子進行探討,同性人之間探討,才會覺得沒有拘束,父母才能將自己的切身感受告訴孩子。
在結(jié)交朋友方面,必須要相信孩子已經(jīng)長大,他自己有辨別能力,不要強加干涉,越要干涉越會適得其反??梢哉f,做到以上三個方面,就是一個開明、開放的父母,這樣的父母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的青春期叛逆現(xiàn)象并不明顯。 本報記者 曹運靜
不打不罵孩子的10大管教妙法
1.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于生計的同時,家長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了解孩子,與孩子、孩子的老師多多溝通,盡量對孩子在學校和家庭中的表現(xiàn)有一個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誤解。這樣一旦孩子真有不聽話的時候,也能比較明白應如何去引導孩子。
2.吸收教育知識
社會在變化,孩子的成長環(huán)境也在變化,那么教養(yǎng)方式自然也要不斷進步。身為家長,就要責無旁貸地主動吸收教育新知。吸收新知可以幫助家長跳出自己的成長經(jīng)驗,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教育觀念。
3.耐心傾聽孩子
如果是氣急攻心的家長,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罵。此時,建議家長先冷靜下來,嘗試著多一分耐心,問問孩子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當家長的心思已經(jīng)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經(jīng)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4.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長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tài)度來對待孩子。對此特別建議,希望家長真正放下身段,從內(nèi)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將孩子當做成人一樣給予尊重。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不”,而是要給孩子選擇題,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如果孩子的年齡足夠大,表達能力沒有問題,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提出解決方案或替代辦法。
5.跟孩子講道理
除了平時的告誡之外,家長也要在實際的情境中教導孩子一定的道理,讓他從別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至于解說道理的方式,則可依據(jù)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
6.讓孩子去體驗
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那么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體會“自食惡果”的滋味。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么正確和重要。
7.同孩子做協(xié)商
不要總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么不只是孩子痛苦,就連大人也很痛苦。孩子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協(xié)商,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
8.盛怒時不管教孩子
在極度憤怒的狀況下,家長肯定無法以理性的方式來管教孩子。所以,當家長無論如何也平靜不下來的時候,建議暫時離開現(xiàn)場,或是轉(zhuǎn)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別的事,等自己平靜下來以后再和孩子好好談。
9.修正對孩子的期望
有時家長真的太過于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標準來要求孩子。要知道,孩子年齡還小,有好動、固執(zhí)、健忘等表現(xiàn)都很正常。家長如果真的要對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慮孩子的成長狀況,不要總是拿放大鏡去看待孩子的表現(xiàn)。
10.真誠對待孩子
有些家長在與孩子溝通時,總是喜歡用指責或命令式的語氣,這常常讓孩子難以接受。親子之間的溝通應該是真誠而沒有距離的,家長可以很誠實地將自己的擔心或情緒解釋給孩子聽,讓孩子了解他的行為會讓你難過,或是會讓你擔心、懼怕。
只要語氣是平和的,態(tài)度是真誠的,你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孩子是很樂意體貼父母的。 辛華 M讀〇
親子溝通中你是啥風格的父母
孩子已經(jīng)上初中二年級了,明天就是本學期的期末考試,他卻突然對你說:“媽,我約了同學去看電影。”這時,你的反應會是:
A.“真是莫名其妙!不好好復習,你還敢跟我說要出去玩!”(接下來便拳腳相加)
B.“沒問題,你想玩就去玩吧。”
C.充耳不聞,忽視孩子的話。
D.“看電影當然是好事,只是明天就要考試了,建議你是不是先把功課復習好呢?”
你的答案是什么呢?
答案A 控制型父母:這類父母完全根據(jù)自己的想法來教育孩子,期望絕對的服從并且不做解釋,往往僵化親子關系。
答案B 放縱型父母:放縱型父母一味地遷就、縱容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放棄了做父母的責任,孩子長大之后,往往會出現(xiàn)以自我為中心的任性狀態(tài)。
答案C 忽視型父母:通常這類家長比較缺乏做父母的意識。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長大的孩子,人際交往能力差,長大后也就容易敵視別人。
答案D 權威型父母:權威型父母不僅提供溫暖的教養(yǎng),也為孩子設定清楚的家規(guī)。在這種既有溫暖接納,又有合理控制的教育方式下成長,孩子的情商能力受到良好啟發(fā),因此會是自信獨立、積極樂觀、自制力強、應對得體、適應力佳并討人喜歡的人。
親子課堂
家長的手應該充滿關愛與溫暖,而不是讓孩子感到陌生和恐懼。一個在戰(zhàn)戰(zhàn)兢兢中長大的孩子,會漸漸發(fā)展出負面的行為。不過,有些家長又時常感到很為難,因為除了打罵之外,他們似乎總是難以找到有效的教養(yǎng)方法?,F(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不打不罵的10大管教妙法吧!